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阐释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digy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2011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项目名称:文化强省背景下河南全民阅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22400450286。周口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编号:zksybscx201103)基于时代转换所带来的挑战和阅读危机,我们有必要对阅读作出阐释,以凸现其在个体发展、文明传承、民族振兴等方面的作用。
  一、阅读是什么——一种隐喻:“第二个太阳”
  “阅读”有以下几种比较权威的观点: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就是学习。
  阅读是一项既属个人认知也涉及社会成规的活动,读者被要求能够流畅、有效地把以语言符号为载体的篇章,转化成其他读者也会获得相似结果的意义,使其在社会上成为无论在个人性情发展,抑或社会功力上均有成就的成员。
  我们认为,阅读是一种使人精神完善的实践活动,是人精神发育的“第二个太阳”,它有着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双重维度。
  阅读与阅读教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阅读是人的基本生存状态,是人精神发育的基本途径。阅读既表现为一个理论体系,又标示着人精神需求不可或缺的一种实践活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借助文本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是语文科中用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五大内容板块(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一块。所以相对而言,阅读更具一般性,内容也更广泛;阅读教学更具特殊性,内容经过精选,表现出一定的限制。
  阅读与阅读教学除了根本的区别之外,还有很多交叉的地方,比如都重视阅读实践,讲究阅读技巧,掌握阅读方法,要求阅读效率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素养的真正获得是建立在学生广泛阅读基础上的,阅读教学只是语文素养和阅读的中间环节。所以,阅读对于语文素养来说更具意义。
  二、为什么阅读——三个维度:人、时代、国家
  从概念中可知,阅读对于人、时代、社会有着三重的维度,我们就以阅读的这一特性来作出具体的分析,以求得出阅读在其三重维度中的意义。
  (一)基于时代的认识
  信息社会对人意味着什么呢?能否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有效的信息,成为生存的关键。在此背景下,拥有知识固然重要,但搜集和筛选信息则变得更为重要,阅读则成为人们拥有这种能力的主要手段,“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阅读史,一部人类借助书籍的生产与阅读来获取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的历史。”[1]当代社会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有阅读,才能搜集到自己最需要的、最有效的知识,也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真正培养出搜集和筛选信息能力。同时,也只有自己坚持阅读,才能培养出属于自己的阅读能力,否则,即使在别人那里是最好的阅读方法,也不可能是属于自己的。反过来看,较强的阅读能力又能促进阅读的进行,因为它能有效抵御各种杂乱信息的干扰,使阅读顺利地进行下去。
  信息化、知识化是时代的关键词,阅读是搜集、筛选信息的主渠道,所以,阅读的意义之一正是基于它的时代性。
  (二)基于人的发展
  促进人的发展,是发展的终极目标。阅读在人的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功能,持续良好的阅读能持续良好地促进人的发展。
  第一,载体之“母”。信息的多元化造就了多元信息社会,信息载体的多元化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不同信息载体对人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信息载体进行一定地分析有助于我们对阅读意义的认识。信息载体主要表现为三大类,一是实物信息载体,二是符号信息载体,三是影像信息载体。从三种信息载体的本质上看,实物信息载体不能算是真正的信息载体,它只是信息载体形式的前阶段或潜阶段;文字符号表现出真正的信息特征——形式上表现出符号和意象,功能上可以描述物质和精神,手段上可以生产和传播,作用上可以促进交流和发展等;影视信息载体是对文字理解基础上产生的信息载体形式。由此可知,文字符号载体是信息载体之母。
  第二,能力之“源”。“人的阅读能力可分为阅读感知力、阅读理解力、阅读想象力和阅读创造力,这些能力是按照不同的层次结构排列。”[2]对这一“层次说”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人的能力虽是分层次的,是一个整体;二是能力层次的层次点是获得整体阅读能力的关键。
  先从阅读物(文本)的角度看,文本分为“外面的皮壳”和“里面的骨髓”两个层次,前者是由音韵、文字、文体等组成,它处在作品的表层;后者是由前者所暗示的情趣、韵味等组成,它处在作品的深层,文字符号与其所要表达的物象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在意象与物象之间存在着模糊性、不确定性、多样性、无限时空性、多重性等特点,这样,文字符号在意象与物象之间建立起联系,是准确认识事物的凭借,人们只有通过文字符号才能感知理解事物,所以文本中的文字符号成为培养感知、理解能力之源;文本总是运用文字符号通过所描绘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字背后的东西”,正是在文字符号与“文字背后的东西”之间存在着模糊性、不确定性、多样性、无限时空性、多重性等特点(当然我们不否认其中相应的规定性),所以文本的这种“空白艺术”或者“召唤结构”,总是为人的思维和想象提供天然的舞台,阅读创造力在此基础上将“破土而出”。
  从阅读者的角度看,阅读者在阅读时,首先是通过文本中的文字符号去理解作者所描绘的事物,文本总是以人、社会、自然为素材的,人是社会性动物并生活在其中。其次,读者从文本事物很自然就会联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人生经历,想象出该事物在自己头脑中该是怎样的,也就是所谓的“期待视野”。最后,作者与读者对该事物的判断就会在阅读者心中碰撞,在不断比较中呈现出对该事物判断的正误得失,从而构建出超越作者和读者自我的事物内涵。阅读者对阅读层次跨越的运行机制为:是什么(感知理解)——我认为是什么(思维想象)——应该是什么(创造),阅读者的心理自然遵循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一般认识规律。也就是说,阅读物本身有着天然的“召唤结构”,阅读者有着符合一般认识规律的、强烈的“期待视野”。所以,无论从阅读物还是阅读者的角度来看,阅读的确是能力生发之源。   第三,发展之“基”。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对自我、他人、自然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那么,什么能为人的发展提供根本保障?怎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论者大致有这样三种观点:一是社会实践论;二是教师促进论;三是自我体悟论。社会实践论囿于时空的限制,有着天然的缺陷;教师是一个可以依靠的力量,但不是终身可以依靠的力量,因为他不可能陪你一生;自我体悟有走向虚无和玄学的危险,这是发展要设法避免的。
  阅读是一个天然的、可以信赖的力量。人在具体实践中发展时,所遇到的时空无法跨越的问题,在阅读中根本不存在,文字的作用使时空得以连续。人不但能在文本中不断地认识自我、他人和自然,而且能自由地认识自我、他人和自然的过去和将来。同时,人在对自我、他人、自然及其过去和将来的认识中,能获得知识、提升品味、产生公共情怀等,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人的发展。
  阅读能使人不断地认识自我、他人和自然,能使人在自我、他人和自然的广阔天地里去思考,去体悟,此时的体悟与阅读前的体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如果说不读而思是“蜗牛壳里造屋的话”,那么,阅读而思就是在广阔空间构建“精神的大厦”。
  (三)基于国家的竞争
  从根本上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不是取决于它的物质力量,而是取决于它的精神力量;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人口数量,而是取决于它的阅读力量。在时代面前,阅读对于国家民族的战略意义越来越明显,关于这一点,发达国家已经走在了前面,他们都把阅读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从立法、行动、策略、资金等各个方面促进国民阅读。在新加坡,提出“读吧!新加坡!”的全民阅读口号,并在2001年贯彻“天生读书种,读书天伦乐”的婴儿阅读计划(Born to Read ,Read to Bond);在日本,2001年1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制定了“日本中小学生读书活动计划”,全方位指导读书活动的开展;2006年6月,葡萄牙社会党政府推行一项“国家阅读计划”;美国政府在2002年发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这一法案指出:“我们的国家正在逐渐地被分为两个‘国家’:一个‘国家’的公民具备阅读能力,而另一个‘国家’的公民则不具备这种能力;一个‘国家’的公民心怀理想,而另一个‘国家’的公民则没有理想。”[3]可见,发达国家对阅读重视之程度令人咂舌。
  三、我们怎样对待阅读——四条线路:生、硬、场、元
  (一)拥有阅读生存之“生”——明书
  “为生存而阅读”的观念,彰显出阅读对于人发展的独特作用,知识能力的获得、人格的健全、个性的形成、境界的提升和公共情怀的培育都离不开阅读,人必须靠阅读才能不断增强其精神力量并立于不败。“在生存中阅读”强调的是阅读实践,在人的生存中可能会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但没有一种因素比得上阅读对人的作用那么持久、有力和不可或缺,为了获得知识、尊严、情趣,我们必须坚持“阅读实践”的理念并贯穿一生。
  (二)加强阅读要素之“硬”——有书
  这主要是解决阅读材料问题,要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图书服务架构,使人有书可读,让阅读的硬要素真正“硬”起来。
  (三)形成阅读氛围之“场”——谈书
  认真整合国内外成功的读书活动与经验,以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不断提升读书情趣,逐步形成人人读书、谈书、品书、用书的良好场域。
  (四)探寻元阅读之“元”——研书
  “元阅读”是阅读的阅读,即对阅读本体的研究。结合文本的特点、阅读者的素养及国内外的经验,这里提出“两个向前看”(向前人看、向前沿看)的主张,批判地继承、积极地借鉴,努力掌握多种阅读“武器”,以期获得更大的阅读自由。
  参考文献
  [1] 陈平原 读书的“风景”与“爱美的”学问[J].新华文摘.2009:21
  [2] 倪文锦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0
  [3] 王爱娣 美国语文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7
其他文献
汉语是我国的主要语言,是实现多民族间相互交流与沟通的基本形式。自HSK(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在我国开设以来,足以显示出我国教育部门对推行汉语教学的决心。学生们是否具备一
割胶显著刺激新开割橡胶树胶乳产量,前期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已通过双向电泳的方法分离到一个随割胶下调的葡萄糖/核糖醇脱氢酶(GRDH,glucose/ribitol dehydrogenase)。
语文学科一直是大丰市实验初中的传统优势学科。长期以来,凭借其丰厚的学科积淀,优秀的教师团队,强大的教科研能力,始终走在江苏省语文教育教学的前列。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
COP9信号小体(CSN)是进化上保守的蛋白复合体,在茉莉酸信号途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橡胶树的乳管是一种特化的细胞器,是天然橡胶合成和储存的场所。现有的证据表明橡胶的生物
机械通气在呼吸衰竭的抢救中有确切的效果,但建立人工气道有创通气亦存在气道损伤,下呼吸道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不利因素,使治疗反复,撤机困难[1],甚至于引起患者死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教育资金的投入,多媒体教室在中学中全面推广,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根据工作经验,谈谈几点看法和见解,希望和各位同仁相互讨论和交流,希望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多媒体历史教学应用一、多媒体简介  多媒体教室又称为电子教室,是由传统的电子教室发展而来的,多媒体教室是由配备一台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投影仪和其他录放设备为一体的教室。多媒体教室能够把音频、视频、声音、图像
我院自1989年至今采用痛点阻滞治疗肱骨外上髁炎11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