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打造快乐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轻松学习语文?本文从四方面加以阐述: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快乐学习方式;让爱转化为快乐学习的动力;善待错误,将快乐的课堂进行到底。
【关键词】快乐灵活多样动力善待错误爱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到“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兴趣哪里来?快乐是源泉。古人提倡“寓教于乐”,在语文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呼唤快乐的语文课堂。什么是快乐?快乐不仅仅是课堂表面上的那种活跃,而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命需求。快乐的语文课堂应追求语言的诗意幽默、思维的灵动与碰撞、情感的交融和个性的张扬。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堂快乐起来呢?
一、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赞可夫认为:“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只有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才能更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师生关系最为重要。首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喜欢教师在课堂上尊重自己。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真诚和真情温暖每颗童心,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让他们处于快乐、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其次,教师在课堂中要富于激情,语言要生动形象,而且要富有启发性和幽默感。教师还要善于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桂林山水风景的片段,在舒缓、优美的音乐中,师生共同徜徉在优美的桂林山水中,再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美美地朗读课文,走进学习的情境。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快乐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是否高效?要看学生是否都快乐投入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产生的求知欲与热情,是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愉悦因素,把死教材教活,激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现代诗歌可引导学生配乐朗诵;优美抒情的散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录像,将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还可让学生撰写导游稿,争当小导游。在教学故事性强的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表演、讲故事等方法。如教学《将相和》时,可让学生自导、自演课本剧,表演可以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学生在排练课本剧的过程中揣摩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弄清当时的历史背景,深刻认识到西门豹的机智、勇敢。在教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时,可多采用游戏活动,如摘苹果、开火车、猜字谜,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如教学“器”字时,这个字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较为复杂、不易记。教师在教学时可出一谜语:上下两个口,中间一条狗。相信学生会快乐地记住“器”字。在教学中还可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可让学生在辩论中领悟课文的真谛: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都源于父母对儿子的爱。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不妨将“三顾茅庐”、“借东风”、“舌战群儒”等讲给学生听,这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三、让爱转化为快乐学习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所以,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学生对你反感,即使你把课设计得再漂亮,他们也会不屑一顾的。但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你,这也是一门学问。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热爱语文,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用自己的专业魅力影响学生。其次,热爱语文教学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实现师生共同享受语文学习乐趣的目的。小学生乐于举手发言,又难免出现错误和不足。对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教。微笑的眼神、激励的评价、幽默的语言,都会让整个课堂其乐融融。教师要对每位学生有信心,要相信他们都是可塑之才。这样,老师在课堂上才会用期待的眼神暗示学生,才会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到快乐幸福,才会把老师的期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善待错误,将快乐的课堂进行到底。
“课堂就是个犯错误的地方”对此,一线的教师都深有体会。如何善待学生的错误?是能否将快乐的课堂教学进行到底的关键。 善待错误是大爱,能容错是一种胸襟 在学生有了过失或错误时,我们不妨换一种声音,用一个博大的胸襟善待错误的学生,以一种崇高的人格魅力纠正学生的错误,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学生的错误。我们来看看一位老禅师的做法: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像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弟子的心情,在这种包容和善待的无声的教育中,弟子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看来和风细雨比电闪雷鸣更有效,因为“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轻轻地一句话,看起来很容易说出,但具体落到我们每个人身上,也许就不容易了。不容易就在于我们常常认为宽容学生的错误是一种软弱,是一种妥协,是一种对他的纵容。其实,一个懂分寸的人是不会被纵容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尺度。这种真正的宽容和善待来自教师博大的胸襟。孩子们是犯了错误,但犯错误不等同于犯罪,教师应是他们的朋友,绝不能把自己摆在学生敌人的位置上。我们应该持一颗宽容之心,学会包容、善待他们,用爱支撑师生共架的心之桥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充满爱心,真心善待每一个犯错误的学生。相信宽容会让师生关系更融洽,会像春风细雨润物细无声,善待错误才能将快乐的课堂进行到底。
总之,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他的课才会被学生接受,才能诠释语文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快乐灵活多样动力善待错误爱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到“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兴趣哪里来?快乐是源泉。古人提倡“寓教于乐”,在语文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呼唤快乐的语文课堂。什么是快乐?快乐不仅仅是课堂表面上的那种活跃,而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命需求。快乐的语文课堂应追求语言的诗意幽默、思维的灵动与碰撞、情感的交融和个性的张扬。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堂快乐起来呢?
一、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赞可夫认为:“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只有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才能更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师生关系最为重要。首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喜欢教师在课堂上尊重自己。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真诚和真情温暖每颗童心,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让他们处于快乐、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其次,教师在课堂中要富于激情,语言要生动形象,而且要富有启发性和幽默感。教师还要善于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桂林山水风景的片段,在舒缓、优美的音乐中,师生共同徜徉在优美的桂林山水中,再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美美地朗读课文,走进学习的情境。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快乐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是否高效?要看学生是否都快乐投入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产生的求知欲与热情,是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愉悦因素,把死教材教活,激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现代诗歌可引导学生配乐朗诵;优美抒情的散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录像,将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还可让学生撰写导游稿,争当小导游。在教学故事性强的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表演、讲故事等方法。如教学《将相和》时,可让学生自导、自演课本剧,表演可以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学生在排练课本剧的过程中揣摩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弄清当时的历史背景,深刻认识到西门豹的机智、勇敢。在教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时,可多采用游戏活动,如摘苹果、开火车、猜字谜,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如教学“器”字时,这个字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较为复杂、不易记。教师在教学时可出一谜语:上下两个口,中间一条狗。相信学生会快乐地记住“器”字。在教学中还可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可让学生在辩论中领悟课文的真谛: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都源于父母对儿子的爱。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不妨将“三顾茅庐”、“借东风”、“舌战群儒”等讲给学生听,这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三、让爱转化为快乐学习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所以,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学生对你反感,即使你把课设计得再漂亮,他们也会不屑一顾的。但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你,这也是一门学问。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热爱语文,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用自己的专业魅力影响学生。其次,热爱语文教学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实现师生共同享受语文学习乐趣的目的。小学生乐于举手发言,又难免出现错误和不足。对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教。微笑的眼神、激励的评价、幽默的语言,都会让整个课堂其乐融融。教师要对每位学生有信心,要相信他们都是可塑之才。这样,老师在课堂上才会用期待的眼神暗示学生,才会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到快乐幸福,才会把老师的期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善待错误,将快乐的课堂进行到底。
“课堂就是个犯错误的地方”对此,一线的教师都深有体会。如何善待学生的错误?是能否将快乐的课堂教学进行到底的关键。 善待错误是大爱,能容错是一种胸襟 在学生有了过失或错误时,我们不妨换一种声音,用一个博大的胸襟善待错误的学生,以一种崇高的人格魅力纠正学生的错误,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学生的错误。我们来看看一位老禅师的做法: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像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弟子的心情,在这种包容和善待的无声的教育中,弟子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看来和风细雨比电闪雷鸣更有效,因为“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轻轻地一句话,看起来很容易说出,但具体落到我们每个人身上,也许就不容易了。不容易就在于我们常常认为宽容学生的错误是一种软弱,是一种妥协,是一种对他的纵容。其实,一个懂分寸的人是不会被纵容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尺度。这种真正的宽容和善待来自教师博大的胸襟。孩子们是犯了错误,但犯错误不等同于犯罪,教师应是他们的朋友,绝不能把自己摆在学生敌人的位置上。我们应该持一颗宽容之心,学会包容、善待他们,用爱支撑师生共架的心之桥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充满爱心,真心善待每一个犯错误的学生。相信宽容会让师生关系更融洽,会像春风细雨润物细无声,善待错误才能将快乐的课堂进行到底。
总之,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他的课才会被学生接受,才能诠释语文教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