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地区小麦倒伏原因及防止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om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麦生产中倒伏是影响其产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从品种抗倒性不强、栽培管理不当、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了鲁中地区小麦发生倒伏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防止技术,以期为鲁中地区小麦产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小麦;倒伏;原因;防止技术;鲁中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063-01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产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小麦的高产与倒伏矛盾目益突出。分类的依据不同,划分的类型也有差异,一般根据发生倒伏的时间进行分类,小麦倒伏可分为早倒和晚倒,根据倒伏发生的部位进行分类,小麦倒伏可分为根倒和茎倒。山东省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适宜小麦等长日照作物的生长。现以鲁中地区为例,对当地小麦发生倒伏的原因及防止技术总结如下。
  1 发生原因
  1.1 品种对倒伏的抗性不强
  种植过程中选择的小麦品种与倒伏的发生关系密切。一般若小麦品种为高秆类型,则其茎秆的韧性不够,较为柔软,一旦发生灾害时就容易出现倒伏。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小麦田肥力水平一致、种植密度相同的情况下,遇到自然灾害发生时,高秆的小麦品种出现倒伏的几率为8成,而矮秆品种不到1成,由此可知,小麦的倒伏很大程度上与品种有关[1]。
  1.2 栽培管理不当
  不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也会导致小麦倒伏的几率增加。一是播种量过大。鲁中地区的有些农民,对小麦精播技术不能完全接受,还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播种量加大,才能增加产量,而播种的量过大,造成了田间密度过大,植株之间的空间过小,不利于通风透光,导致小麦植株长势弱小,易出现倒伏。二是施肥不科学。底肥在施入时,氮磷钾肥料的比例控制不合理,且主要施化肥,有机肥很少施或不施,追肥时过多地施用氮肥,均会使小麦的茎叶疯长,增加倒伏发生的概率。三是土层的深度过浅。目前,一些地区由于劳动力等原因,在播种时没有深耕,造成耕层过浅,透气性不佳,对水肥的保持效果较差,影响小麦植株根系的生长,一旦发生大风、暴雨等,易发生倒伏。此外,收获时间过晚,也会造成倒伏[2]。
  1.3 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发生
  小麦植株上发生纹枯病等病虫害时,可造成秆部逐渐坏死,根系腐烂,一旦有灾害性天气发生,即会出现倒伏现象。此外,冰雹、大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也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小麦倒伏。
  2 防止技术
  2.1 选择抗倒伏的小麦品种
  对小麦倒伏进行预防的一个有效的措施即为选择抗倒品种。一般不同的品种,抗倒伏的能力有很大的差别。适宜鲁中地区栽培的抗倒伏品种要求:茎秆矮或中等,不得超过75 cm;有长势健壮、发达的根系,韧性强的茎秆;对肥料耐性强;茎秆粗壮、基部短粗。各地可结合当地小麦生产的实际,选择对倒伏的抗性强、综合性状好的品种,对于鲁中地区,济麦22系、鲁原502、良星77等品种在当地种植中表现出较好的抗倒伏能力,综合表现良好,可以在生产中推广。
  2.2 做好栽培管理
  结合土壤的肥力水平及品种特性,播种量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适量降低氮肥的施入,提高磷肥、钾肥的施入比例,特别是对于缺磷的土壤,氮磷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非常明显。进入春季后,加强小麦田间管理,及时追肥,确保促穗、增粒、增重。田間的杂草,可与小麦植株争夺水分、肥料及空间等,不利于植株的健壮生长,要在适宜的时间进行药剂防除,一般安排在小麦的返青至起身期进行。切记防除的时间一定要选在没有风的晴天,以防造成药液的漂移。及时中耕松土,加快根系的生长,对于长势过旺的苗,可采取中耕断根的方式,达到抑制茎部生长,促进根系下扎的目的,以提高植株的抗倒性[3]。
  2.3 科学喷药,防病治虫
  鲁中地区3月下旬至4月中旬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此期的主要病虫害包括锈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等,一旦发现达到防治的指标,要及时选择合适的药剂防治。4月下旬至5月初小麦处于抽穗扬花期,此期是病虫害集中发生的盛期,防治上要早控条锈病、白粉病,重点防治蚜虫、吸浆虫,科学预防赤霉病。5月中下旬小麦处于灌浆期,重点控制麦穗蚜,兼治条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小麦进入灌浆期后,如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未减轻,要继续进行防治,以减轻其危害。农药的选择上,一定要保证效率高、残留低。
  2.4 适时采收
  小麦成熟后要适时采收,不可过晚,以免发生倒伏。一般在蜡熟末期收获,特别是对于优质小麦,其机械采收的标准为:籽粒颜色逐渐由绿转黄、稍微有点硬。若收获的时间过早,则以造成籽粒不能充分灌浆,含有过多的水分,降低千粒重和品质;采收过晚,则易发生倒伏、籽粒脱落等,造成损失[4]。
  3 参考文献
  [1] 续月华.小麦良种繁育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83.
  [2] 王峰.小麦倒伏的成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91.
  [3] 宋生,黄清忠.小麦防倒伏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2(3):33.
  [4] 张晓霞,孙秀宏,王力.小麦倒伏的原因及防止倒伏采取对策[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10):24.
其他文献
浅层套漏井的封堵,采用单一大灰量堵剂封堵时,堵剂进入高渗层后来不及初凝,沿着高渗层进入地层深处,而低渗漏点没有进入堵剂或进入很少,造成封堵无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
本文利用地震、钻井、测井资料,通过对钱官屯地区构造特征、地层层系及储层物性的深入研究,明确了油气成藏特点,总结了油气分布规律.
摘要 综述了强优势大豆杂交种阜杂交豆1号的选育与应用的立项背景、任务来源、总体思路、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等,并提出该技术的创新点,最后总结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以供参考。  关键词 阜杂交豆1号;选育;应用;创新点;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046-01  阜杂交豆1号大豆新组合于2010年5月29日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
围绕吉林省玉米种植业发展的阶段性回顾,对玉米播种面积、玉米单产和总产以及玉米品种推广利用情况进行了概述,旨在为吉林省合理调整粮食作物结构,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摘要 介绍了坡耕地种植苎麻综合利用技术,主要包括苎麻品种选用及以收获纤维为主的苎麻栽培措施、以收获饲料为主的苎麻栽培措施、收获纤维用苎麻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等,并分析坡耕地种植苎麻综合利用技术产生的效益,即土壤改良效果与水土保持效果。  关键词 坡耕地;苎麻;种植技术;综合利用技术;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033-02  
摘要 根据吕梁市气候特点以及向日葵生理特征,经过多年的试验和实践,从播前准备、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除草、及时收获等方面总结出一套简单易行适合吕梁市的食用向日葵高效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高效;栽培技术;山西吕梁  中图分类号 S565.5.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037-01  山西省是向日葵生产大省,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6.6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