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路径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gleit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改的深入,我国教育也在不断进步,其中智慧教育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而智慧课堂就是借助智慧教育的基本理念,促进学生智慧生成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结合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的问题,提出构建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路径,旨在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路径
  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师探索的问题。很多中学数学教师开始关注构建智慧课堂,那么,如何构建呢,教师应当做些什么,怎么做,作者带着这些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建议,供同仁参考。
  一、智慧课堂概述
  本文將智慧课堂定位于以下几点:
  (1)智慧课堂是智慧教育、智慧学习赖以发生的条件基础,旨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有创造性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进行智慧的学习。
  (2)智慧课堂需要一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智慧型学习的数字化环境。该环境应当能够支撑学生进行有效的泛在学习、移动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
  (3)智慧课堂应当将新的信息技术、新的教学媒体以及新的教育、教学资源纳人教学中。“新”不只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方向,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型思维能力。学习不能在一成不变的内容、环境中进行。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问题
  (一)“教”方面的不足
  “教”方面的不足表现在:其一,教师缺乏对教材的研究,没有理解教材思想,备课不充分,没有课程进行精心设计;其二,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其三,教师没有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学中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思考的时间较少,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数学思维得不到充分锻炼。
  (二)“学”方面的问题
  目前初中生多为独生子女,怕吃苦、贪玩,加之初中生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主动性等问题,势必影响课堂学习效率,主要表现在:其一,对课堂知识没有兴趣,开小差,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闻不问,不积极地进行思考和记忆;其二,对知识的理解较浅薄,只能单纯记忆公式、定理,却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题,应付式地听课和学习。
  三、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路径
  (一)在创设情境中体现智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学生自主探究教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始动力,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学生的思维动力、一个好的问题情境的创建,可以激起学生把自己融入课堂活动中去,积极地、热情地参与学习,问题情境的创建是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带入所学习的问题的情境中;创设问题情境要谨慎,应避免绚丽多彩、牵强附会、热闹浮躁的问题充斥课堂,我们所设计的情景要与教学内容完美融合。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不明白数学的应用性,就会觉得数学很枯燥,离生活很遥远,学习起来很被动,更不会有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数学成绩优秀的孩子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有的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而那些数学成绩落后的孩子总觉得生活中根本用不着数学,有时我们甚至在数学试卷上看到学生写的牢骚,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善于创建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的存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在分层教学中彰显智慧
  1.分层指导
  教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学优生数学基础相对比较扎实,有较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所以授课内容要适当加深拓宽;指导他们多做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思考题,课外辅导书中的综合题;中等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往往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对这类学生可以按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注意及时指导,及早发现问题,争取有更多的学生向优等生靠拢,同时注意防范学生的退步;学困生普遍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这类学生主要是要抓好预习、听课、作业、复习等几个环节,适当进行重点辅导,对他们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进度略慢,必要时进行反复讲授,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分层练习
  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有难度的由学优生回答,简单问题由学困生回答,中等问题则可由中等生来回答。分层教学中根据学生练习速度参差不齐的现象,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即基础题、综合题和创意题;因人施教,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培养孩子的综合学习能力
  在当前的初中课堂教学中,为了能够有效地形成一种师生间的互动,教师也转型互动式的教学。以学生自身发展为重点通过学生的自身努力形成数学学习能力,怎样由数学学习带动其它各科的学习,变的越来越重要。数学的思维能力往往能够带动其它学科的学习。比如数学中的一元一次方程所研究的重点行程问题也是物理学习的一部分,若是数学方面接受的好那么物理方面也会觉得简单。此类的例子比比皆是。数学的思维能力一旦形成则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也会被解决。构建智慧课堂的魅力就在此处,万变不离其中,方法学习会了,能力形成了,最终才会形成综合的学习生活能力。
  结束语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认识数学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综合成长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这是我们一生追求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继续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努力创新,认真教学,争取让学生在新的教学目标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烨伟,庞敬文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29.
  [2]赵海兰.学习者的冲动性、超认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之关联性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09,(4):70-74.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聾校数学课堂教学中,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多样化教学方式,大力提倡“以学(学生)定教,以学(学生的实际能力)评教”的教学观念,面对逻辑性很强的数学学科,对于具有耳聋缺陷的聋生来说,构建知识的过程比正常人困难的多。因此教师应针对聋生的具体实际,选择适合聋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方法;转变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教学是知识的传
期刊
以渭河拦河闸为例,基于ADINA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拦河闸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闸室结构进行地震动响应计算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对拦河闸进行抗震安全评价。计算结果表明:拦河闸闸室结构前5阶振型主要体现为横梁和机架桥结构的振动,符合一般规律;边孔横梁与机架桥联接部位以及机架桥与闸墩联接部位出现了较大拉应力,其最大拉应力数值超过了混凝土动态抗拉强度标准值,但考虑局部配筋量后,拉应力数值满足安全需求;在地震作用最不利工况下,拦河闸整体闸室结构抗滑稳定安全因数为1.68,满足安全需求;拦河闸抗震安全
采用河北省平原区粮食生产大县宁晋县1982—2018年冬小麦产量数据和对应气象数据,对其进行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和Sen斜率分析,利用HP滤波法将冬小麦产量分离为气候产量和趋势产量,筛选产量变化较大的年份并揭示主要气象影响因子,进而分析冬小麦产量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分别为0.05、0.03和0.07℃/a,平均风速呈显著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0.01 m·s-1·a-1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频发的干旱情况影响该地区农业水循环与粮食安全,研究玉米水分供需关系对于理解该地区干旱机理有重要意义。根据FAO-56单作物系数法,计算玉米生育期参考作物蒸散量(ET0)、作物需水量(ETc)和灌溉需水量(Ir),依托CROPWAT模型制定灌溉制度,并通过计算作物水分盈亏指数(CW)分析玉米水分盈余情况。结果表明:1960—2015年黑龙江省西部玉米生育期ET0和ETc呈下降趋势,有效降水量(Pe)、Ir和CW呈上升趋势;平均ET0、ETc、Pe和Ir分别为639.64、438.13、224
信息技术包括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愈来愈受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欢迎,信息技术的运用给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带来很大的变革,成为人们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信息技术如今还在以高速发展,教育也在发展,教育与信息技术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事物,教育离不开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支持。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在一起,而单方面的体育教学也需要信息技术教学的辅助才能不断提高质量。笔者在小学
期刊
为明确前置挡墙对水库下泄水温及坝前水温分布的影响,以董箐水库为例,构建三维水温-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不同挡墙高程下的下泄水温和坝前水温分布,分析前置挡墙高程与下泄水温、坝前水温分布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下泄水温的改善效果与挡墙高程密切相关:挡墙高程低于取水口高程时,挡墙高程的变化对下泄水温几乎无影响;挡墙高程高于取水口高程一定高度时,挡墙高程越高,下泄水温越高;挡墙高程480 m时,4月下泄水温最大升温1.11℃。下泄水温的提高度与挡墙和取水口位置对应的坝前垂向水温差线性相关。坝前垂向水温分布也受挡墙的
【摘 要】本文主要是论述了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进行因材施教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因材施教;教学策略  引 言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其教育对象是全体在校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所有学生达到最高的学习水准。小学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的学科,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都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帮助不同的学生收获最理想的学习成果,这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根据学生的
期刊
在教育管理和课堂教学中,课改与创新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如若落到实践中,会有几许坎坷辛酸,更会有很多欣喜成绩。这里粗浅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几点思考与做法。  一、数学课堂教学操作规范  (一)关于备课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 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
期刊
【摘 要】在高中解题过程中开始广泛应用分类讨论,在高中数学的各个方面都有应用。以分类讨论思想为指导,可以分解研究对象,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将解题难度进行降低,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的拓展。在高中数学解题当中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得到有效的应用。本文主要论述了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分类讨论的实践。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分类讨论  在高中数学解题当中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可以使数
期刊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重视和加强概念教学,帮助形成清晰、理解正确、掌握深刻、运用灵活的物理概念,是贯彻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强化素质教育,改进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概括起来可分为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四大部分,而物理概念则是物理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之一。可以这样说,若没有一系列物理概念作基础,就无法形成物理学体系。所以,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学习物理基础知识,首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