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华的民主眺望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在审计并非完全独立于政府体系的情况下,李金华推动下的中国审计,把更多阳光打进政府各部门。由于他矢志不渝的坚持,审计的独立性不断得到加强。李金华所守护的最宝贵财产,其实不是国库的资金,而是一个政府的基本公信力。
  
  “只有阳光、透明,才是有力量的表现,虽然可能不一定公平,但起码是公正的,不是偷偷摸摸的。”12月17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见到了履新全国政协副主席近两年的李金华。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今,在国家领导人的岗位上,他最关注的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以及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另外,一直萦绕在他心间,并让他备感欣慰的还有中国政务的逐步公开和中国民主法治进程的不断前行。
  
  审计风暴
  
  李金华的全国闻名起缘于一轮又一轮的审计风暴。在一个为尊者讳的国度,他和他的团队顶着不可言传的压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揭开了挡在公众眼前的厚重幕布,将一个个财大气粗的部委和一项项巨无霸式的工程,解剖式地呈现在公众面前,让公众知道了资金运转过程中的巨大黑洞和随意浪费。
  1985年9月,李金华从陕西调任进京,担任审计署副审计长,在担任副审计长期间,李金华的政绩多为外界所不知。回顾起来,李金华在1988年参与的打击“官倒”、整顿“五大公司”(中信、光大、康华、工商、农信)是最有影响的事件。当时,根据中央指示,审计署兵分5路,李担任了其中一个小组的组长。
  1998年,李金华升任审计长。1999年6月26日,作为李金华第一次的公开审计报告,在《关于1998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审计情况》中,审计署通过对国务院53个部门和直属单位的审计,发现43个部门挤占挪用财政资金31.24亿元。该报告被称为“多年来最好的一个审计报告”。作完报告,人大常委会各位委员掌声四起,经久不息。
  自此之后,每年一度的审计报告,总会引发一场令全社会沸腾的“审计风暴”。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国家体育总局、国防科工委、国家电力公司等一批声名显赫的“国字头部门”和公司都名列其中,报告在用词上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含糊温和,而代之以“疏于管理,问题严重”等严厉字眼。
  2004年6月23日,李金华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一份更有分量的审计清单,报告中的18项内容,每一项都足够震撼。同时,也就是在这一年,审计署在审计报告公开的基础上,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最终目标是实现所有重大项目的审计结果向社会发布公告,使社会各界和公众不但了解审计情况,而且关注、参与、监督审计结果。
  同样在李金华的力推下,2006年6月1日新《审计法》开始实施。中国审计不断地走向法制化、制度化,走向公众舆论的中心,同时也打上了李金华鲜明的个人化色彩。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六亲不认的耿直个性,对腐败丑陋的疾恶如仇,“你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当好国家财政“看门狗”的不遗余力,每一次审计风暴都让他锋芒毕露。以至于,在2004年一项民意调查中,76%的公众表示了对审计长的担心,认为“有人可能会打击报复”。
  2008年,李金华以审计长身份最后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他选择站在一塘盛开荷花的国画面前照了一张相。画的左上角,有他题写的“荷颂清风”四个字,他想说的话已不言自明。
  李金华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铁面背后的脉脉温情,是李金华更真实的魅力。“有时只是惊鸿一瞥,但让人回味无穷。”
  多年的审计生活,让李金华清楚地知道审计人员生存在怎样一个有无数潜规则支撑着的社会环境里。而他们的职责,却是要从内部敲碎那些注定与自己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东西。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他很心疼审计干部的艰难处境。
  在中央电视台200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中,李金华赢得满堂彩,一个人赢得了两座奖杯。“您最想对全国审计干部说的一句话是什么?”面对这样一个提问,李金华意外地哽咽落泪。他回答:“我对不起他们。”这突如其来的泪水让全国观众震惊无比,一个掀起全国“审计风暴”的人,刹那间的柔肠竟如此令人感慨和怜惜。
  “我们的审计干部太艰难了,我懂他们,我也理解他们,因为共同的事业能够使人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我会跟他们在一起的,一直在一起。”李金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他不会过问但会一直关注中国审计人和中国的审计事业。
  同时,李金华也表示了对审计人员能否抵挡外界诱惑的担心。李金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在审计长任上时,他曾经努力和审计人员一起去努力去创造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就是让审计在社会上有地位,有影响,工作有荣誉感。因此,在李金华卸任之后,除了留下了令人至今记忆犹新的审计风暴、卓有成效的审计制度之外,更留下了一支堪称铁军的审计队伍。
  
  审计是民主法治的产儿
  
  2008年,李金华即将卸任时,外界曾有一些担忧,“审计风暴”的力度会不会减弱?李金华斩钉截铁地说:“不会。可以肯定,我离开之后,审计风暴还会继续下去。”李金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现在审计已经形成了一种制度。”中国审计不会随着某一个人的卸任而弱化或退缩,但要实现独立审计,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李金华卸任时,给自己十年的审计工作打了70分。而对于剩下的30分,李金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那30分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审计制度还不完善,比如它的独立性、规范性、建设性等方面。同时他还说:“分数打得太高就没办法前进了,要留下更大的空间和余地,让后人去发展、提高和创新。”
  李金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在当审计长期间写了四十本日记,现在经常翻翻看看,反思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过去以为财政是政府的钱,政府在为老百姓掏钱,实际上是颠倒的,应该是老百姓委托政府花钱,所以政府必须要把你怎么花钱告诉老百姓,要对老百姓有个交代。”
  审计,在李金华的眼中,就是受纳税人的委托,把政府怎么花钱做个公正的评价。李金华谈到如何还原审计本来面目时,必须要把握两点:“第一,我们的权力是老百姓授予的,谁授你权,你就应该对谁负责任;第二就是求实。你宁可不说,要说,就一定要说真话”。
  正是这种从“财政监督”到“监督财政”的转变,激起了蕴藏在公众之中但久未迸发的良知和民主热情。而公众之所以如此敬重李金华,也不仅在于他一次次刮起审计风暴,更在于他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让公众可以像主人监督雇员一样监督政府花钱,在于他给公众带来了一种强劲的公民感和纳税人地位。正如李金华所说,审计是民主与法治的产儿,也是推动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工具。
  另一方面,审计署要被审计,也是李金华之前反复强调的。李金华没有沉浸于审计风暴给他和审计署带来的道德声望,没有利用舆论对审计的力挺而理直气壮地扩张审计权力,而是想到自己手中这种凌驾于其他部门之上的监督权,天然地隐藏着一种滥用的风险,于是他一次次地要求审计风暴刮向审计署。
  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哪怕是一个团体,一个单位,他的生命力都在于阳光和透明。”李金华深深明白,权力的合法性只能存在于“自缚”中,一种受到外部监督的权力才拥有公信力和权威性。这种把自己的权力置于监督之下而不是凌驾于制度之上的政治品质,在中国当下的语境中显得尤为可贵,公众寄希望它能刷新中国官场的政治风气,传播一种“以受到监督为荣”的政治品性。 ★
  
  人物简介:
  李金华,1943年出生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拼茶镇,童年在兵荒马乱中度过。1962年,19岁的李金华考取了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前身)金融系。1968年至1971年,李金华任西北财经学院财金系教师。1971年至1985年在航空部五七二厂工作。
  1985年,李金华上任陕西省对外经济贸易厅厅长不到一年,调任审计署副审计长,时年42岁,是“当时最年轻的副部级干部”。
  1998年,李金华升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至2007年,李金华担任两届共10年的审计长。十年间,一轮又一轮的审计风暴,让审计署和李金华闻名全国。
  2008年,李金华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新华网在显要位置推出原创评论《国家重用李金华是正义的胜利》一文。
  言论:
  “审计就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
  转变政府的职能,不仅要建立一个廉洁的政府,还要建立一个廉价的政府,政府的成本太高,你就是再廉洁也是浪费了纳税人的钱。
  审计要成为一种制度,一年到头都要进行,我希望审计是一种和风细雨的、风调雨顺的,热带风暴都要带来灾难,风暴不一定是好事。
  惩治腐败也好,惩治官僚主义也好,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透明,实行阳光政策。”
  ——李金华
其他文献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最近出版的《美国胸科学会年鉴》上发表的研究显示,饮用含糖果汁的儿童或者母亲在孕期喝苏打饮料所生的儿童,更容易患上哮喘。  研究人员介绍,他们对1000对母子的饮食习惯数据以及儿童健康信息进行了分析,包括儿童在7岁至9岁期间是否患上哮喘。他们利用这些信息评估了儿童哮喘与苏打饮料及其他含糖饮料之间的关系。在考虑了儿童体重是否超重或者肥胖等因素之后,研究结果显示,果糖量摄入最高的孩
1948年英国伦敦奥运会  近60个国家3714名男运动员抵达伦敦,发现这里并没有奥运村或者旅馆。主办方把他们拉到分散在伦敦各处的近30个帐篷营地,包括英国皇家空军的营地    毫无疑问,第二次大战不可能将大英帝国所有的伟大田径运动员“一网打尽”,比如欧洲最好的110米跨栏选手,同时也是帅哥的1938年的欧洲冠军 Donald Finlay,战时他在服役;欧洲最好的400米跑冠军的Godfrey
之前的四次机构改革和这一次大部制改革,沿袭了怎样的一个逻辑?  3月16日,随着超过2900名全国人大代表的表决,《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获得通过,工业与信息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成为5个新名词。5个新部委中,前三者同类项合并,环境保护部在一夜之间长成了“大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则只是改换了衣裳的颜色。  中国新闻周刊:之前的机构改革和这一次的大部制改革,
民宿激增反映出一个现实:台湾岛对国际观光旅客的吸引力降低了,但台湾本地居民却对岛内旅游的兴趣越来越高    由于台湾在过去一段时间曾经是日本的殖民地,所以民众(尤其土根性强的乡镇民众)在生活习惯上深受日本文化影响,此风至今未息。例如台湾的“民宿风”近年越来越盛,就是颇值一说的哈日现象。  当然,台湾本身的社会转型发展和“爱台湾”口号的鼓吹,对此也有顺水推舟的作用。  民宿,基本上是一种私人经营的小
当刘亚楼准备随十四兵团南下时,突然接到中央军委的通知,面见毛泽东主席。于是,刚被任命为十四兵团司令的刘亚楼,奉命组建空军    1949年8月9日,一辆满载四野十四兵团指挥机关的军列行驶在京汉铁路上。  旅途漫长,破旧的列车一路咣当咣当地颠簸着,但干部和战士们却毫无倦色,兴奋异常。因为,他们要当空军了!  根据军委电令,以十四兵团指挥机构和直属部队为基础,成立空军司令部。在兵团参谋处长何廷一的率领
谈到晚清,人们向来刻意强调的是“弱”、是“落后就要挨打”等等方面。在这样的背景里,像《弱国的外交》这样一个名字,倒是颇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我在书店里,就是先被这个书名给迷住了。  可是晚清七十年,又岂是一个“弱”字所能概括得了?  王尔敏是台湾的史学名家。我不知道他这本文集的原名是不是就是《弱国的外交》。我猜测,用这个书名,更像是出版者的主意,反而觉得副题“面对列强环伺的晚清世局”,更为贴切。  比
边界问题的解决难以一蹴而就,经贸合作或能成为中印提升双边关系的理想路径    1月15日上午,在中国社科院报告厅,76岁的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发表演讲:“当中印摆脱束缚,发挥创造力的时候,其影响注定是世界性的……”  在这个主题为“21世纪的印度和中国”的演讲中,辛格畅谈了印度经济发展经验和两国合作的特殊机遇。  这是印度总理时隔5年后的又一次访华,也是辛格2004年出任总理以来首次中国之行。辛格访
9月底,温家宝总理在纽约严肃地表示:一个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只有把看得见的企业技术、产品和管理,以及背后引导他们并受他们影响的理念、道德和责任,两者加在一起才能构成经济和企业的DNA。  2008形势逼人,重建责任的DNA,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一批有责任感的企业,一个更负责任的经济发展模式,各方期待:一次全球企业界的道德救市    中国经济的全球责任    刘北宪:见证了一场“无与伦比的奥
平均每隔30秒,中国就有一个存在某种出生缺陷的婴儿降生。这是来自中国人口网2007年6月的消息。  根据这个概率测算,平均每年就有约100万左右刚出生的孩子身带缺陷,成为为人父母者永远的痛。  等待这些孩子的,有时是比病痛更残忍的命运。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儿童社会救助工作委员会总干事吴建英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在北方的大城市,几乎所有的弃婴都是先天有缺陷的病残儿童。她坦言这和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健全有关
当全球都在关注金融危机时,另一场危机正在迫近:全球粮食的消耗量在加速上涨,而产量增长率却原地踏步甚至还在下降    自从2000年以来,全世界粮食价格翻了大约1倍。在英国,通货膨胀则使得粮食价格提高了3倍。今年,有30个国家因粮价高增引发了街头示威,一些还酿成了暴乱。  对那些只将很少一部分收入用在食物上的人来说,粮价的高涨仅仅只造成他们的烦恼。而对世界上将近1/3每天收入不足2美元的人来说,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