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意外”,生成“精彩”r——由韦达定理“失效”引起的思考

来源 :中学数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q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不仅有精心的预设,更会有动态的生成,因而课堂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对于这些“意外”,有时我们为了赶进度会将其搁置一边,实际上如果能够抓住机会、调整预设、追本溯源,就有可能将“意外”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真实,收获“意外精彩”.前不久,课堂上在用韦达定理处理一道解几题时就出现了“意外”.
其他文献
1试题呈现(2021年八省高三联考22题)已知函数f(x)=ex-sinx-cosx,g(x)=ex+sinx+cosx.(1)证明:当x>-(5π)/4时,f(x)≥0;(2)若g(x)≥2+ax,求a。本题主要考查导数及其应用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与创新意识,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考查直观想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体现综合性、创新性.
数学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达到掌握数学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课堂上
1.试题呈现题1已知x,y,z∈R,且x+y+z=1,求(x-1)2+(y+1)2+(z+1)^2的最小值。题2已知a,b,c为正数,且满足abc=1,证明:(a+b)^3+(b+c)^3+(c+a)^3≥24。
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实施,与之相呼应的新版数学教材应运而生,为便于数学教师更好的开展教与学,研究、分析、比较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之间的
期刊
初中的一些教研活动或教学技能比赛中,经常会选择《有序数对》这一内容,公开发表有关《有序数对》教学设计的论文也不少,足以说明《有序数对》具有丰富素材.在初中数学教学《有序数对》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现象: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到位,把握教材不够全面,知识理解不透,设定教学目标不准确,揭示数学思想方法不理想,讲解“有序”的有效性出现偏差,过度练习时有发生,等等.
1.引言一件合格产品的问世必须经过上百道工序的锤炼、全方位品质监控体系的检测,同样地,做教育实证研究,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对研究进行“质量把关”,一项好的研究必须是稳定可靠的,多次使用获得的结果应前后-致,这是教育研究得以推广使用最基本的前提。
阅读材料作为高中数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文章从阅读内容与材料组织两个维度对2019年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材《数学》和2007年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中的阅读材料进行比较,发现新教材既继承了优秀传统,又在内容选取及材料组织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但在数学与人文艺术的关联以及探究式阅读材料的编制上值得进一步探索.
空间几何是学生形成直观想象能力的好素材.课堂教学应着力于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在今后的生活生产实践中能够“独具慧眼”认知新事物.文章从开启6个意识入手,旨
目的分析自闭症患儿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与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34例自闭症患儿为观察组,根据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5版)将自闭症患儿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一级组(51例)、二级组(47例)、三级组(36例)。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儿童胃肠道症状和肠道菌群分布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自闭症患儿病情分级与肠道菌群关系。结果对照组、一级组、二级组、三级组儿童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依次上升(均P<0.05)。对照组、一级组
一、问题提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是老师们一直的追求,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跑“偏”的现象--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只考虑做得到,不考虑想得到;将信息技术沦为播放器等.第二个表现是过分心“急”,急于讲解,急于应用知识,急于告知学生答案等.殊不知,这样跑偏和急功近利,只能收获“短”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