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教学情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249879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伴随教育改革的推行,教学理念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而且在教学形式上也打破固有模式。这其中,教学情境的设置,对教学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促使小学数学课堂实现高效。重点剖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设置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率,继而促进教学质量得以改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情境 高效课堂从目前情况分析,虽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理解教学情境的用意,从而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无法达到高效,文章基于此现状前提下,探寻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设置,谨以此为之后的教学给予参考。
  一、从实际生活着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來说,教学情境的设置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更好的辅助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从而促使学生通过情感融入达到学习目标。小学生年龄特点注定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来源于生活的感知,但是学生知识面相对比较窄,接受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为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情境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从生活中汲取真实的案例,彰显情境教学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进行《比例》相关知识教学时,为学生给予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教师准备了相关的教学素材,不同型号相同内容的图形,两个图形是一组,其中一组是饮料瓶,而另一组则是矩形图案,还有一组是中国地图等。教师借助实物创设教学情境,并且是选取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素材,带给学生最直观的体验,所有分组中的图形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在大小上有所差异,进行适当的放大或是缩小。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是非常有利的,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比例相关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从学习兴趣层面展开,吸引学生参与教学
  众所周知,学生在对感兴趣的事物上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教学情境,继而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教学效果。兴趣的增加必然会让学生积极开动思维,教学氛围更为活跃,课堂教学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例如,教师在进行《广角植树》中的两端栽树教学时,可以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教学活动,如选取某座城市较为著名的大路两旁的植被,整齐的树木必然会让学生体验到美,教师还可以借机去阐述这些植物的种植对环境保护的功效,从而增强学生内心的环保意识,自然对植树活动提起兴趣,继而顺利导入植树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并且借助情感的融入促使学生对教学活动给予极大的兴趣,而且还能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导入获得良好的开端,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学情境的推动下能够实现高效,因而教学情境的引入对小学数学教学还是非常有帮助,值得深入探究。
  三、不断优化情境教学,改善教学效果
  之所以教学情境效果差强人意,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未能做到与时俱进,从而导致情境教学模式比较落后,难以真正发挥其自身的作用性。从某种程度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领悟到学无止境,而教师本身还需在情境教学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对一样的情境教学自然没有兴趣,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对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他们需要了解学生内心的真正需求,并且不断完善优化情境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欲望,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将教学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连接。例如,在上文提到的植物问题,教师以往会采用谜语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但是这种教学导入对于学生而言并没有任何吸引力,教师运用幻灯片图片形式能够给予学生比较直观的感受,更能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除此之外,还能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从而将教育问题升华。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引入是非常必要的,教师通过不断完善情境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够从中收获知识,最终促进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
  四、结语
  总地来说,创设教学情境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比较常见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良好应用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但是教师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合理应用,从而真正促进教学情境推动小学数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并且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生伟.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议[J].学周刊,2016,(09).
  [2]姜立刚.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课堂结构重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5).
  [3]刘春凤.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高效情境的创设[J].西部素质教育,2016,(17).
  [4]郑玮鳗.创设情境、引导自学——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5,(01).
  [5]李静梅.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
其他文献
摘要:现阶段,我国已进入現代化信息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进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成为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以来,在实践教学中得了良好成果,但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定不足。围绕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问题展开详细分析,旨在通过本文理论论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师范教育也趋于完善。教师一直以来被人们视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虽然社会期望不断提高,但是相应的社会支持系统并未得到相应的健全和改善。因此,一直是以应然的期望促使教师进行着必然的付出。加之其他因素的促成,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感高于其他行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祖国的日益强大必然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教育体制与体系相支持。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传承者的教师,积极健康的工作热情
摘要: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学生习惯的养成、意识的形成、能力的培养,对初中、高中教学有着至为关键的影响。从抓住一关键、培养三能力入手,重点谈爱生如子的关键性做法以及自控、自育、自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工作 自控 自育 自理  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学生习惯的养成、意识的形成、能力的培养,对初中、高中教学有着至为关键的影响。既然如此,那么怎样做好小学班主
【摘要】数学在初中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初中数学教师非常关注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初三的学生,即将面临中考,时间紧,任务重,提高他们课堂数学学习有效性就显得更为重要。从以学生为主体、典型例题精讲、理论结合实际、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分层教学的角度入手,探析了初三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三数学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主动学习 例题精讲 小组合作 分层教学  初三的学
【摘要】随着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过分要求孩子超前学习,对孩子的身心造成损害,也干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  【关键词】幼儿指南超常学习小学化纠正策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3~6岁年龄段幼儿在各学习、发展领域中,合理发展目标,实现这类目标具体方法提出可行性的操作意见,这对于落实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促进学前
【摘要】在新的课程视角和课改理念下,初中物理实验课堂应多一些情境引入、多一些自主实践、多一些探究延伸,以此引领孩子们把探究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并在这样的大天地中得到多方面的锻造、滋养和提升。  【关键词】以趣取胜自主实践灵活拓展新的课程视角和课改理念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不可或缺,初中物理教学亦然。特别是在物理实验中,更应把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放在首位。那么,如何上好一节物理探究实验课呢?
近些年来,我国成人继续教育发展很快,开办成教的高等院校数量和在读学生人数保持了很大的增长。高校成教和网络教育给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和当年没有考上大学的社会人员提供了一个学历提升和继续学习的平台,晋级、评职称等设立的硬性条件又对在岗的人员提供了继续学习的动力。然而,由于成人教育面对的是社会人,多是具有一定的工作岗位,一般谁也不会扔掉工作跑去学习,然而教学要求学生必须保持一定的听课率,这就产生了工学矛盾。
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结合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学生的心理现状,明晰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加强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有益探索。  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作为学校专业实力最强的学院,管辖学生皆为理工科学生,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以多种方式融于高校管理,完善学生健康心理,应纳入
【摘要】:作为一项悠久的活动,游戏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广泛的存在。而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应用游戏辅导法,设置情境教学,注重教学引导,能使多方面的教学目标达到一致。游戏辅导法的教学模式,能够自然而然地表达小学生潜意识中存在的诉求,通过挖掘小学生的潜力,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進而实现训练和教育相结合的目标。  【关键词】:游戏辅导法 寓教于乐 心理健康教育 亲子游戏 情境教学  我国的教育活动在间接教
【關键词】课堂提问实效性数学本质情境生成  为什么要关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呢?  第一,源于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我们的课堂教学看上去效率很高,教师精讲,学生勤练。教师“包办”的现象十分严重,学生思考的机会和思考的时间都很少。造成这样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提问不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问要么过于容易,不用思考就能解答,提问要么过于复杂,根本解答不上来,这样的问题都是没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