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护对标准化儿童常规肺通气功能报告的认知调查分析

来源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k08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主要了解临床医护人员对新版标准化儿童常规肺通气功能报告的认知及认可程度.方法 2020年4月选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共151名医生及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及对旧版(A版)、新版(B版)常规肺通气肺功能报告内容的认知及认可程度,其中对肺功能的了解程度得分为0~10分,分值越高,对肺功能的了解程度越高.结果 151名研究对象中本院医护人员125名(82.78%),外院进修人员26名(17.21%);医生119名(78.81%),护士32名(21.19%);选择A版的研究对象有46名(30.47%),选择B版的研究对象有105名(69.53%),其中认为报告详细解释的有80名(76.19%);151名研究对象对肺功能的了解程度得0~5分者75名(49.67%),6~10分者76名(50.33%);选择B版与研究对象学历、职业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学历越高、职业为医生,选择B版的人数越多(χ2值分别为7.772、7.316,P0.05).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对肺功能了解程度不高.新版标准化的儿童常规通气肺功能检查报告能提供有临床诊断意义的指标参数指引,且规范的报告格式能更清晰直观地传递信息,有利于临床医护人员正确解读.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2020年寒假期间(2020年1月24日至2月10日)西安市3~12岁儿童屏幕暴露状况,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儿童近视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3月至4月通过线上发放电子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3~12岁儿童及家长的一般资料、儿童电视屏幕暴露及电子产品屏幕暴露情况,并分析影响儿童在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发生前、后屏幕暴露的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288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问卷合格率为95.83%.儿童存在视力问题者占31.76%,其中近视的比例最高,为17.41%,近视儿童占所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50例初诊IM患儿(观察组)及同期来院健康体检的60例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首次血常规检测结果中的NLR、MLR,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IM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的NLR水平低于对照组,ML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微生物群及肠道菌群与复发性流产(RS A)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因稽留流产行清宫术的RS A患者63例为流产组,选取同期因早孕要求终止妊娠行人流术的患者60例为对照组,选取同期因子宫肌瘤等行盆腔内手术且术中未发现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患者53例为正常组,比较三组的子宫内膜微生物群及肠道菌群,并分析子宫内膜微生物群及肠道菌群与RS A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的变形菌门、异常球菌-栖热菌门、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
卵母细胞质量是决定辅助生殖结局的一项重要因素,创建一种简单可靠的卵母细胞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辅助生殖的成功率.新兴的代谢组学有望成为评估卵母细胞质量的新方法.目前,代谢组学已广泛应用于女性生殖相关的科学研究,通过对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和卵泡液等样品中的中小分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者们寻找到多种与女性不孕相关的标志性代谢物,涉及糖类、脂质和氨基酸等多种物质的代谢,对于临床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综述近年哺乳动物卵泡相关的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调查体外受精/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女性的社会资本和抑郁状态,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行IVF/ICSI-ET治疗的104例女性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患者进行填答培训后,由患者自行填答.采用抑郁筛查自评量表(PHQ-9)评估抑郁,采用“位置生成法”测量社会资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社会资本与抑郁状态的关系.结果:IVF/ICSI-ET治疗时间中位数为2年,治疗女性PHQ-9得分的中位数为1
脐带帆状附着是指脐带附着于胎盘边缘的胎膜上,多见于初产妇、多胎妊娠和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孕妇.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关系,脐带帆状附着可以发生母儿不良妊娠结局,轻者表现为胎儿生长缓慢,严重者可导致胎死宫内.在治疗方面,尚无特定有效的药物干预,临床处理主要取决于胎儿孕周及其宫内状况.现回顾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双胎均为脐带帆状附着并导致双胎生长受限的病例,以期拓宽妇产科医生的学术视野并提高对该病的警觉.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陕西省中医医院妇科和针灸科收治的74例原发性痛经女性为研究对象,排除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后,随机分成对照组37例和埋线组37例,分别给予口服芬必得胶囊和穴位埋线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分别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评估和比较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2
目的:探讨增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扳机剂量对体外受精/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周期中低反应患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长方案鲜胚移植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薄型子宫内膜可导致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降低,目前尚无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的最佳方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灌注治疗作为改善子宫内膜厚度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确切作用较为复杂.PRP所含有的血小板浓度高于全血中通常所含的血小板浓度,而使用高浓度血小板的基本原理和治疗潜力是基于它们可以提供超生理剂量的必需生长因子,以提供再生刺激,促进具有低愈合潜力的组织修复.现基于目前国内外PRP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研究进展,探讨PRP内生长因子促细胞增殖
胚胎发育始于受精卵,后者经过多次卵裂,胚胎的形态发生变化的同时,内部细胞也向不同谱系分化,为随后原肠胚的形成奠定基础.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多种信号通路参与了精细调控,如Hippo信号通路的差异性激活导致了滋养外胚层(trophectoderm,TE)和内细胞群(inner cell mass,ICM)的分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fibroblast growth factor/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FGF/ERK)信号通路使I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