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课程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i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自古至今我国教育家就比较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创造力作为新的教学理念被摆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小学科学课程是以探究为主的课程,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科学教师要借助这个优势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科学课程;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之一,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思维和认识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授课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能够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氛围
  宽松、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思维更为活跃,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所以,教师要以爱为基础,以情为先导,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一个指挥者转变为一个引领者,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和孩子们一起探究,一起动手,一起学习;教师要真诚地面对学生,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多么肤浅或幼稚,我们都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精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外,对于同学之间的嘲讽,也要进行及时制止。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问,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和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借助生活现象培养问题意识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少,他们的问题可能更多的来之于实际生活中。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兴趣和疑问,即便是看到了一群小蚂蚁,他们也会情不自禁地在地上蹲半天,观察的同时诸多问题在脑海里闪现:“蚂蚁在做什么?”、“为什么它们走路时排着队?”、“它们待会儿能找到回家的路吗?”、“蚂蚁会说话吗?”、“蚂蚁身体这么小,怎么力气这么大?”等等。这些问题,虽然都不复杂,甚至有的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却来源于学生对身边生活、环境的直接观察与感受。每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都要给予学生高度赞扬并努力帮助其找寻到答案,细心呵护学生这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此基础上引导其他更多学生,更富热情、更科学地去观察、研究其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并由此不断地、自主地去发现问题。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
  小学生科学知识匮乏,在教学中很难自主发现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可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生动趣味的学习材料是学习的最佳刺激,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点,利用游戏、魔术、故事等形式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以趣引思,使学生处于兴奋和积极的思维状态。例如教学《摩擦力》一课,上课伊始我采用魔术的形式导入:取出两本书页交叉在一起的书,请学生检查有没有刷上胶水,有没有其他什么机关。然后请两个“大力士”上来把交叉在一起的书拉开,结果两个同学用尽全力也拉不开。接下来教师对准书页吹了一口“仙气”,轻轻松松就把书分开了。学生惊讶之余,问题立刻在他们脑海里形成,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的强烈需求。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动人心弦,发人深思,可以很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事物奥妙的动机。
  2.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实验是学习科学知识,完成探究过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实验中新奇现象发生的条件和原因,学生的各种疑问会因运而生。例如,教学毛细现象时,我引导学生做如下实验:将两片合紧的玻璃片插入盛有红水的水槽内,发现水会沿着玻璃片往上升。“水往低处流”是学生脑海里根深蒂固的想法,问题就在他们矛盾的心理状态下产生。再如,教学热胀冷缩前,我让学生观察炉子上水壶烧开前的变化,学生自然会问:“壶里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经过一番辩驳达成共识“可能是壶里水被烧热后,体积胀大了。”“怎样证明呢?”学生又争先恐后谈自己的设想……。只要我们不断创设类似情境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学生定能做出深入的多维度的思考,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四、加强方法指导,培养问题意识
  掌握正确的提问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问方法的指导。首先,要指导学生会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来表述问题。学生的很多问题仅仅是头脑中的一些疑问,这些疑问往往是模糊的、笼统的,这就需要指导学生用明确、规范的语言表述出来,一般要经历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的过程。例如教学《校园里的小动物》我让学生观察蜗牛的同时思考从哪些方面来研究蜗牛?学生:“我想知道蜗牛能不能看见东西?”教师:“也就是研究蜗牛有没有视觉?”学生:“我想研究蜗牛能不能听见声音?”教师:“也就是研究蜗牛有没有听觉?”学生:“我想研究蜗牛吃什么?”教师:“也就是研究蜗牛的食性?”学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么走路的?”教师:“也就是研究蜗牛的运动?”等等。从低年级开始经常这样训练,学生逐渐就能用科学、规范、简洁的语言来表述问题、概念和规律。其次,指导学生筛选问题。当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归类。然后根据实际条件,找出哪些问题适合我们研究,哪些问题现在还无法研究,哪些问题不需要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课堂研究主题。这样有目的的训练,慢慢地学生就知道如何去获取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问题意识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科学学习,还激发了学生对于科学的浓厚兴趣,同时也是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我们科学教师一定要把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当作一项重要工作长期去抓,让学生在不断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为培育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城乡幼儿园的大量涌现,许多乡村幼儿园不懂办园宗旨,疏于管理与教育,主要以赢利为目的,完全脱离了《幼儿园教育大纲》的指导原则,以至于造成城乡幼儿园的极大差异,只有国家教育部门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对乡村幼儿园的建设,通过举办新园托管薄弱园,才能使城乡幼儿园教育同步发展。  关键词:幼儿;城乡;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成品油已广泛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油品质量的检验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讨论了油品质量检验在日常检测工作中应该
1.引言金属铜有许多优良的性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其衍生物硫酸铜结晶为CuSO4·5H2O,俗称胆矾,有一定杀菌效果,也是制取其他含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工业上制备大
期刊
第28个教师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时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有企业员工的工作条件,生活环境,思维方式都较以前有了相当大的变化.因此,作为企业生命线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与时具进方可展现其实效性.为此,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失之偏颇,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应试机制和模式,只注意到教学要依赖于学生发展的一个方面,忽视了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教学处于教师“给”与学生“收”的单调局面。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学生在学习
摘 要: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总和。幼儿的有效学习,需要一个有目的、精心规划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进行探索和游戏,表达自己见到、听到和内心想到的。作为教师,就需要在幼儿自主的探索和游戏中,观察和了解幼儿真实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引导。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区角;规则;观察  幼儿的学习环境,既包括
摘 要: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课,在目前技工、中职类学校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不重视,缺乏学习专业知识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厌学、不喜欢做作业、缺少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将“练习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引导学生“动”起来(自主学习),本文提出对机械制图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机械制图 任务驱动教学 教学应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