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法律盲点及对策探究

来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442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是信息素养的培养。但是人文、伦理、道德等内容的缺失使达到这个教育目标缺乏必要条件。特别是法律内容的匮乏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主要由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历史、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知识架构的缺陷等原因造成。为真正达到这个教育目标,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增加民法、刑法的相关内容,并且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的修订、学科课程的整合等方面进行改革。
其他文献
<正> 在探讨破除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这个重大问题时,许多同志从培养目标、培养层次、培养规格、培养途径、培养方式等一系列问题上作了详尽和中肯的分析,在改革实践中总结出了不少新鲜经验,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本文仅就破除陈腐人才观念,培养创造性人才谈几点肤浅体会。一、陈腐的人才观念是陈腐教育思想整个链条中的特别环节。列宁说:“必须善于在每个时机里找出链条上的一个特别环节,并全力抓住这个环
新时期以来乡村题材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城市意象。城市意象的书写既有着成功的经验,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还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学史意义。面对着这一新的异质性的文学资源
<正> 在探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改革中,传统的工科大学生培养模式受到了非议与冲击,这是毫不足怪的。因为它的教学体制已难以充分发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能力”的功能。改革工科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势在必行。这一改革过程将要求转变一系列的传统观念;将体现工科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多型化与个性化的新要求;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院校内部的教学体制和教学活动方式。因而,它是工科高等院校教学改革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已成为我国的长期国策。今天。如何在
<正> 一、教育体制改革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是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一项重要政治保证”。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具体政策。《决定》还特别指出:随着经济体
<正> 引言一般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一过程以其本身的多重任务、多个层次、多种因素、多型结构和整个过程的活动性为主要特点。按结构而言,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可以构成多种不同的教学型式。这些型式分别置于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在适当的条件下发挥各自的作用。可以认为,除了结合实践环节组织教学
由中国高等教育未来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广西高教学会、桂林地质冶金学院、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和本刊编辑部共同发起的《高教研究青年学者理论研讨会》,于1988年7月6日至10日在桂林市召开。本刊从本期起,将提交这次会议的部分论文的观点摘要陆续刊出。为了鼓励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我们在摘编时尽量如实反映作者的观点。希望广大读者和作者能就这些观点发表意见,开展讨论,以加深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高等教育发展过程的一些理论问题的认识,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断块油藏在我国石油储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中原油田是以复杂断块油藏为主的油田,油藏断块小、地质构造复杂,此类油藏进入开发中、后期后,开发难度更大,如何进行综合调整与
<正> 当今,我国教育界对教书育人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报刊和专著颇多论述。教书育人是使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开发智能,加强政治思想,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心理品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四有”人才的主要途径。笔者提出拙见,以请同行教正。一历史上各朝代、各阶级都是按自己的需要把教书育人作为一个普遍的要求。从孔孟开始,中经汉唐两宋,直到明清之际,许多著名的儒学大师都首先把教学活动归之为培养人的
艺术课程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音乐单科课程和美术单科课程的全新的课程模式。高中实施艺术课程对造就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独特的作用。它可以唤醒、开发高中学生的感受能力,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