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评奖的价值维度探讨——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电视专题类获奖作品评析

来源 :电视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ao6633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评奖是一种以“寻美”为基调的价值判断,同时也包括“求疵”类批评,即找出问题,限制奖级.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的电视专题类作品评奖,将“寻美”与“求疵”两个原则结合起来,在符合舆论导向、反映重大主题的基础上,强调专业水准和内容生产创新,使一批主题鲜明、具有融合思维,且表达与呈现形式新颖的作品脱颖而出.
其他文献
中国文博类纪录片经过多年的发展,面对快速变化的媒体生态和观众视听喜好的改变,创作者们正面临如何寻找新突破口,如何使节目让人耳目一新的难题.本文以2020年以来推出的《博物馆说》、《博物馆里的中国通史》、《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等系列微纪录片为案例,从选题立意、叙事角度、视听表达、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今后文博类纪录片的创作提供新思路.
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而推出的大型政论专题片《先行》,既具有政论和思想高度,又以城市为主体,注重故事呈现.本文从音乐的心理学效应和主题音乐助力《先行》讲述故事、城市特质的音乐元素协助《先行》传递历史情感、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深化《先行》思想表达等三个方面,梳理了《先行》中音乐的定位、构思与设计.
在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献礼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如何总结百年历史,形象可感地呈现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气质,并影响更多的人,是艺术作品要达到的目的.在新媒体背景下,创作符合这个时代传播特色的作品尤为必要.本文对主流媒体献礼建党百年微视频作品的创作手法和传播特点进行分析解读,希望对今后微视频献礼作品的创作思路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日臻成熟的虚拟现实技术正以其仿真、沉浸、交互的特征优势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综艺节目在此浪潮下实现了生产逻辑的革新与生产路径的拓展.生产逻辑上,虚拟技术凭借仿真影像实现了身体思维的延展,通过打破传统影像空间关系和具身关系,营造了沉浸式的收看体验.用户在参与中获得了体感与情感的双重满足.生产路径上,虚拟现实综艺节目已发展出全景叙事、虚实结合、虚拟偶像等多元化应用模式.未来,虚拟现实综艺节目将通过高度自由的交互方式实现身体与模拟环境的深层联结,构建出平行于真实世界的智慧传播.
20世纪60年代,在“古为今用”的号召下,形成了一股历史剧创作潮流,与之相伴随的是声势浩大的学科论争.由于论争太过激烈,常使人忽略了“历史剧”原本就是在官方引导下学科合力的产物.那些学科交叉处的分歧与学科内部的争鸣,既反映着此时期文化场域内不同力量的复杂关系,也体现着历史剧创作在当代转化的可能性.在学科的争鸣中寻找无意识的合流,或许更有助于对20世纪60年代历史剧创作潮流的认识.
海外观众的评论内容对我国专题片的国际传播效果评价具有现实意义.文本情感和文本内容的分析结论表明,正向回馈和积极情感构成了以《敢教日月换新天》为个案的文献专题片海外观众的基本舆论导向,而节目的 视听语言和叙事逻辑成为了引导海外观众情绪的重要因素.文献专题片的国际传播应在保持现有传播路径的同时,从渠道和样态两个方面进行创新,扩大国际影响.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大论断.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有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文化逻辑.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的理论逻辑.其历史逻辑是党对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在解决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的实践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的文化逻辑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发展.
随着《资本论》各种手稿的发现和MEGA2出版研究工作的开展,《资本论》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文献学研究的基础上,价值形式、辩证法和法文版“独立的科学价值”等问题成为西方学者研究和讨论的重点问题.这些研究一方面厘清了《资本论》创作史上的若干细节问题,深化了对某些基本理论的研究,拓展了研究视野;但另一方面,这些研究在方法论上却存在着夸大差异、制造对立的弊端,没有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真内涵和科学实质.
公信力是区域媒体引导区域舆论能力的基础,也是区域媒体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依托.本文认为,区域媒体公信力构建受媒体自身因素、受众因素、媒体从业者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等制约.提升区域媒体公信力应在媒体立场、媒体宗旨、互动交流、权威合作、队伍建设、有效运用新技术等方面付诸努力.
社会治理与人民幸福安康密切相连,与社会和谐稳定息息相关.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大胆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全方位实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跨越式发展,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入发展的精彩斑斓的历史脉路,形成了独特的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发展脉络和特征,形成了以党的领导为前提、以人民为中心为使命、以深化改革为遵循、以改善民生为重心的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