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优势大豆杂交种阜杂交豆1号的选育与应用技术研究报告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pa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综述了强优势大豆杂交种阜杂交豆1号的选育与应用的立项背景、任务来源、总体思路、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等,并提出该技术的创新点,最后总结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以供参考。
  关键词 阜杂交豆1号;选育;应用;创新点;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046-01
  阜杂交豆1号大豆新组合于2010年5月29日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皖豆2010006。要提高大豆生产水平,首先应尽快尽多地选育高产、稳产、优质、抗性好、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尤其是增长幅度更高的杂交大豆品种。20世纪90年代初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就开始了杂交大豆应用研究,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十一五”期间又列入国家“863”项目,为项目顺利而高效的实施奠定了充分的物质和技术准备。
  1 立项背景与目的
  本项目的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以及逐步的鉴定和评价,选育出高产(较对照增产15%以上)、质优(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不低于59%)、抗病(中抗2种以上主要病害)、适应性广的大豆新杂交种组合,并大力推广应用。以改变阜阳地区大豆单产低、品质劣、抗性差的局面,提高大豆的生产水平和种植效益,并藉以增强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推动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大,减轻我国农产品市场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2 任务来源
  2001—2008年是阜阳市农业科学院自设课题,2009年以后进入国家“863”计划,2010年获安徽省大豆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立项时,阜阳地区大豆生产普遍存在品种多、乱、杂,单产低,种植效益差等问题,生产水平不高;而市场对大豆产品的需求却一直快速增长。为改变大豆生产落后的局面,我院决定设立课题,以选育高产、稳产、广适的杂交大豆组合。2009—2010年被列入国家“863”计划。
  3 总体思路
  先从大豆品种资源研究开始,通过鉴定和评价,选出在丰产性、农艺性、抗逆性等方面表现好的亲本;用已有的不育系作母本与其进行有性杂交,人工组配测交组合;再对后代进行杂种优势测定,选育抗性好、增长幅度在15%以上的强优势组合,对表现突出的强优势组合进行测产、品系比较试验,以确定重点组合即品质优良、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不低于59%、增长幅度在15%以上、抗性好、适应性广的杂交大豆组合;然后参加区域试验,并完成品种审定。
  4 组织研究过程、技术方案及研究成果
  以总体思路作指导,经过大豆种质资源鉴定、亲本评价、配制组合、组合鉴定、品系鉴定、品系比较、参加国家或省级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申请审定等一系列步骤。
  通过不育系评价,选择不育系阜CMS5A作为母本,其综合农艺性状好,产量潜力大,抗倒,而且籽粒大、商品性好;通过恢复系评价,选择阜恢6号作为父本,其结荚多,丰产性好,配合力高,稍不足的是籽粒较小;2004年配制杂交组合阜CMS5A×阜恢6号,命名为阜杂交豆1号;2005年进入品系鉴定测产,2006年进入6行区3个重复品系比较试验。2007—2008年进入安徽省区试,2年产量汇总分别为3 000、3 075 kg/hm2,比对照中豆20分别增产18.1%、23.03%,均居参试品种第1位;2年平均比对照中豆20增产20.5%;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790 kg/hm2,比对照中豆20增产13.33%,居参试品种第1位。蛋白质含量:2007年、2008年分别为43.00%和44.65%,平均为43.82%。脂肪含量:2007年、2008年分别为19.10%和19.43%,平均为19.26%。
  抗病性:2007年经接种鉴定,对SMV的SC3、SC7株系的抗性均表现中感;2008年经接种鉴定,对SMV的SC3、SC7株系的抗性表现分别为中抗。
  该品系生育期104 d,株高78 cm,圆叶,紫花,灰毛,有限结荚习性,株型半收敛,主茎16节,有效分枝2.4个。单株有效荚数37.6个,单株粒数70.9粒,单株粒重16.02 g,百粒重22.6 g,籽粒圆形、黄色、褐色脐。落叶性好,抗倒性好,丰产性较好,稳产性好,抗病性优。蛋白质含量为43.82%,脂肪含量为19.26%。适播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留苗18.0萬~22.5万株/hm2。
  2010年报审,同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阜杂交豆1号。
  5 主要技术创新点
  一是属于杂交种,增产幅度更大、产量更高。2007年、2008年安徽省区试产量分别为3 000、3 075 kg/hm2,较对照品种中豆20分别增产18.1%、23.03%,2年平均产量3 004.5 kg/hm2,比对照中豆20增产20.5%,居参试品种第1位;这样的增产幅度创造了安徽省区试增产之最,更填补了阜阳市大豆杂交种的一项空白。二是生长优势强,稳产性好。省区试2年16个试验点次中,15个增产;是本轮试验参试品种中最突出的一个。三是抗倒、抗病性优。经鉴定,抗大豆生产上的主要病害SMV,田间表现无明显症状。四是增产潜力大。由于该品种充分利用了大豆杂种优势,单株平均结荚多、籽粒饱满,较常规品种有更大的增产潜力。综上所述,本项目所选育的阜杂交豆1号大豆新品种属超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强的杂交大豆新品种,是我院经过近20年的攻关,在杂交大豆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阜阳市大豆育种的又一次新突破,填补了该市的一项空白。
  6 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我国大豆杂交种的选育与应用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本项目所选育的阜杂交豆1号大豆新品种属超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强的杂交大豆新品种,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处于我国先进水平、安徽省同类技术领先水平。
  7 推广应用情况
  杂交大豆目前在生产上应用较慢,原因是大面积自然条件下制种技术还没有获得突破[1-3]。通过人工制种,成本较高[4-7]。到目前为止,只在阜阳市颍泉区及太和县示范种植1.33 hm2,因其产量高、长势壮、抗性强、长相好,受到种植户的欢迎。
  8 参考文献
  [1] 李磊,于伟,汪茂斌,等.皖豆20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2,24(2):43-46.
  [2] 李智,李磊,于伟,等.大豆三系杂交组合的优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13):1279-1280.
  [3] 李磊,李智,王敏,等.大豆杂种优势及其双亲遗传关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8,26(4):293-295.
  [4] 杨加银,盖钧镒.黄淮地区大豆重要亲本间产量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及其遗传基础[J].作物学报,2009,35(4):620-630.
  [5] 张荣昌,郭泰,齐宁,等.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Ⅰ杂交组合杂种优势的测定及高优势组合的初步筛选[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0(2):34-37.
  [6] 秦文强.大豆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基础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7] 宋伟.栽培因子对优质大豆的影响及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D].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9.
其他文献
永顺县油菜施用硅钙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油菜施用硅钙肥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油菜的经济性状,增加油菜产量,且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推荐第1年硅钙
随着我国足球事业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足球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最近几年里足球比赛并没有成为中国足球的真正主角,取而代之的是足球裁判员,黑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足球的最大问
位于松辽盆地南部的胺英台油田已经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该区的油源问题一直没有弄清楚,本文通过对原油(抽提物)样品的地化特征分析.对本区原油进行了分类.并通过对生物标志物
为探索大豆合理施肥情况,进行夏大豆氮肥用量和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中氮、丰磷、缺钾,中氮、丰磷、丰钾2类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上,只有施用尿素75 kg/hm2、三元复合肥225 kg/hm2
对稀土元素荧光分析化学领域在1962-1996年间的进展作了全面的评述。展示了利用稀土离子的直接荧光,稀土-无机配体配合物的稀土离特征荧光、稀土配合物的配体荧光。稀土-有机配体二元配合
浅层套漏井的封堵,采用单一大灰量堵剂封堵时,堵剂进入高渗层后来不及初凝,沿着高渗层进入地层深处,而低渗漏点没有进入堵剂或进入很少,造成封堵无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
本文利用地震、钻井、测井资料,通过对钱官屯地区构造特征、地层层系及储层物性的深入研究,明确了油气成藏特点,总结了油气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