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为什么会成为 压垮清朝对外贸易的最后一根稻草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9871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叶是清政府的钱袋子


  在清代的对外贸易活动中,茶叶是抵御外国商品倾销、保持贸易顺差的有力武器。据统计,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欧洲各国向清朝输入了总价值约为一百九十一万两白银的商品,而清政府则向外輸出了价值约为三百六十四万两白银的商品,超过进口商品一百七十三万两,在这些出口商品中主要就是茶叶、生丝和瓷器。
  这样的贸易顺差一直保持到鸦片战争之前,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欧美各国向清朝倾销商品和鸦片所带来的负担,尤其是在19世纪前期,茶叶占到中国出口商品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仅广州口岸每年就向英国输出茶叶35万担,价值9445万银元,有效地避免了大清白银外流。
  对外,茶叶能让清政府在进出口经济中保持贸易顺差;对内,茶叶是维护国家完整和稳定的重要商品。在清代“茶法”和“盐政”是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上的国家政策,贩卖茶叶需要官方开具“茶引”后才有资格从事贩运。
  在清代不同地区的茶叶也有着不同的销售对象,尤其在鸦片战争之后,当时全国诞生了三个最大的茶叶出口地,即:汉口、上海和福州。
  汉口的茶叶多流向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和俄罗斯,茶叶多为压制的砖茶;上海作为当时最大的茶叶出口地,其出口的江西、安徽产的红、绿茶销往欧洲,浙江绍兴出产的茶叶发往美国,宁波出产的则大多被日本进口;至于福州出口的茶叶多是销往南洋群岛和南美洲。
  正是这样分门别类的销售方式和渠道,让清政府以茶叶为媒介,从世界各国收拢了大量的白银。而茶叶也在欧美各国的经济贸易中成为了“绿色黄金”。

让大英帝国为之疯狂的茶叶


  在18世纪40年代的英国,曾发生过多起与茶叶走私有关的恶性事件:
  1744年,一名海关官员在索尔汉姆被走私者打伤并抓走。
  1745年,三名海关官员在格林斯蒂德格林的一家酒吧被打伤并遭到抢劫。
  1747年10月,走私犯袭击了在普尔港的政府海关。
  这样因商品造成的恶性事件与中国明代的海寇走私颇有雷同,但是更加恶劣。而据清政府的官方资料称,在道光年间英国在从中国进口茶叶后,销往本国时每一百斤茶叶收取五十两银子的重税,但是中国在出口时每一百斤只征收二两五钱银子。如此巨大的利润差正是促成上述恶性事件的起源。而当时的英国民众面对如此高昂的价格也依旧对来自东方的“神奇树叶”趋之若鹜。
  大量的茶叶消费也成为了英国财政的最大的税收来源,每年由茶叶带来的税收占英国全部税入的十分之一。面对这样巨大的利润,贸易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从1834年的数据来看,英国全年消费了5300万镑的茶叶,而这些消费品都需要向清政府支付巨额的白银才能换来,所以英国人到处寻找能够取代白银向中国输出的货物。结果就是英国开始向清王朝倾销大量的鸦片,而这也就导致了两大帝国在茶叶、白银、鸦片的三角贸易线上,不可避免地爆发了鸦片战争。

被赶出市场的中国茶叶


  在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人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他们用鸦片换取白银购买茶叶的时候,眼见有利可图的清朝人开始种植鸦片了,而一旦清政府将鸦片种植合法化,英国在这场贸易战中就会功亏一篑。因此英国人开始着眼于自己培养茶树,由此鸦片和茶叶也在两个帝国中间完成了奇怪的身份转变。
  1848年,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钧受东印度公司的雇佣,来到清王朝购买茶树苗和种植茶树、聘用炒制茶叶的工人,并带回到英国的殖民地——印度。英国人先后在这里开拓了两百万英亩的土地,用来种植和加工茶叶。适宜的气候,加上工业化的生产,英国人一举扭转了由茶叶带来的白银流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将成品运回英国之后剩余的茶叶,英国人便开始向全世界贩卖,甚至往大清倾销。
  1892年,四川总督刘秉璋在给清朝总理衙门的电报中就感叹道:四川的茶叶全靠销往西藏才能得利,而这些收益也都用于治理西藏,但是英国人已经开始从印度向西藏贩卖茶叶。这直接导致四川的茶叶滞销,治理西藏的银子也没有了着落。长此以往,不仅西藏会难以管理,四川的茶农也会失业,不是饿死就是成为盗匪,影响安定。
  而在当时也不仅仅只有四川一个地方茶叶卖不出去。当美国看到英国种茶发了财,也开始从清朝购买茶树苗,最多一年购买十二万株,这也让美国减少了对中国茶叶的需求,同样日本也开始寻找别的茶叶购买渠道,昔日的茶叶消费大国中,只剩下俄罗斯还在大量购买中国茶叶。
  无可奈何之下,宣统初年,汉口、福州开始购买外国的机器,并且聘请印度的炒茶师傅来挽救清朝的茶叶市场,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清朝只抢占到了东欧和非洲的部分残余市场,在这场贸易战中一败涂地。
  在18到19世纪全球工业化高度发展的时代,清王朝不但没有“睁眼看世界”,还敝帚自珍将传统的手工业作为自己的看家法宝。直到鸦片战争之前,清朝的士大夫阶层,还认为外国人如果没有茶叶,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亡。这样的短见和无知也让清王朝最终成为“经济全球化中的看客和牺牲品”。
  (摘自微信公众号“历史D学堂”)
其他文献
《罗马共和国》  [英] 戴维·M.格温 著 王忠孝 译  译林出版社 2018年6月出版  罗马共和国的兴衰在西方文明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在本书中,戴维·M.格温从罗马的起源以及建城传说开始,一路写到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和恺撒在三月十五日遇刺,为我们呈现了罗马共和国引人入胜的历史画卷。其中,他审视了共和国独一无二的政治结构,描述了它的文学和物質来源,生动地刻画了罗马共和国的文化与社会。
在《千字文》里有这么一句话,专门用来形容战国四大名将——“起翦颇牧,用兵最精”,排在首位的就是白起。另三位分别是王翦、廉颇和李牧。列四将之首,可见白起的分量之重。  白起原本一介布衣,因巧于用兵,终登庙堂。在秦国统一六国的道路上,他先后赢得伊阙之战、攻陷楚国国都郢、拿下长平之战,贡献极大。可尽管如此,却没有一个善终的结局。《史记》记载,秦昭王認为白起托病不出战,“其意怏怏不服”,于是赐其死。如此功
哲理的故事:  星期五早上8点前,一个衣着休闲的年轻人,步入华盛顿特区位于地铁站外的“朗方广场”,打开小提琴盒,开始认真演奏起来。  可是似乎收获并不那么理想。63个人走过之后,才有一名男士经过时短暂回头望了望他,再过了一会儿,才有一位好心肠的妇女给了这名提琴手1美元。但令他感到安慰的是,演奏了一会儿,竟然有人在附近的墙边站着听他演奏。此后的近一个小时内,有7个人停下脚步听了大概一分钟,有27个人
项羽和刘邦  如果说项羽是英雄的话,那么刘邦根本就不是英雄了,因为项羽所具备的英雄条件,刘邦一个都没有:没有武功,身体也不强壮,甚至有点胆小。项羽向他挑战,他也不敢出来。可是刘邦毕竟有“皇帝相”,后来变成汉朝的高祖,刘邦的后代汉武帝也成了太史公的“上司”,太史公不能把汉朝的老祖宗写得那么差,所以在《高祖本纪》中,他用了很多资料,包括神话,来营造刘邦的天子命运。比如说刘邦的妈妈在泽边休息,梦中与神相
王密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县令,尽管他不是流芳百世,也不是遗臭万年,但毕竟他的故事被司马光写进了《资治通鉴》,好歹也称得上一个历史名人即历史书上有其名字的人了,连我们这些千年之后、千里之外的人也知道了他的大名,知道了他的一段故事。   然而,他希望人们知道他的故事吗?他的故事被写进历史他高兴吗?这个无从查考,不过依据人之常情,他大约不会喜欢《资治通鉴》,特别不喜欢司马光的这段描述:   王密为昌邑令,夜
1801年3月,杰弗逊被选为美国总统时,住在华盛顿一家非常朴素的公寓内。在他宣誓就职的前天晚上,为了将第二天的就职演讲内容表现得更完美一些,很晚才睡觉。  第二天早晨醒来时,发现时间有点紧,匆忙穿上衣服,来不及吃早餐,就赶往就职典礼现场。由于杰弗逊准备得很充分,每一个细节都注意到了,就职演讲很成功。在就职典礼上,他侃侃而谈,将自己的施政纲领说得头头是道,尤其是民主制度方面,他讲得最多,得到了台下一
彼得是一个6岁女孩的父亲。每天一早为女儿找另外一只不知去向的袜子,是他最头疼的事情,甚至有时还因此迟到而挨罚。  一天早上,彼得的女儿又找不到另一只袜子了。心急如焚的彼得顺手拿了两只颜色迥异的袜子套在女儿脚上。没想到,一出门,女儿脚上的另类打扮便引来许多人的注意。  彼得忽然心生一计,为何不能开设一家专门出售这种“错位”袜子的商店呢?只要顾客们愿意,他们可以随意搭配袜子的款式和颜色,只要不是原配的
当地时间2019年11月20日,英国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宣布,鉴于先前与已故美国亿万富翁爱泼斯坦的关联造成不良影响,他决定今后一段时间暂停履行王室公务。参加马岛战争的飞行员  59岁的安德鲁王子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次子。1960年,他出生在白金汉宫,在童年时代是女王最宠爱的孩子,也是得到女王陪伴最多的孩子。  安德鲁王子和他的兄弟姐妹一样,接受家庭女教师的教育,之后去了英国皇家海军学院。1979
阿Q平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没王胡身上虱子多、没打过小D、没和吴妈困觉,也不是挨过假洋鬼子一哭丧棒,而是在判决书上那个圆圈没画圆。迅翁说得详细:“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  的确,别看画圈这事简单,可一挥而就,但真要把圈画好画圆,不下点功夫,好好練习,也是不能心想事成
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在回答学生的提问“到底什么是人类文明的最初标志”时说道:“曾经出土的一块折断之后又愈合的肱骨。”她进一步解釋说,这根折断又愈合的人类肱骨,意味着一个人受伤后,曾长期受到同类的照料,包括为其觅食、帮他抵御野兽的攻击,直到他康复,这象征着人类开始懂得同气连枝,同情并保护同类,而在困难中互相帮助,才是文明的起点。这位科学家口中的“分水岭”,或许能告诉我们,对“文明”的定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