美好事物浅谈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ix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锦绣;美好;认知
  一、什么是美好的事物
  上至心空苍穹,下至大地海洋,乃至万物生灵,兼有美好之意,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信仰不同,那对于美好事物的的认知也就大有不同。
  柏拉图关于“美好是什么”的追问,至今没有人能够给出结论。从哲学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对这种形而上的问题,是不会存在客观的科学解释结论的。而在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对美好的事物进行思考,《国语》中记载了伍举的论美,伍举认为“夫美者也,上下,大小,内外,远近皆无害焉”我们不管他谈论的说法是否正确,但确实是在对美好的事物进行探寻和总结,《论语》中孔子也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说法。
  我们都知道,“美好”这种名词性的事物,其实作为具像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事物本身没有美好或者不美好的性质,他就是一个事物。美好或者不美好只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人们赋予事物的一个比喻。人类通过自己的感官感受着这个世界,美好,是大脑对于感知事物的反应。美得评判标准是主观的,人感知某个事物在大脑中引起了美得反应,我们就认为是美好。
  二、如何判断美好的事物
  那我们如何来判断美好这个概念,我举个例子,为什么会觉得某首歌很好听,某幅画很美,某件古董具有收藏价值,我们在艺术鉴赏中判断是否美好,我们引用美学原则来解释。在看过一本名为《批判性思维》的书中,作者将对美的事物的认知总结为八大美学原则。(1)含义深远或启迪真理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2)能够表达其文化或传统的核心价值或信念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3)有助于带来社会或政治变革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4)能使体验或欣赏的人感受到快乐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5)能够给人带来有价值的情感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6)能够带来特定的非情绪性的体验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7)拥有某种美学特性或展现特殊美学形式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8)对象是否具有美学价值无法给出的结论的理由。我们判断一个艺品是否有美学价值,通常都会诉诸不止一条的美学原则。以小见大,我们区分美好的事物是根本没有固定的方法。
  我们身处不同的环境,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存在,所以对于美好的事物的判断也是因人而异的,但,会有很多东西会被很多人一起喜欢,会一致认为是美好的,是自己喜欢的,所以这种东西会变得流行,会变得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接受。但也会有很多常人都不能觉参悟的参透,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他们的做法,寻常百姓又怎么会理解,所以我们又知道了,对美好事物的判断,亦或是价值观的判断,喜欢财富的人,财源广进就是美好的,喜欢美食的人,餐餐大鱼大肉就是美好的……所以,我们对于美好不同的判断方法导致我们有时候会不理解他人的认知,但是,每个人对于美好的憧憬,都是值得尊重的。
  美好的事物是否有负面影响
  傍晚的夕阳冉染红了海平线的景致虽然美丽,然而,他却代表着黑暗到来带来的恐惧;娇艳欲滴的玫瑰代表着爱情中的浪漫,然而它也会招致觅食的害虫咀嚼它的花瓣,以致腐烂后的死亡;毋庸直言,人类在创造美好的同时,也留下来与美好对应的一面一一丑恶。世界战争,恐怖袭击,当殖民者享受着科技发展带来的惬意以及剥削劳动人民的利益,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是美好的,但是,却有很多人被饥饿和疾病所困扰。黑恶势力警匪勾结,弱肉强食,欺压霸市,权利的买卖暧昧,经营假丑恶,贩卖伪劣空,食品安全问题,人们真假难辨,美丑混淆,小人阳奉阴违,恶人气焰嚣张,破坏环境,见义勇为在污蔑诽谤中苟延残喘……
  人类一方面追求着自己喜欢的向往的美好事物,却牺牲了很多,甚至给其他人造成了不可复原的后果。面对丑恶,我们在更能发现美好的可贵。发现美好是我们的天性,创造美好使我们的责任,我们应该遵从人类文明的进步,只有让每个人接受的,才是一个合格的能被称为美好的事物,如果只是某个人贪图享乐,利欲熏心的借口,那便是披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的外衣的贪婪和愚蠢。
  三、美好的事物有何价值
  美好也会有多样性。同为视觉听觉味觉等,对象不同,美好也会有差异。比如赏花,不同的花卉会给我们不同的感悟,古人赏花,首先赏的是志趣,所谓:梅标清骨,桃有羞靥,李谢浓妆,杏娇疏雨,菊傲严霜,兰挺幽芳;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丹桂飘香月窟……他们善于将花本身具有的物理特质和一定的精神内涵联系起来,以此寄托自己的心情、影射政治和生活或者单单为了表明自己的高洁品质,如,清人李渔便认为不应去名园:“惟乡村和篱落之间,牧童樵叟所居之地,能富有之。”李渔建议:“欲看桃花者,必策蹇郊行,听其所至。”赏花,闻清香,观颜色,观其风姿。同时将酒、琴、茗、曲等与花结合起来,构成了古代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最典型的便是唐代,以新编的曲子与脱俗的诗词对花吟咏,好不风雅。赏花的确能使人心情平和愉悦,是生而为人的一种项级享受。所以,你问。美好事物能带给人们什么?这个问题只有感同深受才能有所感触。
  总结
  人类对于美好的需求不僅仅体现在物质上,同样也表现在精神上,人类不该以物质满足为有用,而把精神满足当作无用。美学家也不能认为精神上的满足是属于美学的范畴,而把物质上的满足就当做非美学意义上的。哲学让人通过现象看本质,美学让人通过现象看到美好的东西。哲学最广泛的定义是反思,打破预定框架的反思。对于美好事物的认知是人类一直思考探索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的权利,这是我们生活幸福感的源泉。这是一种意识神态,在唯物观中。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所以美好就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客观指的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美好的客观论所认为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
  发现美好是一种意识的范畴,正如《白雪遗音·马头调·饯别》中写道:“满腹锦绣,胸藏经纬,求取功名,一定身荣贵”满腹锦绣时,定能功成名就,怀揣一颗发现锦绣的心,在锦绣山河实现锦绣前程。
其他文献
关键词:2035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美贸易战  2035年是承前啟后的重要一年,连接着两个百年目标,是“关键点”和“加油站”。在最近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然后再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而2035年则是其中关键的连接点。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
期刊
关键词: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编排;创作  0引言  近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这个大背景下,舞蹈以它广泛的参与度、简单的动作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成为很多人民群众的主要选择。从当今社会的“广场舞”热就能够看出这一点。但是,群众性的自发组织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作为文化事业部门,文化馆必须要有效发挥自身所具有的引导作用,在满足群众的
期刊
关键词:姓氏;中韩日;汉字;姓氏起源  1.引言  从古到今,姓名对每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姓名作为人的符号,区别于他人。其中,代表家族的姓氏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发展而来的。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从而形成各自的特色,姓氏文化的形成也如此。三国的姓氏都是由一字汉字或二字汉字形成,但各国的姓氏的起源及内涵又各不同。本文通过对中韩日姓氏的比较,探讨三者之间的异同。  2.姓
期刊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遇;发展  新媒体时代,简单来说,就是数字信息化媒体时代,是一种超越传统的纸媒而形成的新型媒体。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把握新媒体时代的特点,转变党建思维模式,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创新方式方法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提升党建工作的服务能力成为新时期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课程
期刊
关键词:领导干部亲属;违规经商;问题及原因;治理手段  十九大之中明确提出了对腐败问题的零容忍,因此这就要求我国能够花费充足的时间以及精力来解决存在于暗中的腐败问题。领导干部亲属违规经商就是其中一种,这已经成为了广大领导干部落马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国早在1985年就推行过相关的规定内容,但是其收效却明显不高。在最近几年,我国又对此项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因此,重新审核领导干部亲属违规经商问题,并对其展
期刊
关键词:工程咨询;服务质量;意义;管理措施  引言  对于工程建设来说,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取比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经济效益的获取和质量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只有工程的质量得到了保障,才能够使得经济效益获得更好的形成和发展。这样的关系也催生了工程咨询行业,同时也诞生了工程咨询质量管理工作。  1工程咨询服务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1.1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具体要求  对于工程质量咨询来说,它是服务
期刊
关键词:客家建筑特征;建筑色彩;包装设计  传承客家文化:时代變迁下,客家文化、客家传统建筑及聚落在人们视线中的逐渐没落、消失,客家独特的礼俗逐渐简化、消失,客家人共荣共生的生活形态不复存在,本文希望将客家建筑特色文化用于更多设计,让新一代年轻人了解客家建筑的发展脉络及生活形态,凸显客家建筑文化的差异性,延伸客家文化,重视地方文化。  1.客家建筑形式和文化精神  1.1客家建筑形式  在客家文化
期刊
关键词:高校;大数据;信息茧房  麦克卢汉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从“部落化”到“非部落化”再到“重新部落化”3种社会形态。网络社会也是如此。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网络信息社会中也呈现出同样的发展趋势。在经历了webl.0、web2.O时代之后,伴随社交网络一同到来的是网络用户的部落化。  一、网络社会部落化的成因  网络用户的部落化其实伴随着全球化同时而来。在全球化不断打破壁垒的同时,网络社
期刊
关键词:体育新闻;发展;未来  1体育新闻的发展历程  1.1体育新闻的自在时期(1840年之前)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前的体育新闻是初始的形态,我国传统文化里基本没有关于体育的“新闻认知”,新闻史学家考据在唐代出现了近似公布消息的部门,其最重要的任务是传送边关战事与情报等,关于体育活动等文娱休闲没有太多涉及。尽管书籍、诗歌中存在着体育活动的出现,但是更多的是对体育信息的传播,而在古代体育信
期刊
关键词:网络服务提供者;刑事责任;归责路径  (一)网络服务提供者刑事责任的限度  对于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他们仅仅是提供一般意义上为社会生活所容许的、不具有社会相当性风险的中立技术服务,用户之后的使用方式就脱离了技术接入者的控制,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空间方面都已经无法将二者凑成具有刑法意义上的连接关系。在技术接入服务既成之后,该项服务的提供者已经不再具有制造或者增加危险的可能性。根据刑法对网络服务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