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药学培养方案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来源 :广州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b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调整和完善药学专业培养方案,使之更加符合药学学生的培养和发展.通过在线填写问卷的形式,对独立学院2017级药学专业大四学生进行调查.内容涵盖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及就业方向等.通过对调研问卷进行分析,建议应用型本科药学专业培养方案可将药物分子生物学和药物毒理学替换成中药学、心理健康教育或职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课程,并适当增加在医院药学和临床相关课程设置,形成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其他文献
在精细化工过程及设备课程中引入化工软件CAD和Aspen Plus进行工艺流程的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顺丁烯二酸酐生成反应为例,引入CAD绘制的工艺流程图,在此基础上根据Aspen Plus模块增加工艺流程模拟,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课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分离流程等,同时对过程涉及的能量守恒和物料守恒理解更透彻,从而提高课程的生动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使用软件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进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电化学基础》需应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本文结合课程特点,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并从思政元素的提炼和运用出发,针对教学大纲、教学资源、教学设计等课程建设环节,探索了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合到电化学课程教学中,也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实践延展了思路.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创新改革,已经成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仪器分析》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思想引领相结合.本论文从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出发,将仪器分析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发掘“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施途径,实现其与《仪器分析》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和实践.
应用电化学具有极强的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在新工科和新时代背景下,注重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与相关学科学术前沿、与社会研究热点、与科研创新的衔接,需要及时更新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教学内容,对应用电化学实验课程进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和设计,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提高电化学领域应用技术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课程,其在化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在前期教学研究的相关基础上,对目前本科有机化学相关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从科学运用有机化学小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实验中激发学生探索精神等层面对有机化学的教学进行新的探索.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仪器分析课程是化学、化工、制药、环境、食品、医疗卫生等学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高职院校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教材针对性不强、实验课时不足、仪器台数不够等问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使用专业适用教材、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等方法提高仪器分析教学效果.
工程认证对应用型化工人才和化工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云南民族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为例,简要分析了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对培养民族类高校化工人才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软件使用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以高磺基丙氨酸作为掺杂剂,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聚吡咯纳米纤维,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其表面形貌结构,研究了电化学反应电流、反应时间、掺杂剂浓度对聚合物结构的影响.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测试表明,高磺基丙氨酸分子和吡咯单体在钛片表面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具有纳米锥结构的导电聚合物,有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及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等领域.
后疫情时代,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成为了一种典型的高校研究生教学模式.通过将教学方法由单一课堂讲授转为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将讲学内容由所有知识点转为基础知识点和发展知识点,将教学目标由知识传授转为能力培养,将教学过程由教学两张皮转为构建基于问题的逐步深化体系,教与学充分混融,结合研究生课程《湖泊河流水体污染控制工程》,构建完成了混融共生的双线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采用液相沉积法成功制备了SiO2/TiO2核壳结构微球,研究反应温度、(NH4)2TiF6溶液浓度对微球形貌、 晶型以及壳层厚度的影响,并测试其光散射特性.研究发现: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SiO2/TiO2核壳结构微球的表面包覆程度、壳层TiO2结晶程度逐渐提高;改变(NH4)2 TiF6溶液浓度,可制备出不同壳层厚度的核壳结构微球;SiO2/TiO2核壳结构微球和SiO2微球相比,其光散射能力显著增强,且光散射能力随着壳层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