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其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影响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er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这个信息时代的主角,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前拓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等方方面面,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这一背景下,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网络文化”应运而生。本文从文化本身特性和网络文化的表现形态两个方面来梳理网络文化的特征,并分析网络文化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文学;特征;社会;影响
  
  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计算机连成网络到现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传播发展速度迅猛,网络已经成为“第四媒体”,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为这个世界构筑了一道新的景观。网络成为了这个信息时代的主角,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前拓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等方方面面,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这一背景下,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网络文化”应运而生。
  大众普遍认为网络文化是一个网络技术和文化的一种新型的整合,它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富有精神性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是这个时代的特定产物,它不仅包括建立在网络技术和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成果,还包括了这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现象,人们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
  
  一、网络文化的特征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正在形成中的新型文化形态,它的许多特征还未尽显露,现在还未能得到一种全面而深入地结论,但是就目前而言,我们能根据网络传播本身的特点和常见的网络文化现象把握一些主要的特征:
  1、由文化本身的特性决定的网络文化继承性与超越性
  网络文化首先是现代文明的继续。马尔库塞说:“文明首先就是工作的进步,即为获取和增加生活必需品的工作的进步。”网络最初的研究者就是一大批技术精英,它借助科学技术得到发展,是现代文明的一种表现。网络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信息革命,也促进了人类生存方式的改变,网络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继续和进步。同时,网络不仅强调技术理性,还体现人性的因素。网络中的超文本、视频、感应等高科技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便捷,而且网络文化开创的新型商业经济模式也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经济文明生活方式。网络通过其独特的技术为人们创建交往共同体提供了可能性机遇,当然这是一种虚拟的共同体。网络文化既与现代文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又在挑战并逐步形成新的文明,构成了继承与超越的有机关系。
  2、由网络技术基础决定的载体性和依赖性
  网络文化是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网络文化就其所依附的载体来说,是一种彻底理性化的数字文化。也就是说,载体与文化是紧密相关的,且载体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文化存在形态又呈现出新的特征,这种数字化的载体特征,表现为以高容量、高技术、高速度的特征。当然,这种载体性也让网络文化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离开网络技术,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现有的秩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已经习惯了有网络这个方便快捷的工具来生活,教育、经济、政治、军事等都对网络形成了依赖。因此,网络文化的载体性和依赖性是共生共存的。
  3、由网络传播交互性决定的平等性和商业性
  网络传播具有交互性,它不再是静态的,而是相互作用的。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与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好友、陌生人进行交谈,就像跟隔壁邻居交谈一样。随着网络的普及,这种亚文化模式的交流几乎快要成为主流。无论是在网络论坛还是网络空间中,参与者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得到批评与赞同,有助于获得自身的平等权利。无论你是作家、科学家、雇主,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等级层次,都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与此同时,网络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更显而易见,网络文化的商业性就是由网络传播的交互性特定决定的。例如:微博、网络日志等,网民利用自己的观点吸引人群关注,认同或反对,有的商家和团体就利用网络工具对自己进行宣传,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很多网页都以浏览次数来衡量该网页的价值,并利用网页的人气来做各种广告,以达到个人目的和商业目的。
  4、由网络虚拟现实的特点决定的虚拟性和制约松散性
  网络文化的虚拟性特征首先在于它形成于一种虚拟现实的技术。正是虚拟技术的发展,形成人类的想象力所难以企及的虚拟现实,这就为网络中体验文化的主体带上了虚拟性。虚拟社团、虚拟课堂、虚拟经济、虚拟家庭、虚拟战争、虚拟情爱,诸如此类,举不胜举,我们可以在其中虚拟我们自己的身份。因此,网络文化的主体可以自由地虚构,也导致主体的制约松散性。由于各类标准的差异性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法规等诸多因素,网络中的制约较其它文化形态来说,更具松散性。
  5、由网络传播开放性决定的全球性和民族性
  开放性是国际互联网的根本特征,也是网络文化的最大特征。在互联网上,既无开端,也无终点,不同文化政治信仰的人可以与任何国家、任何地方的人交往,能够在便于范围内实现知识共享,从而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全新的共用平台,这促进了雷蒙.威廉斯所谓的“共同文化”的形成。一方面,网络文化融合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征,消除了地域距离带来的差异,即网络文化的全球性。另一方面,网络参与者本身的文化传统也有可能受到冲击,要么将自己民族放之四海繁荣,要么被“文化入侵”。而且,就网络参与个体而言,他们在交流中表达的文化价值观念并不一定就是一致的,也会具有各自的民族性特征。
  
  二、网络文化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影响
  
  网络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和文化形态的变革,促进了文化属性的嬗变,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全球化发展,对原有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产生了强烈冲击,对文化传承和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毫无疑问,“网络文化”已成当今的热点话题,无论是日常生活、学术焦点还是国家政策,网络文化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影响我们应如何看待呢?
  (一)、正面影响
  1、网络文化促进了文化产业化
  由于网络文化较其它文化形态更强的商业性,它一开始走的就是产业化道路。如今,我国网络文化产业成为当今化产业中发展势头最好的部分。2010年7月 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全国网络购物用户达到1.4亿,网上支付、网络购物和网上银行半年用户增长率均在30%左右,远超其他类网络应用。这充分表明,新兴的网络文化产业已在不经意间轻松超越许多传统产业。
  2、网络文化强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2010年虎年春节前夕,由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协同第一视频、搜狐、网易、凤凰新媒体、新浪网、百度等九家知名网站,共同策划了“风景这边独好 虎年网络大过年”大型民俗专题活动。从腊月二十三农历小年到年三十,8家网站推出8个民俗主题日、通过8天的接力传递,为全球网民献上了8场春节民俗荟萃。 八家网站专题总点击量突破260,000,000次,参与网民遍布全国27个省份,以及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鉴于此,网络文化成为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新的传播空间。
  3、网络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社会实践
  借助网络空间,我们可以跨越物理时空、跨国界、跨民族进行交往,可以没有任何顾忌,更加直接地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感受,造就了人们的平等互动关系。而且,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展了实践活动范围,方便和丰富了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有助于许多全球性问题的缓解。
  (二)、负面影响
  1、伦理缺失令人担忧
  “黑客”早已不是新鲜事,可是“黑客”侵袭已造成了中国当今社会的信任危机。近日,腾讯QQ和360的商业之战更是让人对网络文化中的信息安全几乎失去信心,人们谈“网”色变。网络文化的大众性使网民的素质和法律意识无法得到保障,因受到网络“黑客”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伦理缺失意识与行为,一些人在网络这种虚拟环境中正逐渐丧失基本的责任感和正义感。
  2、“麻醉现象”
  网络文化的日益繁荣让我们总是担心自己是否“OUT”了,因此,对应接不暇的网络文化现象,大众总是竭尽全力地去关注,总是惟恐自己错过了最新的网络文化现象,一方面,似乎变得关注时事了,可实际上,对网络文化的关注使大众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却忽视了,好像只要了解了,就可以了。在网络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渐渐地从积极地参与,转到了消极地认识事物。对很多天灾人祸,我们几乎被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麻痹了,我们在网络上谈论,却不知应如何去参与解决,随着下一个网络热点的出现,我们很快就将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的事情忘记了。
  这是我对网络文化中人们专注于认识事物而不积极参与实际的现象的浅显认识,暂且称之为“麻醉现象”。
  3、文化安全受到威胁
  首先,由于网络文化始于美国,英语又是电子文本的最主要语言,英文的辐射力远超中文,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英语国家都面临着“殖民文化”的侵略威胁。其次,中国青少年上网的人数占全国上网的多数,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阶段,容易被隐蔽性和欺骗性很强的渗透手段影响,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动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和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念,造成青少年非理性行为的出现。
  结语:当然,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文化的开放性越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就越频繁,文化的发展程度也就越高。虽然网络文化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显现出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但网络文化顺应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也必将带来文化发展的新气象。
  
  参考文献:
  [1](美)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7.
  [2]冯永泰:网络文化释义,西南大学学报,2005,2.
  [3]欧阳友权等:《网络文化传播与社会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其他文献
近年来,幼儿园安全问题不断发生,安全事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意外伤害事故已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如何采取安全措施,防范各种安全故事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家长和教师不仅有保护幼儿生命安全责任,同时要及时检查幼儿园的设备、设施,更重要的是要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指导、教育,提高幼儿保护自己的能力,帮助幼儿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 
期刊
上数学课,要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和谐课堂气氛的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营造应该是循循善诱,提倡思考,精心设疑,引导讨论,互相尊重,融洽情感,严谨治学,活而不乱的教学状态。  一、设疑激趣,提倡思考  学习兴趣是学生形成稳固的学习内驱力的前提和条件,“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有疑问,才要去学习,去思维。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期刊
摘 要:连动句是古今汉语一种重要的句式。汉语缺乏形态标志,理解连动句的语义有时就要借助语境。对《三国志》连动句予以考察,发现语境对古汉语连动句的生成价值、表达焦点和结构意义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关键词:《三国志》;连动句;语境    连动式是两个或以上动词连用作谓语的一种句式。它是古今汉语中特有的句法形式,包含着丰富的语义内涵。作为单独状态下的连动式,其构成及意义较为固定,是静态的,但一旦进入具
期刊
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是教师。教师的素质越高,素质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有可能教育出高素质的学生。高素质的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素质,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因此,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师素质呢?  一、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1、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教师必须要不
期刊
“三层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是在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的基础上推进的校本教研;是教师个人、教研组成员专业指导,联手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方式。  一、自评反思是基础  在自评反思的基础上,精心准备典型课进行录像。课后,对照课堂教学标准认真观看自己的录像,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以《黔之驴》为例  本着学为主休、教为主导、动为主线、疑为主轴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励学生质
期刊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能否使“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正常实施。因此,如何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小学就奠定好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工作在农村小学开展以来,我们在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
期刊
语文教师所担负的最繁重、最费神、最费时的工作莫过于日常作文的评改了。苦点累点没什么,问题是我们花这么大精力评改出来的作文,一些学生不把它当回事,只是看一眼得分,瞥一下评语,甚至还不以为然。  这种辛劳而不讨好的事,我们语文老师最好不要做,但作文有不得不改,怎么办?那就是改革批改方法,把自己从劳而无功的重压下解放出来,同时也让学生在评改中提高作文水平。近年来,我结合班级学生实际作了些尝试,现将互相评
期刊
摘 要:介绍了东明县麦茬夏玉米节本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晚获等内容,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夏玉米;播种;田间管理     麦茬玉米即麦收后铁茬抢时播种玉米的一种栽培技术。近年来,不少农民由于对麦茬玉米优质高产关键栽培技术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掌握应用落实到田间地头,影响了产量、品质的进一步提高,良种必须与良法配套,进行规范化栽培,才
期刊
摘 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进学生知识的增长,还能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道德素质等心理的健康成长。采取多种有效地课外阅读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学习能力,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教学;积累;修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一、课外阅读对中小学生知识积累和人格修养有极
期刊
税收环境是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发挥税收职能的重要保障。但从我国税收环境的总体现状来看,社会纳税意识不强、征收水平不高,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约了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  一、影响税收环境因素的分析  (一)法律体系因素。一是法律体系不完备。我国税法体系中,缺少一部规范和明确税收活动的基本原则、税收立法权的划分、税收管理权限的划分、纳税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税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