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for Writing

来源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与写作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谈写色变,对“写”有着很大的心理负担,一说到要写作就先产生抵触的情绪。也有不少教师,在教学时,把焦点对准阅读,部分投入到听说训练上,而写作教学则被挤出课堂之外。这是导致学生写作能力一直都得不到“质”的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们克服这种消极情绪,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以读促写是突破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瓶颈的出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坚持“Reading for writing”的教学原则,在思维纷飞的课堂中,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尝试以“阅读输入—讨论内化—写作输出”的思维主线,开展写作实践。以有效的阅读为基础,在饱满的输入情况下,推动学生们的讨论与交流,让他们在动笔写作之前就能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有表达的灵感,从而让写作输出水到渠成。
  1. 活化阅读形式,强化阅读输入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有效输出的前提。在以读促写的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坚持以阅读活跃学生们的大脑思维,强化学生们的信息输入。让学生们通过阅读对写作话题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形成一个逐渐明晰的写作思路。并在有效的输入之中,为写作输出积蓄丰富的语料。在这个先导性的阅读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有别于平常的阅读教学,积极丰富阅读的形式,以微课、学习单、问题语境这种“短小精湛”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活力,强化他们的阅读输入。
  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Unit 3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这单元的“Task”时,笔者引导学生们在阅读John’s notes的过程中,学习John介绍自己家乡的方式,将他的Note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就以问题语境的方式,帮助学生们提炼出关键、有效的信息。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画出这个notes的轮廓。Task: Read John’s note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 How big is his hometown? 2. How can we get to the center of the town? 3. What about the people there? 4. What can people do there? 5. What about his own house?通过这个问题链,引导学生们快速浏览John’s notes,在画出notes大致轮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们对John的家乡进行深入了解。在第二轮的阅读中,笔者鼓励学生自主发问,在问题之中完善思维导图,并借助思维导图,用自己的语言介绍John的家乡,为他们接下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做铺垫。
  2. 激发思维活力,促进讨论内化
  讨论与内化是平衡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键桥梁。在以读促写的教学理念下,我们仅凭有效的语言输入,丰富的语料积累,肯定是不够的,学生不懂得如何应用,不懂得如何输出,拿起笔来也是犹如千斤重。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开展讨论式、交流式的话题活动,以思维之间的碰撞,促进学生们对信息的理解与内化。也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消化“胃”,帮助他们把“信息”咀嚼细了,咀嚼透了,为写作的输出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Unit 8 Fashion”这单元的“Task”时,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完成“fashion design”这个写作任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呈现了在课前书写的一份服装设计“My fashion design”,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Step I Show my plan to the students and ask them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Q1: What does my plan include? Q2: What do the clothes and shoes include? Q3: What colour is the jacket? Q4: What are the trainers made of?
  Step II Read my fashion design and try to find some useful expressions in the article(挖掘有價值的写作语料).(1)The colour of...is...(2)...look(s) clean. (3)...match(es)/go(es) well with any other colour. (4)...is/are not too long or too large. (5)...look(s) good/cool on (somebody). (6)...is/are very popular among young people. (7)...is/are made of...(8)...is/are light and comfortable.
  在这个活动中,笔者从自己设计的衣服出发,引导学生们以发现问题的视角,以讨论的方式,去挖掘教师的设计思路和有用的写作素材。
  3. 搭建读写桥梁,实现写作输出
  以读促写,关键着眼点还在“写”上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搭建读写之间的桥梁,巧妙地帮助学生们从读过渡到“写”的实践中,实现读写之间的无缝链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善于在读的基础上,抓住教学的转折点,找出思维的上升点。在“读”到达高潮时,抓住机会,自然地转移到写的实践之中。同时,在写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搭建展示与评价的平台,以多元的、多维的、立体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们收获写的快乐。
  如在教学译林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6 Outdoor Fun”这单元时,笔者就在“Reading Down the Rabbit Hole”的主题下,引导学生们开展写作实践。   Step I Play a video about Alice in Wonderland before class.
  Step II Talk about magic things in wonderland. (Have a revision of the reading passage) A. Present some pictures and help the students recall the reading passage of this unit. B. Get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story with the help of some pictures.通过观看影片,回顾阅读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们了解Alice的梦幻仙境,让学生们对这个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Step III Read more of Alice in Wonderland. Will Alice eat the cake? What will happen to her after that? Where will she go next? What will she see? Will she meet the white rabbit again? Then talk about the five questions. Present some pictures to inspire students’ imagination if necessary.通过开放性问题,放飞学生们的想象,让学生们有更多的写作思路,在问题的交流、分享中,逐渐走进写作任務,帮助学生们在畅想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总之,阅读与写作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可将其从阅读中完全分割开来,而要以相辅相成的态度,促进二者的融合,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同时,在开展写作实践中,教师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指导,在有效的话题语境中,帮助学生去理解、吸收、消化,最终实现语言的有效输出。
  参考文献
  [1]刘星, 周莉. 英语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新思路——以上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3读写课为例[J]. 江西教育, 2018(09).
  [2]陈钦. 核心素养下的英语学科读写结合教学初探[J].当代教研论丛, 2018(07).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初中英语作为初中阶段的主要学科,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提高学生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英语口语交际教学一直未能获得实际性的突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当代教师理应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案,以保证初中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有序提升。以下,是笔者对此的一些看法与实践。  1
期刊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提出,人是天生的学习者,阅读者,感悟者,计算者和思考者。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师习惯将自身的意志传递给学生,或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学习。这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  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吁在课堂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致力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期刊
英语课外阅读是教材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加强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在阅读中不断捕捉信息,获取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外阅读。  纵观这几年级的初中英语试卷,学生如果单纯地把握教材的内容,远远不能应付考试。因此,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5万词以上。要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更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
期刊
课前预习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习惯。在对外交流日益扩张、英语日常口语交际越发重要的今天,英语科目显现出非常特殊的教学优势。教师要充分动用语言练习模式来刺激学生对英语的欲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掌握英语重点词汇和语法。其中,“预习”在课堂中的教学效果尤为明显,其实用性和广泛性是有目共睹的。  1. 注重预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  预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一步。正所谓“A g
期刊
任何一门语言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要想学好它就要了解它背后的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有哪些有效的文化渗透策略呢?笔者结合自身初中英语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进行了探析和阐述:  1. 利用文化语境,推动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文化语境进行词汇教学,促进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比如,在进行on
期刊
任务型教学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满足。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口语课堂的应用过程中,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并帮助学生以完成任务的形式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从而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英语口语能力。英语口语作为初中英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核心素养。对此,笔者通过分配任务的方式把握学生学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对
期刊
随着课改的深入,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逐渐地引起了重视。基于此,本文将针对以课堂导入培养创新思维、以教材内容深挖培养阅读思维、以疑问巧妙设置培养发散思维、以知识有效融合培养形象思维、以学习目标设置培养拓展思维等培养方法进行研究,希望对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養有所帮助。但是,现阶段,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对于小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还不够,具体的措施也还不够科学,而相关的理论研究也
期刊
学和玩并不冲突,两者若是能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玩的过程中,体验知识获得的乐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的感染下,爱上游戏、爱上学习,并能够在游戏的规则的启示下,形成对学习内容的有效认识,提高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将对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展开具体的探索实践。  1. 在玩中学,打造轻松课堂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
期刊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学习及运用英语语言的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相衔接,旨在为学生继续学习英语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新课标对目前高中英语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培养修辞格和高阶思维成为日常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笔者设计了以语言发展、技能提升、思维培养这三个维度为主的教学目标,旨在借力于修辞格分析理解与深层次文学阅读,实现全方位多角
期刊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广大中学英语教师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大家都以极大的热忱纷纷投入到学习研究中去,部分教师已经开始了尝试和实践。但英语学习活动观与以往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什么?如何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实践和落实中可能会有哪些情况发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拟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1. 英语学习活动观概要  根据课标及课标研制组核心专家们在各种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