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前概念教学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重视和加强概念教学,帮助形成清晰、理解正确、掌握深刻、运用灵活的物理概念,是贯彻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强化素质教育,改进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概括起来可分为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四大部分,而物理概念则是物理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之一。可以这样说,若没有一系列物理概念作基础,就无法形成物理学体系。所以,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学习物理基础知识,首要的就是要掌握好物理概念。物理概念不仅是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而且是除概念之外的其它一切基础知识的基础,因为定律、原理、公式和定则等基础知识都是以概念为“细胞”组成的。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高中物理前概念的形成原因
  (一)先入为主的日常生活经验形成前物理概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从大量的物理现象中获得了不少物理方面的感性知识,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但这些凭自观感觉学习到的东西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例如,轻小物体在空中下落比重物体下落的慢等。
  (二)不正确的课外渠道形成前物理概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渠道,可以获取大量的物理知识,但其中不少是错误的。例如,万有引力和重力不分,重量、重力、质量不分等。
  (三)对语词的曲解形成前物理概念。
  物理教学中的概念通过词语说明和定义,使直观材料的特征更鲜明、更突出,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但是学生常用在生活中形成的对词语的理解来理解物理概念,并由此产生对物理概念的曲解。例如,“加”就是总体上数量在变大,因而认为“加速度”就是描述“物体增加的速度”; “失重”就是指“重力消失了”; “合力”就是“几个力之和”。
  (四)数学惯性形成前物理概念。
  数学知识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的重要工具,但物理学不同于数学,物理学更重要的是物理事实、物理本质和物理关系。学生由于从小就接受数学教育,在思考物理问题时常常有“数学惯性”,以数学关系来理解物理概念。例如,由欧姆定律导出的公式R=U/I,学生认为R的大小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忽视了三者之间相互不能割裂的物理关系。
  二、高中物理前概念的策略
  (一)进行实验感知。
  实验感知的策略是指在人为条件下运用仪器、设备使研究的现象反复出现,通过人的知觉和感觉有目的地进行观测、研究,提炼出有效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实施实验感知策略的程序是:(1)、观察。观察是利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及科学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自然状态和客观事物进行视、听、闻、尝、触、测,收集获取信息,从而把握研究对象的多种属性。观察要与思考相结合,观测是前奏。(2)、推测。推测是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引出新的判断,这是进行思维推理、发现规律的认识过程。(3)、实验。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应用各种科学仪器、设备使研究现象反复出现从而有目的地进行观测、研究的一种方法。它是科学概念形成的基础。
  例如,建立“机械振动”这一概念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观察风中的树枝的摆动、水中浮标的上下运动、钟摆的摆动等现象,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运动特点;然后告诉学生这些都是机械振动,指导学生推理出机械振动的概念是“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然后再演示弹簧振子和单摆实验,进一步让学生建立机械振动的科学概念,把握“平衡位置”和“往复运动”的本质特点。
  (二)激发认知冲突。
  针对前概念现象,在物理概念教学中,了解或设法去发现学生中可能存在的相关的各种“前概念”,将其显性化,然后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需要,针对学生中的前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已有经验的不足甚至错误,激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自觉地对前概念修正、完善甚至放弃,并进一步转变为主动学习科学的物理概念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创设前概念情境,将物理前概念显性化。教师可以采用设置形成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而导入:一般应注重设置能充分暴露学生错误前概念的情境,针对性强,能通过学生的表达充分暴露其前概念的错误,也就是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让学生清楚自己原来是怎么想的。当新奇、生动的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好奇的心理驱使他们积极地思索。教师要及时地抓住学生闪现出的认知矛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究、解决问题。
  (三)正确理解概念。
  概念是用一定的语词来记载和标志的,借助语词可以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与概括,揭露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物理教学中的概念(这里把物理教学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等统称为物理概念)通过语词说明和定义,使直观材料的特征更鲜明,更突出,还可以弥补直观材料的不足,揭示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但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常用在生活中形成的对语词的理解来理解物理概念,并由此产生对物理概念的曲解.例如,“加”就是总体上数量在变大,因而认为“加速度”就是描述“物体增加的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匀速”指的就是“速度保持不变”,因而对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也理解为“速度保持不变”。
  三、高中物理前概念的影响
  前概念和科学的物理概念同是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他们都是由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所产生。根据其是否易于轉换成科学的物理概念,可将其分成两类,一类是虽然与科学的物理概念不一致,但在提供给学生一定的预备知识之后,再辅之以有关的实验引导,便不难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例如从不同物质轻重的概念转换成密度的概念。从结构上来说,这类概念在学生头脑里的形成并不涉及认知结构的转变,是属于认知同化过程。然而另一类前概念则与此大不一样,在学生的原有经验中,这些前概念在儿童的头脑中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发展时间,且已形成了系统的却并非科学的概念。
  总之,对于物理前概念,并不能全盘否定,必须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学生基本正确但不全面的前概念,可加以利用、生成新概念;错误的前概念,应转化为科学的概念。对高中物理教师来说,了解和研究学生已经具备的前概念,充分地挖掘、恰当地利用或转化这些前概念,教学工作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红旗渠曙光渡槽多年运行后出现不同程度破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基于ABAQUS软件,建立渡槽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均质化理论对三维渡槽结构模型进行静力计算,分析渡槽结构的应力和位移,复核渡槽基础沉降,同时考虑差异荷载及温度荷载对渡槽结构的影响,综合评价该渡槽的结构安全。研究结果表明:各槽墩压应力最大值主要分布在墩台和槽墩的接触部位,拉应力最大值均出现在槽墩墩台底部,最大压应力和拉应力分别为2.90 MPa和2.29 MPa,槽墩局部范围出现应力集中;槽墩最大沉降值为1.57 mm,各相邻墩台沉降差最大值为
【摘 要】在聾校数学课堂教学中,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多样化教学方式,大力提倡“以学(学生)定教,以学(学生的实际能力)评教”的教学观念,面对逻辑性很强的数学学科,对于具有耳聋缺陷的聋生来说,构建知识的过程比正常人困难的多。因此教师应针对聋生的具体实际,选择适合聋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方法;转变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教学是知识的传
期刊
以渭河拦河闸为例,基于ADINA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拦河闸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闸室结构进行地震动响应计算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对拦河闸进行抗震安全评价。计算结果表明:拦河闸闸室结构前5阶振型主要体现为横梁和机架桥结构的振动,符合一般规律;边孔横梁与机架桥联接部位以及机架桥与闸墩联接部位出现了较大拉应力,其最大拉应力数值超过了混凝土动态抗拉强度标准值,但考虑局部配筋量后,拉应力数值满足安全需求;在地震作用最不利工况下,拦河闸整体闸室结构抗滑稳定安全因数为1.68,满足安全需求;拦河闸抗震安全
采用河北省平原区粮食生产大县宁晋县1982—2018年冬小麦产量数据和对应气象数据,对其进行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和Sen斜率分析,利用HP滤波法将冬小麦产量分离为气候产量和趋势产量,筛选产量变化较大的年份并揭示主要气象影响因子,进而分析冬小麦产量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分别为0.05、0.03和0.07℃/a,平均风速呈显著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0.01 m·s-1·a-1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频发的干旱情况影响该地区农业水循环与粮食安全,研究玉米水分供需关系对于理解该地区干旱机理有重要意义。根据FAO-56单作物系数法,计算玉米生育期参考作物蒸散量(ET0)、作物需水量(ETc)和灌溉需水量(Ir),依托CROPWAT模型制定灌溉制度,并通过计算作物水分盈亏指数(CW)分析玉米水分盈余情况。结果表明:1960—2015年黑龙江省西部玉米生育期ET0和ETc呈下降趋势,有效降水量(Pe)、Ir和CW呈上升趋势;平均ET0、ETc、Pe和Ir分别为639.64、438.13、224
信息技术包括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愈来愈受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欢迎,信息技术的运用给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带来很大的变革,成为人们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信息技术如今还在以高速发展,教育也在发展,教育与信息技术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事物,教育离不开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支持。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在一起,而单方面的体育教学也需要信息技术教学的辅助才能不断提高质量。笔者在小学
期刊
为明确前置挡墙对水库下泄水温及坝前水温分布的影响,以董箐水库为例,构建三维水温-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不同挡墙高程下的下泄水温和坝前水温分布,分析前置挡墙高程与下泄水温、坝前水温分布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下泄水温的改善效果与挡墙高程密切相关:挡墙高程低于取水口高程时,挡墙高程的变化对下泄水温几乎无影响;挡墙高程高于取水口高程一定高度时,挡墙高程越高,下泄水温越高;挡墙高程480 m时,4月下泄水温最大升温1.11℃。下泄水温的提高度与挡墙和取水口位置对应的坝前垂向水温差线性相关。坝前垂向水温分布也受挡墙的
【摘 要】本文主要是论述了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进行因材施教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因材施教;教学策略  引 言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其教育对象是全体在校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所有学生达到最高的学习水准。小学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的学科,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都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帮助不同的学生收获最理想的学习成果,这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根据学生的
期刊
在教育管理和课堂教学中,课改与创新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如若落到实践中,会有几许坎坷辛酸,更会有很多欣喜成绩。这里粗浅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几点思考与做法。  一、数学课堂教学操作规范  (一)关于备课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 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
期刊
【摘 要】在高中解题过程中开始广泛应用分类讨论,在高中数学的各个方面都有应用。以分类讨论思想为指导,可以分解研究对象,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将解题难度进行降低,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的拓展。在高中数学解题当中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得到有效的应用。本文主要论述了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分类讨论的实践。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分类讨论  在高中数学解题当中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可以使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