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扎里迪斯的工科脑袋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udi5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好意思,事后诸葛亮又来了。
  9月24日,黑莓公司终于找到了买家,那是一家名为Fairfax的金融控股公司,双方已经签署了意向书。此前黑莓曾预计2013年第二财季将出现接近10亿美元的亏损,同时还将启动涉及总计4500名员工的裁员计划。
  历史悠久的摩托罗拉和诺基亚,都可以算是那种行动迟缓的老人,它们的衰落现在显得有迹可循。但这件事对于黑莓来说就太快、太残酷了,这家公司从快速崛起到面临今天这种局面,只隔了12年时间。
  有关黑莓陷入困境的原因一点都不复杂,这段时间它们已经被总结了无数次,比如漠视技术和产品的变革趋势、没有相应消费市场的需求等等。但如果以“缺乏创新精神”来评价黑莓的创始人、前联合CEO之一迈克·拉扎里迪斯(Mike Lazaridis)的话,是不公平的。
  还在位于加拿大境内、被誉为“北方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滑铁卢大学就读的时候,拉扎里迪斯就从他的大学实验室老师那里得到了一句忠告:不要只注意计算机技术而偏废了其它,未来电子器件、计算机、无线技术将完整统一,而这才是未来的大事件。要知道那是1980年代,以个人计算机为代表的计算机应用的平民化运动还方兴未艾。
  加拿大传记作者阿拉斯泰尔·斯维尼在他的《黑莓帝国》一书里记载了这个故事。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了一个白胡子预言家的形象。从现在的情况看,这种说法简直太英明了。
  这位实验室老师大概对很多学生都说过这样的话,但拉扎里迪斯却是领悟得最深入的那一位,至少我们看到的公开情况就是如此。在后来创办黑莓并使之成为一家广受关注的公司的过程中,拉扎里迪斯很好地实践了这句话。比如第一个将电子邮件“推送”到手机上的平台,以及第一台可以独立联网的PDA—当时就连英特尔联合创始人之一的安迪·格鲁夫都认为,让PDA联网很难实现。最能代表黑莓精神的当然是它们的手机,它让邮件和信息随时在线的特征,甚至催生了“黑莓成瘾症”这一社会话题。
  其实关于创新,拉扎里迪斯还有一句听起来很有哲学范儿的话:让愚蠢的市场需求来压制创新,这是一个“死亡之吻”。
  如果这话让亨利·福特来说,就是“在看到一辆汽车之前,顾客会认为他们需要一匹更快的马”;如果让乔布斯来说,就是“苹果从来不做市场调研”。所以你看,一颗聪明的脑袋再加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拉扎里迪斯使黑莓陷入困境的先兆可一点都不明显。
  可他的问题大概就在这里:无视那些愚蠢的“市场需求”、相信自己的创新直觉,并将它坚持贯彻到产品之上,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在市场需求和创新直觉之间,仍然存在一个企业领导者需要把握的神秘地带,它可以让公司走得更远。
  拉扎里迪斯这位技术天才,一直固执地相信一些他工科脑袋里的真理,比如电量一定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屏幕不可能做得太大;他对苹果手机的触摸屏其实相当赞赏,但却始终认为“人们在交流的时候一定更喜欢键盘”……在他的脑子里,世界就是这样构成的。
  在创新直觉和市场需求的中间地带,拉扎里迪斯迷失了。
  这很容易让人又想起苹果公司的例子。当乔布斯作为外界与苹果公司设计主管乔纳森·伊夫之间的连接中枢的时候,苹果可以拿出令人驚叹、有些超前但又不会远隔万里的产品。因此尽管乔布斯宣称不做市场调研,但你可以认为乔布斯本身就是市场需求,因为他有这样的直觉。而现在的苹果在这方面的情况,则没有过去那么令人乐观。
  很遗憾,拉扎里迪斯没有那样的伙伴。尽管黑莓的另一位前联合CEO吉姆·巴尔斯利(Jim Balsillie)对于黑莓而言同样也曾不可或缺,是黑莓开拓市场的功臣,但在“神秘地带”这件事情上,他也帮不上什么忙。
  现在传出了最新消息,已经离开公司的拉扎里迪斯同样也可能重回黑莓公司。如果他真的能重塑自己的工科脑袋的话,黑莓或许还可以迎来转机。
其他文献
在印度的Tadoba Andhari老虎保护区之中,曾有一座非常繁盛的村落Ramdegi。不过这个村落的历史在最近画上了休止符。现如今,全村的人口为零,街道和田野呈现出一幅别样的景致—老虎自在地在村间行走。  作为一项保护野生动物的举措,印度政府一直在鼓励生活在自然保護区周边的居民举村搬迁,以减少人类与老虎之间的冲突。那些受到影响的村民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一次性100万卢比(约合13万元人民币)现金
期刊
9月初,当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务卿克里针对叙利亚政府动用化学武器做出轮番指责时,对叙的这场战争几乎板上钉钉。但当事件的另一主角俄罗斯登场后,一切开始峰回路转。  起初,俄罗斯在G20上力挺叙利亚,并在之后多次表示会对叙利亚开展经济援助,而一旦美国开始军事打击行动,俄军必将给叙利亚政府军提供广泛的情报侦察监视等方面的信息支持。  人们等待的答案从“美国何时出兵叙利亚”转为了“美国还打不打叙利亚。”  
期刊
在9月20日的洛杉矶iHeartRadio音乐节上,皇后乐队露面了。多年之后,皇后乐队终于找到了能够临时代替早逝的主唱Freddie Mercury的人选—“美国偶像”Adam Lambert。虽然最近暂时没有巡演的安排,不过从他们越来越默契的演出来看,只要合作还会继续,歌迷们高涨的热情暂时还不会衰减。因为,大家终于又有了能够现场感受皇后乐队的机会。  对于一些年轻的歌迷来说,当他们十几岁第一次为
期刊
几天前,《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报道,认为我们的社会中充斥着极端的不平等现象。中产阶层及劳动阶层的孩子们完全无法享受富人阶层的孩子们拥有的機会及关系。社会中的精英意识和逐渐增强的寡头政治之间存在鸿沟,而这种鸿沟带来的后果是令人沮丧的。  如果富人阶层比其他人富裕太多,以至于他们的社会及物质层次和别人截然不同,那么谈论“机会平等”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我们所谈论的社会是哈佛商学院,其内部普通家庭的学生
期刊
在第一本书里,我们看到一个传奇的金融监管者的故事,以及一个独立的央行如何扛住来自政治的压力,驯服通胀的故事;在第二本书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知识分子对青年文化的指责。  《力挽狂澜》  独立的央行如何为货币和政府赢得信任?  这是一本读来让人备感愉悦的传记,丝毫不会让人因为它谈论的是货币政策而感到枯燥。  保罗·沃尔克重新变得重要,是因为美国遭逢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让保罗·沃尔克的继
期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9月19日在美国商会做了一番讲话,分析经济形势和为未来提出建议是这一次讲话的重点。  “现在,发达经济体们都比半年之前要好得多了。我们看到美国正实现增长。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期后,欧元区也首次实现了增长,当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日本的改革得益于政策支持也表现不错。  “新兴市场国家是这个故事的另一面。在很大程度上,它们有助于全球经济在危机期间维持一定水平。现在,虽然仍然充满活
期刊
埃德蒙·菲尔普斯认为美好生活“除了物质的丰富,还有个人生活的繁荣”。这句话出现在本期“十问”栏目中,他说所谓个人生活的繁荣,是“越来越多的人获得有意义的职业、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  我喜欢这种说法,原因也显而易见,因为我们这本杂志也在做同样的事。对于公司人来说:每个人都能做自己所愿意做的工作,每个人过得快乐、充实,每个人正直而且体面……而对于我们所报道的公司、社会或是政府,我们所希望的,也只是提
期刊
即使有很多质疑,苹果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产品是多么受消费者欢迎。9月23日,苹果周一宣布,新款iPhone 5s和iPhone 5c上市首个周末销量达到900万部,创造了iPhone手机首周末销量的历史新高。此前,大部分分析师的预测数据在500万到750万之间。  9月23日当天苹果大涨了4.97%。不过这很难改变一个事实—投资者目前已经不爱苹果了,远远低于消费者对这家公司的热情。从狭隘一些的角度来
期刊
参加Party最多的一个“界”大概就是金融界,因为这帮家伙接触的钱比其他行业的人多,挣得也比其他人多,所以别人组织什么聚会总希望把这帮金融人士叫上,这样没准可以赚到钱,或者至少可以提高聚会的档 次。  而且金融人士的任何一次聚会好像都比别人更有意义一点。比如,眼下挺时髦的那个以金融危机中倒霉的雷曼兄弟做主题的聚会,1周年,2周年……几乎每年都有人拿这个事做题目。今年是5周年,在这个特别的年份里,这
期刊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善于异想天开,有时创造出来的作品让人惊叹,有时则匪夷所思。当然也有时他们的想象力会让人抓狂,但通常你会感慨说,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呢?!  你可能以为我说的是艺术家、设计师或者充满想象力的创业者。错!我是在说小孩子!  很多例子能够证明儿童的创造力惊人,我就不去赘述这个群体创造力究竟几何了。估计每个人都能想起某个熊孩子有那么点时刻发挥的让人惊叹的创造力—通常这种时刻会要比一个成年人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