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教学文化建设 助力区域课程改革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_break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进入到深水区,优质教师成为稀缺资源,如何发挥名师作用、扩大优质教师资源便成为学校课改是否成功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名师工作室应运而生。其诞生之初就肩负着培养更多优质教师,助力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这是显性目标。更有隐性目标,那就是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辐射一个地区,激活区域教研,借一人一室之力促一方教育发展,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优质教育。
  2012年9月,重庆市南岸区挂牌成立了第一个名师工作室,由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资深教研员、特级教师吴维山领衔。如今三年多过去了,吴维山名师工作室在学科教研及学科队伍建设上取得了累累硕果,他们有什么可以推广的经验呢?我认真拜读了他们的工作总结,以期从字里行间寻找其足迹和精髓。我发现,他们的行动呈现出鲜明的文化导向特质,用文化化心、化行,从实践中生长出区域教学文化,进而推动区域课改,形成良好的课改生态环境。
  一、高开高走,彰显使命
  名师工作室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名师领衔,名师本人的视野与抱负是工作室定位的关键。吴维山有中学高级教师的专业职称和特级教师的荣誉头衔,更重要的是他有丰富的教育经历,从一线教师到学校管理再到教研机构专职研究,从乡村小学到山区教研部门再到主城区教师进修学院,其履历中非常重要的一页叫作教育情怀。朴实而高远的情怀使他在工作室成立之初想得最多的不是做几件事、培养几个人,而是希望以此为起点,为已经展现出良好态势的南岸区课程改革推波助澜,立足学科,扎根学科,又超越学科,为区域教学文化的形成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基于这样的定位,他们明确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文化的梳理与创新研究”这一课题,探索专业突破的技术路线,寻求专业共生的运行机制,催生本土教学文化的创生。
  学校的使命是传承文化,立德树人,学校本身就应该是文化场,教师理所当然应该是文化人。以文化来定位研究,开启实践,这本身既契合教育的本质,更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里旗帜鲜明地剑指主流价值观,从文化的根基上聚合人心,形成工作室高开高走的基本格局。
  二、文化化心,超越自我
  文化的孕育是一个漫长而具体的过程。吴维山工作室的智慧在于从一个个鲜活的工作室成员入手,从优秀教师的个体文化入手,用更高的做人做事的标准导引教师认识自己,超越自己,突破个人专业成长的瓶颈。
  能成为工作室成员已经是一种专业认可,他们都是各个学校已经小有成就的优秀语文教师,但是高原状态也几乎成了他们的常态。维山怎么去激活他们,引领他们呢?
  一线教师习惯性地喜欢磨课,维山说:“课只是海面上的冰山一角,下面应该有硕大而坚实的思想。”
  一线教师几乎本能地惧怕科研,维山说:“没有谁是在完全会了后才去做科研的,总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的。”
  一线教师评课时常保持中立,维山却偏要组织一场又一场的辩课。团队成员郭蕾说:“师傅最喜欢搞辩论会,常常‘不怀好意’地将我们分成两拨,有时我们几个学员辩,有时带领着全区的老师一起辩。起初,大伙儿不习惯这样的交流方式,个个突梯滑稽,难抵‘要害’。师傅沉着一张脸,慢悠悠地说:‘辩不起来呀,回去准备准备,下次接着辩。’下次,再下次……非得看到我们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短兵相接、剑拔弩张的样子,师傅才露出笑容,慢悠悠地说:‘得劲,下次换个话题再来!’一次次的‘辩’,辩掉了我们‘墙头草两边倒’的无主见习惯,辩出了我们真诚率直的性格和直言不讳的说话风格。”
  一线教师普遍不善归纳和总结,维山说:“辩论就是促使你们思考,缜密自己的思考就得依靠写作。”
  正是这样的启发、诱导抑或逼迫,三年里,工作室成员几乎是脱胎换骨似的进步,自我超越就是这样发生的。
  同样的,读书也是维山最为强调的专业成长方式。读什么,怎么读,读了解决什么问题,维山思考得很清楚。在他看来,专业能力的突破是一个方面,而个人文化样态里最不可缺的是专业信念与情怀,所以,他要求学员要读经典书籍。学员王定芝在读书笔记《心灵的朝圣》里这样写道:朝圣,是一场寻觅灵性意义,更是一场净化心灵的旅程。徒步、冥想、交谈,不管什么方式,不管古代现代,每个人都需要体验一次精神上的流放。翻开散发着淡淡墨香的《孔子传》,是一场心灵的朝圣的开始。
  维山很喜欢汪国真的诗《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个人文化特质,永不满足,永远追求。这样的个人追求通过三年的熏陶和濡染,逐渐成为一批教师的特质,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所谓文化,一定来自于长期的积淀,也一定能通过具体生动的人表现出来。工作室之前冠以“名师”,是因为他是室之魂,魂才可以有充沛的感召力,才可以实现文化化心的育人目标。
  三、文化化行,催生团队
  文化还是一种共同认可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基层教学研究最离不开的是研课。工作室力图构建一种教学文化,这课的研究方式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维山做了大胆的形式创新,其核心是通过行为撬动思维,建立个人行动研究间的关系,使之构成专业对话,进而达成专业共识,练就一支精英团队。
  如,研究指向灵动多元的教学主张的形成。采取各种教学方式:两人教一课,协同教学;一课两人上,同课异构;一课上两次,形成反思习惯;一课三学段上,把握高、中、低年段特点。进一步展示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多元解读,对教学目标的不同定位,对教学过程的个性设计。让老师们在比较中引发思考,拓展他们教学的思路,促使他们尽快成长。
  如,研究指向营造争鸣的学术空间。开展“辩课”活动,倡导协同教学,打造“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研究活动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求真、质疑的教研氛围,让广大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敢于坦陈自己的见解。对那些言辞偏激的质疑声音,组织者也坦然地接纳、反思和改进。这样的孕育,逐渐产生了有自己声音的教学文化新人。   如,研究指向研修文化转型,开展“为谁教”专题研讨。工作室发现在日常的教学设计中,很少研究学生的学习,很少共同探讨、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对教学、学习发生的意义。课堂教学的核心应该树立“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还学于生、让学于生,要真实地看到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语文教师真正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应该表现在他对学生的理解、倾听与激发上,精彩的课堂设计表现在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活动的时空上。教师的精彩应让位于学生的精彩。
  如,研究指向学会拿来。如何既把名师的教艺拿来又保持每个人的个性,维山主张“求同存异”,期待听到不同的声音,看到不同的风格,让每个人都成为有个性的自己。
  我们看到,不同的研究形式取决于明确的研究目标。工作室要求每位学员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理念,要有自己专攻的研究课题及代表课例。于是,在整个专辑里,我们看到了每位成员的研究成果。当然,更重要的并不是“每位”,而是团队。工作室的一大特点就是聚点点星火成熊熊火炬,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强大的感召,不是通过僵硬的制度,而是通过生动的人完成教学文化的生长。这是一种虽然慢但更真实和更有效的研究力量。这种力量一旦形成,便具有“化人”“育人”的功效,这是“教学文化”的魅力与功力所在。至此,一个人已经变成了一批人。
  四、文化为旗,推动课改
  课改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的是每一位教师的加入。宏大的叙事往往无从下手,急功近利肯定误事。南岸区的区域课程改革是一盘大棋,吴维山名师工作室是这盘大棋中的一枚棋子,可贵的是这枚棋子真正发挥了它在大局中的作用。正如维山所说的那样:“我们工作室建立才三年多,建有自己个性的、烙上区域特色的教学文化是我们的理想追求。”立足于人心去形成良好的研究生态,从优秀教师个体到优秀教师团队再到每一位教师,以文化为旗,以感召和卷入的方式推动区域课程改革,维山的工作室为此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鲜活的案例。
  从日常教学生活中的习俗变革做起,从教学文化的表层变革做起,如教学制度、教学设施、教学常规、教学行为规范;逐渐深入到教学文化中的教学信念、教学主张、教学风格等层面,适度、稳妥地推进传统教学文化的变革与转型,走出一条长满萋萋芳草的区域教学文化建设之路。我们,都在路上!
  (作者单位: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郝 波
其他文献
不少家长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慢,太磨蹭,一点作业,竟然能做两三个小时。但是,每个孩子慢的原因并不一样,所以采取的措施也要不同。经常遇到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能力还没
合作教学论既不是教师中心主义,也不是学生中心主义,而是两者兼顾并力求其均衡PBL理念指导下的团队建设为学校管理创设积极的工作情境和氛围,在此基础上开展合作教学,有利于
前不久,我们浙江电视台少儿TV《彩虹桥》做了一个节目叫“书与电视”。我问现场的一百多位同学,看书与看电视你们更喜欢哪一样?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喜欢看电视。我又问为什
随着婴儿的降生,家庭成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成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及个性的形成、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开发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们借助于放射免疫测定及免疫细胞化学等新技术发现许多原先存在于下丘脑、垂体以及胃肠道的肽类激素亦广泛地出现于CNS及PNS各部位,故近年来对此类激素的起源、分布、代谢
由于血栓形成的原因、血栓栓塞的程度、栓塞血管的类型和部位等方面的不同,所以血栓形成后的病理生理是非常复杂的。概括起来可包括全身的改变和栓塞血管支配的局部改变,以
小时候,奶奶的院子里种着几棵栀子树。春天时,满院沁人心脾的花香总带给我无数午后馨香的美梦。当繁花似锦时,奶奶总会细心地摘下一篮洁白的栀子花送给街坊邻居,而小小的我平
低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于此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们采用针刺耳穴“升压沟”的办法治疗低血压,初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的49例报告于下:一般资
集气瓶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组仪器,它由集气瓶、双孔橡皮塞、两根直角玻璃导管组成.集气瓶的用途广泛,应用时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点比较多,同时也是各种考试的热门考点之一.  有关集气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体的收集或储存的应用  集气瓶用来收集并储存气体时,进气管的选择要依据被收集的气体的性质和集气瓶中的物质来决定.  1.利用集气瓶排空气收集气体  将集气瓶中的
能迅速逮到汽车撞人的逃跑犯 110号是东京都警视厅通信指令中心的电话号码。汽车撞人事件发生于东京都大久保路的总理府统计局附近。事件发生后,附近居民就给110号打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