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进入中年级后,需要培养写日记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了中年级日记存在三大问题:学生怕日记、记账式日记和抄袭日记。这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功是十分不利的。探索和尝试之后,笔者觉得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前这种状态:
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
从学生感受出发,加强实践活动指导 语文教育要贴近生活。笔者很注意学生实践与写作指导的紧密结合,如写一种植物,课前笔者先让学生观察,课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植物,然后再进一步提出写作要求。作文教学,倘能这样不断推陈出新,那么,学生的习作活动就会变得越来越主动,越来越充实,也就越来越成熟起来。
尽量缩小命题作文之弊,拓宽写作天地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课业,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用很大。然而由于传统作文教学固有的弊端,学生却失去了创造性思维。有时候,教师可以只规定一个内容范围,让学生自己加一个适当的题目;还可以提早把题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总之是要尽量缩小命题作文之弊,使之比较合乎写作的心理过程,使不自然的接近于自然。
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如写动物,笔者是这样指导学生观察的:首先抱出小白兔让学生仔细观察,再说说小白兔的外形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在这基础上,笔者还告诉学生在观察时,一定要学会边观察、边比较、边联想的方法,抓住特点来写。只有学会抓特点,按顺序地观察,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不同特征,才能写出词句优美、生动形象、内容充实具体、条理清楚的好文章来。
加强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
借鉴写法,模仿起步 学生有了写作兴趣,没有布局谋篇的能力也不行。对初学作文的中年级学生来说,提供范例比任何讲解都来得重要,来得直观,来得一目了然。这样不仅能学习别人的语言,更重要的是学习别人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把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实现知识到技能的转变。
听说结合,养成习惯 在学校里,听说训练不仅体现在作文的讲评中,还应放在平时的教学之中。中年级学生自制能力相对不够稳定,首先,要求学生在听别人讲话时要专心致志,能听出同学发言中的问题。其次,写作文前要喜欢听范文。作文教学一个重要方法是“先说后写”,除了要帮助文字表达外,重要的还在于帮助“把意思想明白”。听和说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缺一不可。
积累语言,储备语料 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学生的积累会逐步增多,这对写作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積累和运用。要形成敏锐的语感,熟读乃至背诵课文是不可或缺的。这样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学生的词汇量自然不断增加,掌握的句式也自然丰富了。到了写作的时候,这些词语、句式便会涌来笔端,汩汩不绝,从而步入左右逢源、意到笔随的理想写作境界。
重视教师的修改和讲评
让学生养成在“念”中改的习惯 要想提高其书面语言的水平,就必须重视提高其口头语言的水平。学生口头语言的水平提高了,再让他们在“念”中改,其发现病句的敏锐性与修改病句的准确性就能大大提高,从而促进书面语言水平的提高。
采取自改与互改相结合的方式 修改前,老师告诉同学们:今天学生们来开一个医院,大家都来做文章病院的“小医生”,看谁能够找准文章中的“毛病”,并能把“毛病”治好。在老师的鼓动下,学生便觉得自己俨然是个小医生了,改起来格外精心认真,兢兢业业。笔者一般按以下几步进行:学生自改、互改交流、家长指导和教师指导。
抓好讲评环节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写的作文便各有千秋。教师可以按学生作文内容的差异进行筛选,并分类讲评。教师要善于发现全班共同的进步、共同的成功之处,在讲评时热情地加以鼓励。对于个别差生,要抓住他的点滴进步,当众加以表扬,在鼓励中帮助学生写好作文。
总之,教师应不断加强对日记的指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我手写我眼”“我手写我耳”“我手写我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张集实验小学 )
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
从学生感受出发,加强实践活动指导 语文教育要贴近生活。笔者很注意学生实践与写作指导的紧密结合,如写一种植物,课前笔者先让学生观察,课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植物,然后再进一步提出写作要求。作文教学,倘能这样不断推陈出新,那么,学生的习作活动就会变得越来越主动,越来越充实,也就越来越成熟起来。
尽量缩小命题作文之弊,拓宽写作天地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课业,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用很大。然而由于传统作文教学固有的弊端,学生却失去了创造性思维。有时候,教师可以只规定一个内容范围,让学生自己加一个适当的题目;还可以提早把题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总之是要尽量缩小命题作文之弊,使之比较合乎写作的心理过程,使不自然的接近于自然。
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如写动物,笔者是这样指导学生观察的:首先抱出小白兔让学生仔细观察,再说说小白兔的外形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在这基础上,笔者还告诉学生在观察时,一定要学会边观察、边比较、边联想的方法,抓住特点来写。只有学会抓特点,按顺序地观察,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不同特征,才能写出词句优美、生动形象、内容充实具体、条理清楚的好文章来。
加强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
借鉴写法,模仿起步 学生有了写作兴趣,没有布局谋篇的能力也不行。对初学作文的中年级学生来说,提供范例比任何讲解都来得重要,来得直观,来得一目了然。这样不仅能学习别人的语言,更重要的是学习别人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把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实现知识到技能的转变。
听说结合,养成习惯 在学校里,听说训练不仅体现在作文的讲评中,还应放在平时的教学之中。中年级学生自制能力相对不够稳定,首先,要求学生在听别人讲话时要专心致志,能听出同学发言中的问题。其次,写作文前要喜欢听范文。作文教学一个重要方法是“先说后写”,除了要帮助文字表达外,重要的还在于帮助“把意思想明白”。听和说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缺一不可。
积累语言,储备语料 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学生的积累会逐步增多,这对写作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積累和运用。要形成敏锐的语感,熟读乃至背诵课文是不可或缺的。这样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学生的词汇量自然不断增加,掌握的句式也自然丰富了。到了写作的时候,这些词语、句式便会涌来笔端,汩汩不绝,从而步入左右逢源、意到笔随的理想写作境界。
重视教师的修改和讲评
让学生养成在“念”中改的习惯 要想提高其书面语言的水平,就必须重视提高其口头语言的水平。学生口头语言的水平提高了,再让他们在“念”中改,其发现病句的敏锐性与修改病句的准确性就能大大提高,从而促进书面语言水平的提高。
采取自改与互改相结合的方式 修改前,老师告诉同学们:今天学生们来开一个医院,大家都来做文章病院的“小医生”,看谁能够找准文章中的“毛病”,并能把“毛病”治好。在老师的鼓动下,学生便觉得自己俨然是个小医生了,改起来格外精心认真,兢兢业业。笔者一般按以下几步进行:学生自改、互改交流、家长指导和教师指导。
抓好讲评环节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写的作文便各有千秋。教师可以按学生作文内容的差异进行筛选,并分类讲评。教师要善于发现全班共同的进步、共同的成功之处,在讲评时热情地加以鼓励。对于个别差生,要抓住他的点滴进步,当众加以表扬,在鼓励中帮助学生写好作文。
总之,教师应不断加强对日记的指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我手写我眼”“我手写我耳”“我手写我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张集实验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