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气旋下海浪对大气向海洋输入的动量和能量的影响

来源 :海洋学报(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e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浪不仅决定着海洋表面的粗糙度,由热带气旋引起的海浪,还通过其发展演化控制着大部分的海气之间的动量和能量传递.本文采用热带气旋观测数据IBTrACS和海浪模式WWⅢ的模拟结果探究了热带气旋下海浪对大气向海洋输入的动量和能量的影响.结果发现,近30 a热带气旋的强度约每10 a增加1 m/s,但移速没有明显变化.热带气旋的强度越大,从大气输入到海浪和从海浪输入到海流中的动量之差和能量之差也越大.由于热带气旋的风场和海浪场都有较强的不对称性,海气动量差和能量差也表现出非均匀分布:动量差较大的区域在热带气旋移动方向的后方,能量差的最大值则分布在右后象限,且二者均为左前方比较小.逆波龄与动量差和能量差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约为0.95,说明波越年轻吸收的动量和能量越多.气旋移速越快逆波龄越大,且热带气旋移动速度与动量差和能量差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8以上.因此,海浪影响着大气向海洋输入的动量和能量的分布和大小,在以后关于海洋边界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研究中,考虑海浪的演化可能会使结果更加准确.
其他文献
基于参与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8个地球系统耦合模式所输出的历史模拟结果,本文通过与观测对比,评估了CMIP6模式对东南印度洋亚南极模态水的模拟能力,并预估了在中等强迫情景和高强迫情景下,该模态水潜沉率、体积及性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与Argo观测相比,CMIP6模式中南印度洋混合层偏深且上层海洋的位势密度偏小,因此其模拟的东南印度洋亚南极模态水潜沉率偏大而位势密度偏小.不同CMIP6模式之间模拟的东南印度洋亚南极模态水潜沉区存在差异,混合层侧向输入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此外,在历史模
大气输送的放射性核素7Be、210Po和210Pb,可以作为研究北冰洋大气沉降通量、海洋现代沉积以及海冰中物质传输的重要示踪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包括气团运动、土壤侵蚀以及水系统中颗粒物循环过程的研究.本文报道了2018年北极高纬度浮冰区表层积雪中7Be、210Po和210Pb的活度特征.7Be、210Po和210Pb的比活度变化范围分别为33.6~632.68 mBq/L、36.2~87.5 mBq/L、30.9~194.49 mBq/L.本文的研究发现,北冰洋表层积雪中7Be和210Pb比活度小于中纬度大
利用2019年7月在长江口科学考察实验研究夏季航段(NORC2019-03-02)中获得的MSS90L湍流剖面仪的直接观测数据,本文计算并分析了该断面的湍动能耗散率ε和垂向湍扩散系数KZ的分布情况.湍动能耗散率的大小为1.72×10?10~2.95×10?5 W/kg;垂向湍扩散系数的大小为3.24×10?7~4.55×10?2 m2/s.湍动能耗散率和垂向湍扩散系数的分布相似,均为上层最强,底层次之,中层最弱.上层由于风应力的作用,使得湍动能耗散率和垂向湍扩散系数较大;温跃层处层化较强,抑制了湍动能的耗
将两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幼鱼分别在常温(30.5±1.0)℃和低温(20.0±0.5)℃环境下饲养7 d,并于第1天、第4天、第7天3个时间点采集肝脏、肌肉和腹腔脂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5个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以探究低温胁迫对军曹鱼脂质合成与分解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第1天时,肝脏的肉碱脂酰基转移酶-1基因(cpt-1)、脂肪激素敏感脂肪酶基因(hsl)以及肌肉的cpt-1、hsl、单酰基甘油酯酶基因(mgl)等显著上调(p<0.05
含气土的储藏气压与细观结构表征是研究浅层气地质灾害的关键因素.利用工业CT扫描测试系统,采用立式旋转扫描,微焦点X射线光源的位置固定,样品沿XY平面方向匀速旋转1周,设定旋转步长为0.3°/s,对反应釜内含气样品注气加压至2 MPa、4 MPa、6 MPa,充分考虑样品成像最佳分辨率、最佳探测范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CT扫描获得的切片图像与重构图像具有良好的实验效果;加压注气到2 MPa时,小气泡灰度值增加;加压到6 MPa时气体整体灰度值增加明显;增压过程中气泡数量随着气泡半径增加而减少;加压注气过
热带气旋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气旋的中心位置和强度.提高热带气旋中心位置及强度监测水平对于改进热带气旋分析预报精度、减少热带气旋的灾害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HY-2B散射计为例,分析了散射计风场散度和旋度的分布特征,发现气旋中心附近风场的散度或旋度具有显著的分布规律,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气旋中心定位方法,并与传统的直接定位法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热带气旋风圈大小估计的方法,用于评估气旋的强度.最后,利用台风“范斯高”和“博罗依”的遥感数据对文中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本文利用Argo盐度、SODA海流量、OAFlux蒸发量和TRMM降水量等数据,采用盐度收支方程定量给出了印度洋混合层盐度的收支,揭示了整个印度洋净淡水通量项、平流项、垂向卷夹项的分布、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混合层盐度变化的主要贡献.结果表明,就多年平均而言,平流项负贡献(15.14%)大于正贡献(9.89%),说明平流输送把低盐水输送到高盐海域,导致印度洋高盐海域混合层的盐度降低.净淡水通量项的分布和季节变化与降水量基本一致,且正贡献(13.70%)大于负贡献(7.81%),说明净淡水通量项使印度洋的混合层
利用2017年1?12月的现场观测数据,分析了湛江湾温盐的三维空间结构及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7年湛江湾各站位年平均温度为23~27℃、盐度为19~27、位势密度为11~17 kg/m3、浮性频率(N2)为7×10?5~5×10?3 s?2.浮性频率的垂向结构及水平分布与温度分布类似,而位势密度则与盐度的变化趋势几乎一致;(2)温度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冬夏温差最大达15℃,而盐度季节变化则不大.相较于季节引起的变化,涨落潮对温度以及盐度影响较小.温度跃层夏季最强,10
海床土层在波浪的循环荷载作用下会逐渐累积孔压,降低土层的稳定性,并威胁海上工程.为了研究孔隙水压力的累积机制,本文提出离散元孔隙密度流方法,并改进研发离散元分析软件Mat-DEM,实现了海床沉积物孔压的累积过程模拟.基于现场试验装置及土体力学参数建立离散元模型,通过对比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对海床沉积物施加波浪荷载后,表层土体中产生较高孔压,并逐渐向深层传递;在循环波浪荷载作用下,土颗粒间孔压累积范围逐渐增加;当孔压累积时间足够长时,土层中孔压收敛于所施加最大荷载与最小荷载的平均值,此时若孔压达到初始有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海滩养护是当前抵御海岸侵蚀的常见措施.通过人为地向海滩补充沙源,以达到海岸防护、修复沙滩等目的.本文建立了XBeach一维海滩剖面演变数值模型,并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计算常浪条件下不同方案补沙后海滩剖面达到平衡状态的速率;通过对比补沙工况与未补沙工况的风暴后剖面,分析风暴作用下的防护效果.结果发现,补沙量较大时,沙坝向海侧位置补沙在常浪条件下补沙效率高于滩肩补沙,在风暴条件下防护效果优于滩肩补沙.此次研究对于在实际海滩养护过程中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