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绿荫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荫”一词,在词典中释义为:“大树枝叶形成的荫蔽,比喻长辈对晚辈的庇护。”长辈如荫,子女只需于绿荫下享受清凉。殊不知,遮风挡雨的绿荫,也隔绝了阳光。
  走出绿荫,日光倾城。
  凡人,必须成长。成长路上,风雨必不可少。躲进绿荫,自无风雨侵扰,却也触不到温暖阳光,绿荫只是颐养休憩站,毫无成长的艰辛,永驻绿荫下,永远无法长大成人。
  中国式家庭是当之无愧的“绿荫模式”。两代人的殷切期望压在孩子身上,这也意味着一棵参天大树压在孩子头顶。孩子固然幸福,因为有绿荫庇佑;但又何其不幸,因为正茁壮成长的小苗被剥夺了经风雨见世面的机会。长辈们无微不至,殷勤周到,孩子稍不顺心便如临大敌无所措手足。离开绿荫的庇护,便一无所有。试问这般众星捧月的稚子,未来如何炼就铜枝铁叶?
  要前行,就不能迷恋绿荫。历史的伊甸园中绿荫遮地,有太多人在绿荫下安乐享受,又仓皇逝去。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深恐其继承人受藩王之乱,遂将兄弟们或杀或流放,极少一部分分配到了偏远之地。在一次与太子对话中,他捡了根荆条给太子,太子畏痛不敢伸手,太祖道:“我把刺都拔去,你就好拿了。”此后,太子自觉高枕无忧,如温室花朵。然而朱元璋在拔去尖刺的同时,也拔去了太子帝王路上披荆斩棘的胆识。果然,靖难之役,他那懦弱无知的继承人将龙椅拱手献出。
  无独有偶。三国时期,刘备临终将阿斗托付于孔明,云:“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句话后来成了刘禅一生的束缚,将他束缚成“扶不起的阿斗”。史书记载,刘禅本也是有志青年,却因父亲的“唯相父之言是听”而束手束脚,诸葛孔明又是位极细致周全的“管家”,不仅管政事,还管宫中之事,最后演变成“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朝政上几乎没后主什么事,留给他的就只剩斗鸡饮酒声色犬马了。岁月会磨去一个人的志向与野心,刘禅纵有经天纬地的治世之能,在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保护之下,也早被磨灭殆尽。最终导致他站在司马朝廷中,说出史上最没心没肺的六个字:“此间乐,不思蜀!”
  如此种种,皆“绿荫”之过。
  古人若此,今人又如何?高材生见到鸡蛋竟不知何物,称“只吃过妈妈做的煎鸡蛋”。何其悲哀——塞满知识的大脑,没有基本生活常识!这就是“祖国的花朵”,在“贵族风”的熏染下终成“温室娇花”。走不出绿荫,便永远无法伸手拥抱艳阳。
  我们是否应该反躬自问,为何我们培养出来的新时代精英寥寥无几,却有大批大批的高分低能者?
  百年前,梁启超振臂高呼:“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观今日我中华少年,走出“绿荫”已迫在眉睫,莫让梁公的满腔豪情湮灭在“绿荫”遮覆之中!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预习导学案运用于教学,能够发挥先学后教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在预习导学案的引导下,以预习为学习任务,深入学习探究课程知识重点和难点,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该模式的运用就是根据课程内容教学要求,按照任务型教学原则和自主探究思考方式,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作用,深化理解感悟课程语言知识,以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 导学案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