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档案馆扎实推进“双报到”全力助推社区防控工作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 3月13日,中共石家庄市桥西区友谊街道党工委一行,到河北省档案馆送来题为:“互联共建 情暖民心 抗击疫情 众志成城”的锦旗,对省档案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扎实推进“双报到”,全力助推谊北社区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表示感谢。省档案馆二级巡视员李会生和机关党委同志共同接受了锦旗。李会生同志表示,感谢友谊街道党工委的鼓励,省档案馆将继续深化“双报到”活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随时听从街道社区召唤,并肩作战,共渡难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河北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省档案馆机关党委按照馆务会的统一部署,积极落实“双报到”要求,正月初三即與谊北社区党总支取得联系,建立疫情防控沟通联络机制,并多次主动上门请战,配合和支持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2月下旬,省档案馆自筹资金为谊北社区一线防控人员购买方便面、牛奶等物资,助力一线防控工作,受到社区党总支和一线防控同志的肯定和感谢。
  在省档案馆机关党委倡议下,在职党员积极行动,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利用双休日或休息时间主动与所在社区联系,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参与消毒、值守、防控宣传等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为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力量。
  (河北省档案馆)
其他文献
26日,星期三  今天早上,加仑②让我们了解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到班级的时候有些晚了,因为在路上遇见了我二年级时的女老师,她说准备到我家去一次,问我什么时候在家。到了班级,老师还没有来,三四个学生正在折磨可怜的格罗西,就是那个一只胳膊有残疾、妈妈以卖菜为生的孩子。他们用尺子戳他,往他脸上扔栗子壳,还叫他“残疾人”、“怪物”,甚至还模仿他把胳膊吊在脖子上。格罗西一个人坐在后面的椅子上,面色苍白。他
今天一大早,妈妈就起床了,穿得整整齐齐地出去买菜。七点钟左右,妈妈一回来便忙东忙西的,只见她一会儿洗菜,一会儿切菜,又是烧水,又是和面。我就纳闷了,问:“妈,今天是什么日子啊?”老妈笑着说:“你外婆生日嘛!”我噘着嘴说:“我们生日时怎么就不见您这么忙呀?”我有些忌妒又有些羡慕。“不是要考试吗?待会迟到了,可别怪我!”老妈装作若无其事地转移话题,说完她又忙活起来了。  中午我回到家时,老妈正在洗碗。
我很喜欢冬天。我向往在电视的旅游节目里介绍的欧洲:恬静的小村庄,白雪皑皑的世界,在家里点燃个小火炉,自己坐在摇摇椅上,旁边有咖啡、热巧克力什么的,聚精会神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累了就看看屋外玩雪的小朋友。多么写意。  很遗憾,我住的地方没有冬天,就算在最冻的时年,温度也降不到零度……应该说,每年的冬季,我是最期待的。夏天要结束了,迎来的是寒冷的日子。寒冷,嗯,我喜欢寒冷。相反我十分厌恶夏天,夏天我很多
读《橘子味的夏天》有感 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初三级 冯钊杰  青春也带刺,有时候,它是叛逆的,就像骆雨澄责怪爸爸有事瞒着她,没有留下口信就回了乡下一样。有时候我们会被莫名的怨气冲昏头脑,后来才发现自己错了。但我相信,长大后我们绝不会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叛逆事件而过分懊恼,因为正是叛逆,我们从失败与过错中慢慢成长,慢慢领悟到了青春的含义,相信这也会是我们一份宝贵的财富。  (指导老师 张玉平)  
一、引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纵观历史,人类在面临各种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疾病、传染病等严重危害公众生命健康安全的突发事件时,虽然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度过了困境,但终究还是给国民经济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档案部门作为一个信息服务性机构,要时刻牢记使命,切实做
我感到畏惧——  我处于一个灰黑色的空间,眼前是一条不知通向何处的路。淡淡的薄雾笼罩着我,这里荒无人烟,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么做。  顺着路走下去——出于无计可施,我只得遵循想法的旨意。  胆怯的我步子不紧不慢地走着,还不忘四处张望。  突然,在雾间我发现了一盏小小的琉璃灯稳稳地放在路中间,它没有发光,却似乎在牵动着我的心。  小心翼翼地将其捧起,就在一瞬间,我感受到了许多发着热光的小颗粒从灯中散发
徐鲁的《记得纯真少年时》,是他专为初中生细心编写的散文和励志故事读本。这些书香散文和励志故事,涉及了童年回味、成长感悟、亲情珍惜、感恩故事、乡村忆念、少年友谊、享受自然、亲近阅读、梦想追求、爱国情怀等题材;其中的主题包含着诸如爱心、分享、诚信、担当、奉献、自信、友爱、智慧、亲情、感恩等等。这些美德都是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不应回避和绕过的。而且,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也是需要这样一些优美的、带有励志意味
本文叙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母亲柳莎将自己的眼睛,献给了患上恶性黑色毒瘤的儿子普钦可夫,儿子用“母亲的眼睛”赢得了世界射击锦标赛中的一项冠军。这是一曲可歌可泣的母爱的赞歌,读罢既让人柔肠寸断,又让人荡气回肠。  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眼球移植,先后两次,一败一成,引人入胜。“总得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夫,把我的一只眼球移植给我的儿子,我和儿子就都有一个光明的世界。大夫,平白无故
铁匠是个大个儿,当地首屈一指的大个儿,两个肩头长满了肌肉疙瘩,面孔和臂膀被炉火和锤子迸射的铁屑炽染得黝黑。他的脑门方方的,一簇乱蓬蓬浓黑的头发下面,生着一双孩子气的蓝色大眼睛,钢一样明亮。他颔骨宽大,发出笑声和喘息声来,就像他那巨大的风箱在狂吹和呼啸;当他以力气十足的姿势抡起臂膀——这是他常年在铁砧旁边劳动养成的习惯动作——他简直不像是年过五旬的人;他能举起绰号叫“小姐”的二十五斤重的铁锤,挥舞着
明亮的色彩随着褶皱上下晃动,不断变换,是一帘在眼前流动的、无声的回忆。    家中有十分可爱的格子窗帘,像是欧式教堂一块块不规则的、五颜六色的琉璃拼凑似的。在午后金色的阳光照耀下,总是彼此挤挤嚷嚷,大声笑闹,仿佛永远也静不下来,永远也闹不够。  窗帘是奶奶在旧式蝴蝶牌缝纫机“哒哒哒”的脚踏声里,一针一线缝纫出来的。那窗帘上有大小不一的正方形,中间夹杂着长方形。上面染了各种绚烂的色彩。有的是墨绿的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