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的“小银行”

来源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kidsc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时候,我还小,狗屁不懂,就知道吃。一开春,娘从小石营村打了一筐小鸡娃,我们气得乱撇嘴。娘说:“你们不知道吧?我今天带回了一大群‘小银行’啊!”我们问:“‘小银行’在哪儿呢?”娘白了我们一眼,指指小鸡娃的屁股,意思是再猜猜。
  我们好像闻见了一股股臭味儿,立马捂住鼻子说:“娘你蒙谁呀?那不是‘小银行’。”娘笑笑说:“我说是,它就是,你们好好想想,小鸡娃的屁眼儿长大了会干啥?”我抢先回答:“屙屎!”她们一阵大笑。老二说:“屙屎!”我也跟着其他人一起笑。娘说:“不对。”老小一会看看娘的脸,一会看看鸡屁眼,嘴里半截肚里半截地说:“不对呀,还应该是屙屎啊。”大姐突然大喊:“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娘的眼神像一道鞭子打过去,大姐立马哑了。娘咽了咽口水,半天才说:“笨,连下蛋都不知道!”老二纠正道:“你说的是女生,才下蛋!男生就知道屙屎。”我们乱笑。娘说:“就你知道屙屎,就你能!我是说老母鸡哩,老母鸡下的蛋能不能卖成钱?”我们点头。娘继续问:“鸡蛋是不是钱?”我们继续点头。娘最后反问:“那,你们说说,鸡屁眼是不是‘小银行’?”说得我们一个个耷拉着头。
  我们好像供皇帝一样,去供娘的“小银行”们。头一回,“小银行”屙屎了,我们问娘:“咋办?娘说,扔了!”过了一会,“小银行”又屙屎了,我们还问:“娘你看咋办?”娘很不耐烦,高声回答:“你们吃了!”其实我们都不傻,都知道娘在刁骂我们懒呢。
  娘跟我们不一样,娘待“小银行”们比待我们都亲。这下子,可不得了了,“小银行”们都认准娘才是它们的亲娘,整天围住娘要吃要喝,走哪儿跟哪儿,嘴里一边哼哼叽叽地乱叫“娘”。老小气坏了,一没事,就偷偷踢几下“小银行”,骂娘偏心。但,骂也不灵,娘照样给“小银行”们留口粮。“小银行”们呢,嘴一天到晚贼饿,吃粮食粒儿,吃青菜叶,吃沙礓,吃放屁虫,吃屎壳郎,甚至还吃屎。
  一天晌午,娘在吃饭,“小银行”们眼巴巴地看娘吃,娘不忍心,把大半碗面条都甩了出去,自己只喝了几口汤。等到吃第二碗,娘刚一动筷子,一个“小银行”看娘太善,头一“鹅”,心一提,一个两米跳,果然,黑糊糊的嘴里叼起了一根白亮亮的面条。说实话,我们都替娘气,但娘依旧是笑眯眯的,把一碗面条胡乱一倒,然后直起身子,拍拍屁股,跺跺脚,去盛第三碗。
  人心都是肉长的。何况是鸡?七八月里,娘在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薅草,热着了,病倒在床上,我们到外头去薅葱、买盐、打醋,准备给娘下两碗面片子,发发汗。回家的时候,老远就听见娘的东屋里“咯咯嗒嗒”乱叫唤,一推门,“小银行”们惊恐着四下跑出来,留下满屋子的鸡屎,和一脸笑眯眯的娘……
  不久,就有六七只鸡开始抱窝,下蛋,一天一个。还有四只不下蛋的,天天早上爱唱歌,唱《东方红》,唱《国歌》,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娘说等养它三两年,唱不动了,再卖个好价钱!
  (选自《散文百家》,2009年第12期)
  阅读点拨
  生活如此拮据,养几只小鸡贴补一下家用,当然会争了孩子们的口粮,而不养就断了一条生计。生计如此艰难,母亲薅草时会热得病倒,而几只小鸡竟然趁机飞进了屋里到处拉屎。但是一家人很快乐,孩子们用那样美好的眼光看待着生活,是那样的纯真、孝顺。作者其实在告诉我们,正是因为有一位性格爽朗、永远笑眯眯的母亲在主导着心灵之船的航向,所以孩子们从来都没有觉察到他们生活在苦难中,而是在生活中学会了高高兴兴地面对艰难。想想我们自己的母亲有多伟大吧,一面要努力保证我们身体健康,一面又要努力让我们心灵不受到任何伤害,其中艰辛,有谁细细品味?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的写法。正像母亲给予他的性情一样,作者并没有拉下一副饱经苦难的面孔,痛述生活的悲哀,而是按照自己当时的心态,原汁原味地描写了生活的原本面貌。这让我们感到格外朴实、格外亲切。这是纯真的孩子在擦去泪花后唱出的欢乐歌,反倒让我们在含着眼泪微笑时,感悟到了生活的复杂与艰辛,感受到了母爱的博大。母爱,永远不会特意地表现在某一具体言行中,而是自然地存在于一切时空。
其他文献
今天一大早,妈妈就起床了,穿得整整齐齐地出去买菜。七点钟左右,妈妈一回来便忙东忙西的,只见她一会儿洗菜,一会儿切菜,又是烧水,又是和面。我就纳闷了,问:“妈,今天是什么日子啊?”老妈笑着说:“你外婆生日嘛!”我噘着嘴说:“我们生日时怎么就不见您这么忙呀?”我有些忌妒又有些羡慕。“不是要考试吗?待会迟到了,可别怪我!”老妈装作若无其事地转移话题,说完她又忙活起来了。  中午我回到家时,老妈正在洗碗。
我很喜欢冬天。我向往在电视的旅游节目里介绍的欧洲:恬静的小村庄,白雪皑皑的世界,在家里点燃个小火炉,自己坐在摇摇椅上,旁边有咖啡、热巧克力什么的,聚精会神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累了就看看屋外玩雪的小朋友。多么写意。  很遗憾,我住的地方没有冬天,就算在最冻的时年,温度也降不到零度……应该说,每年的冬季,我是最期待的。夏天要结束了,迎来的是寒冷的日子。寒冷,嗯,我喜欢寒冷。相反我十分厌恶夏天,夏天我很多
读《橘子味的夏天》有感 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初三级 冯钊杰  青春也带刺,有时候,它是叛逆的,就像骆雨澄责怪爸爸有事瞒着她,没有留下口信就回了乡下一样。有时候我们会被莫名的怨气冲昏头脑,后来才发现自己错了。但我相信,长大后我们绝不会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叛逆事件而过分懊恼,因为正是叛逆,我们从失败与过错中慢慢成长,慢慢领悟到了青春的含义,相信这也会是我们一份宝贵的财富。  (指导老师 张玉平)  
一、引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纵观历史,人类在面临各种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疾病、传染病等严重危害公众生命健康安全的突发事件时,虽然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度过了困境,但终究还是给国民经济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档案部门作为一个信息服务性机构,要时刻牢记使命,切实做
我感到畏惧——  我处于一个灰黑色的空间,眼前是一条不知通向何处的路。淡淡的薄雾笼罩着我,这里荒无人烟,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么做。  顺着路走下去——出于无计可施,我只得遵循想法的旨意。  胆怯的我步子不紧不慢地走着,还不忘四处张望。  突然,在雾间我发现了一盏小小的琉璃灯稳稳地放在路中间,它没有发光,却似乎在牵动着我的心。  小心翼翼地将其捧起,就在一瞬间,我感受到了许多发着热光的小颗粒从灯中散发
徐鲁的《记得纯真少年时》,是他专为初中生细心编写的散文和励志故事读本。这些书香散文和励志故事,涉及了童年回味、成长感悟、亲情珍惜、感恩故事、乡村忆念、少年友谊、享受自然、亲近阅读、梦想追求、爱国情怀等题材;其中的主题包含着诸如爱心、分享、诚信、担当、奉献、自信、友爱、智慧、亲情、感恩等等。这些美德都是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不应回避和绕过的。而且,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也是需要这样一些优美的、带有励志意味
本文叙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母亲柳莎将自己的眼睛,献给了患上恶性黑色毒瘤的儿子普钦可夫,儿子用“母亲的眼睛”赢得了世界射击锦标赛中的一项冠军。这是一曲可歌可泣的母爱的赞歌,读罢既让人柔肠寸断,又让人荡气回肠。  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眼球移植,先后两次,一败一成,引人入胜。“总得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夫,把我的一只眼球移植给我的儿子,我和儿子就都有一个光明的世界。大夫,平白无故
铁匠是个大个儿,当地首屈一指的大个儿,两个肩头长满了肌肉疙瘩,面孔和臂膀被炉火和锤子迸射的铁屑炽染得黝黑。他的脑门方方的,一簇乱蓬蓬浓黑的头发下面,生着一双孩子气的蓝色大眼睛,钢一样明亮。他颔骨宽大,发出笑声和喘息声来,就像他那巨大的风箱在狂吹和呼啸;当他以力气十足的姿势抡起臂膀——这是他常年在铁砧旁边劳动养成的习惯动作——他简直不像是年过五旬的人;他能举起绰号叫“小姐”的二十五斤重的铁锤,挥舞着
明亮的色彩随着褶皱上下晃动,不断变换,是一帘在眼前流动的、无声的回忆。    家中有十分可爱的格子窗帘,像是欧式教堂一块块不规则的、五颜六色的琉璃拼凑似的。在午后金色的阳光照耀下,总是彼此挤挤嚷嚷,大声笑闹,仿佛永远也静不下来,永远也闹不够。  窗帘是奶奶在旧式蝴蝶牌缝纫机“哒哒哒”的脚踏声里,一针一线缝纫出来的。那窗帘上有大小不一的正方形,中间夹杂着长方形。上面染了各种绚烂的色彩。有的是墨绿的艾
2020年 3月13日,中共石家庄市桥西区友谊街道党工委一行,到河北省档案馆送来题为:“互联共建 情暖民心 抗击疫情 众志成城”的锦旗,对省档案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扎实推进“双报到”,全力助推谊北社区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表示感谢。省档案馆二级巡视员李会生和机关党委同志共同接受了锦旗。李会生同志表示,感谢友谊街道党工委的鼓励,省档案馆将继续深化“双报到”活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随时听从街道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