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对教师数字资源共享行为影响因素探析

来源 :电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教师的教学与教研协作,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互联网+”赋予了城乡教师间数字资源共享的条件,但需探明数字资源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升数字资源服务质量。基于行为预测综合模型和动机理论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城乡教师共享频率层面无显著差异,共享行为呈多向互动趋向。共享行为受益者偏向乡村教师:城市教师更多地共享学科教学软件和工具,乡村教师更多地共享课件、教学设计和练习题等。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自我价值感和他人期望是教师共享数字资源的主要动机,教师共享意向主要受到自我效能感的正向影响,共享意向和
其他文献
房间里的陌生人rn西丰县城,静——净.印象不错.我住进林业局招待所.rn房间里,先我住进一位小伙.他对我的到来,表现出滔滔不绝的热情.我甚至没问什么,他两分钟内就将招待所相关情况都告诉了我,如食堂开饭时间、男厕所的方位、打热水的时间等.
期刊
民间美术在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同宗同源、一脉相承,可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大量养分,也是现代艺术设计灵感的重要源泉之一.基于此,在本论文中,笔者以民间美术元素和现代艺术设计作为研究切入点,针对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展开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融合策略.
[摘 要] 命题符号理论以命题作为知识表征的基本单位,但对命题之“从何而来、如何而来”尚未厘清。研究聚焦构成命题的奠基元素,基于知识发生的视角看知识表征,对既有理论的表征机理展开发生学追问;通过回溯哲学认识论层面上“知识何以可能”问题的思想成就,尝试自先验条件开始把握命题的发生发展机理,在发生学的意义上对既有命题表征问题给出新的诠释;进一步阐述对于认知心理学、语言学等部门科学以及知识表征工作的启发
辽瓷中以辽三彩、鸡冠壶为代表的器型享有盛誉,之前学者的学术研究大多将研究重点聚焦于辽瓷独特的造型艺术上.本文试图从新颖独到的辽代穿带扁壶入手,着眼于对辽代穿带扁壶的装饰纹样进行解码,基于翔实的考古资料和丰富的图像比对,结合辽文化所在地如内蒙古和辽宁地区所信仰的萨满教文化,从设计学角度对辽代穿带扁壶的装饰手法及纹样内涵进行分析与解读.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高校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为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开展在线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重要借鉴.研究在分析88所高校在线教学质量报告和16个高校在线教学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总结了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在线教学的实施特征,即顶层设计科学前瞻,基层落实方案先行;校内校外协同联动,部门合力推进落实;引入资源丰富多样,自建资源有效补充;教学平台按需组合,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支持即时高效,学习支持全面周到;过程监测方式多样,及时改进保障质量.同时提出,后疫情时代,既要以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实践为“尺
本研究为开封方言去声提供详细的声学数据并运用对立增强理论来解释发现的变异.以往研究对开封方言去声的描写具有312和31两种看法.通过精细的语音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开封方言的去声声学表现可以归纳为31、311以及312三种变体.每种形式与特定的发音人挂钩.我们认为这种发音人之间的变异是前人研究分歧的主要来源.这种变异来源于发音人为了增强低调音系特征而采取的不同语音实现手段.除了基频上的变异,低平调相比其他声调具有较长的时长,发音更易出现嘎裂声.我们认为感知上低平调与高平调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因此需要借助其他语音
[摘 要] 教育新基建遇上双减政策,教育公共服务如何满足适需、优质、个性的需求成为重要命题。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资源平台向智慧云校演化成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从保障机制、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三大维度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个国家十所虚拟学校进行调研与分析,总结了国际虚拟学校的建设经验。基于此,以新基建所能提供的技术环境为底座,研究依托现有公共服务体系的资源
[摘 要] 手机能否进课堂是一个经年累月的焦点话题,直到教育部再次出手明令禁止手机进课堂。基于多源流理论并根植于中国的教育政策环境,通过系统考察禁止手机进课堂政策的内在逻辑,展现出以问题源流为基础、政策源流为依据、政治源流为环境的动态嵌套,阐释了手机进课堂何以成为焦点议题、政策共同体如何发挥作用以及政治层面如何体现国家意志,从而共同促成了禁止手机进课堂政策的出台。此外,对新政的认识还需从学校、教师
[摘 要] 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对学习和认知的革新,学习的关键除了要构建知识并促进学习者的认知行为,在此过程中建立一个能够联通各个知识节点的社会知识网络也变得日益重要。不同于以往知识建构所秉持的行为交互层次、个体知识内化与外化水平以及社区整体知识增长的角度,研究从后现代知识观和联通主义学习观的视角出发,设计了以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为双核驱动的连接式知识建构模型。该模型强调知识建构过程中知识具有的情境
吾守尔·斯拉木院士阐述了多语种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围绕新兴技术与多语种智能信息处理的结合对教育的影响、民族语言信息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特色和优势,以及多语种智能信息处理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建议.吾守尔院士团队开拓了计算机民文信息处理新领域,突破和解决了民文信息处理领域的许多关键理论及核心技术;分析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多语种智能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研发了智能双语教学系统,有效解决了民族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教育信息化“丝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