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对脐带血认知度和捐献意愿的现状调查。 方法:自制问卷,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200名大学生进行脐带血捐献意愿和认知度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信息提取和分析。 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有45.32%大学生同意捐献脐带血,24.19%表示不愿意捐献,而30.49%大学生保留意见;22.37%大学生了解一点脐带血的知识,75%大学生基本不了解脐带血相关知识,2.63%表示比较了解。
关键词:脐带血 认知度 捐献 现状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我校下沙校区随机抽取180名在校大学生,其中医学类学生90名,非医学类90名,大一至大三每个年级30名。
2、调查工具:本研究采用自编的 "高校大学生脐带血认知度和捐献意愿的现状调查"问卷,在设计问卷前查找资料确定问卷内容,在正式调查前研究者选择了15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的预调查,通过预调查反应出的问题进行问卷的修改,经过3次修改后完成投入调查的问卷。内容包括:①被调查对象的一般信息(匿名);②对脐带血的认知情况及捐献态度;③影响捐献意识的相关因素;④对脐带血捐献的建议。
3、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匿名答卷方式,问卷由调查者当场发放回收。
4、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处理方法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2013年4月,随机抽样调查180名对象,共发放问卷180份,收回答卷180份,有效答卷18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其中,医学专业学生和非医学专业学生各占25%,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各占1/3。
1、不同类别大学生对脐带血认知度的现状的调查结果
2、获取脐带血有关知识途径的调查结果
3、不同类别大学生对捐献脐带血态度的调查结果
三、讨论与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对脐带血捐献的基本认知情况,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今后的捐献意愿。
(1)加强学校基础宣传普及工作和新闻媒体宣传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校大学生对于脐带血的认知度比较低,如何提高他们对脐带血知识的了解是一个关键。我们可以发挥学校课程特色,开展有关脐带血知识方面的选修课,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知识,扩大知识面,增加了解度。讲座也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宣传方式,我们可以与浙江省血液中心的相关部门联系,广泛开展有关脐带血捐献的系列讲座,邀请有关专家老师前来分享经验,从而扩大影响力,提高认知度。还可以利用展板来对脐带血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宣传,学校还配备有现金的电子宣传设备,电子显示屏和图书馆的自动显示屏以及数字网络电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我校大学生的认知度。
有关部门机构可以提供一个专门的平台供给我校大学生了解脐带血资讯。设计脐带血专区,建立专题自由讨论区,通过在线讲解以及在线交流等形式新颖的方式来吸引我校大学生的关注度。同时可以网上竞赛,通过参与脐带血问答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兴趣。
(2)提高脐带血采集质量,加速脐带血技术发展
脐带血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脐带血的采集、保存、运输等环节要严格按要求以提高脐带血采集质量。准确掌握采集脐血的时机,筛选捐献者的条件[1]成了关键点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快脐带血应用技术的提高。脐血中造血干细胞的绝对值偏低,限制了其在。成年患者中的使用,且移植失败和植入延迟较为常见。具有潜在的遗传性疾病可能性。需1次植入成功,一旦移植失败或原病复发将失去追 加采集输注供者造血干细胞的补救机会[2]。加快脐带血在临床上的应用技术,使脐带血更加广泛地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为脐血库的加速建立提供动力。
(3)脐带血捐献以自愿、无偿为原则
脐带血捐献应当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公民享有捐献或者不捐献脐带血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迫、欺骗或者利诱他人捐献脐带血。
(4)脐带血捐献中高度重视法律伦理问题
大部分医务人员及脐带血库代表在热心推广与应用这一新技术过程中,往往忽视医学伦理学问题[3]。因此在脐血采集过程中,采集者对有关法律伦理问题要高度重视,要充分尊重产妇及其丈夫的选择知情权,并且对保存脐带血提供者的资料设置相应的保密措施,如收集信息时产妇与其丈夫分开询问,设立独立资料库,供者资料(除检验结果外)不得向接受移植者和院方提供等。
(5)不仅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宣传,更要加强对公众宣传力度
虽然我国的脐带血捐献早就已经陆续开展了,但是相关的宣传工作到目前为止仍然不到位。这主要体现在宣传内容的缺失、宣传范围的狭窄和宣传途径的单一。首先,我国的相关宣传只是简单的告诉公众我们应该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应该伸出友爱之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患者,但是对于脐带血捐献的很多医学知识就忽略带过,这不利于消除公众对捐献的不信任感。其次,我们的宣传覆盖范围较小,目前宣传的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然而,与城市居民相比,大学生思想比较开放,可以抓住这个特点进行宣传。最后,我国脐带血捐献的宣传方式较为单一,多数是依靠某个组织不定时的在街上摆放展板或发放宣传资料。这种宣传方式缺乏效果和持续性。
(6)构建脐带血捐献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对供者捐献行为的肯定与表彰,让供者及其家属充分感受到社会对其行为的认可,确信其选择是正确的、高尚的、值得人们去学习的。有关学者曾对影响我国公众捐献意愿的相关因素做过调查,结果有87.96%的受访者认为适当的激励可以促进供者的捐献意愿转化为实际的捐献行动。由此可见,适当的激励机制对鼓励妈妈分娩后捐献脐带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7)借鉴国外在器官捐献管理体系方面的成功经验。 目前,纵观世界各国家的器官移植和捐献体系,虽然各国都有自身的特点,但总体而言,美国的体系结构较为先进和完善,值得我们借鉴。
(8)加大公共脐带血库建设投入,避免公共库低水平维持的现状
我国共脐带血库储存仅为美国十分之一。虽然经过10年左右建设,我国公共脐带血库中已经储存了3万到5万份,私人库由于更具商业价值储存了约50万份。但在美国,公共库存量超过30万份,私人库约有100万份。同时美国每年使用库存量为2000多份,而我国只有几十份。加快脐血库的建立成为了我国脐带血发展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9)在脐带血捐献宣传中对宣传体系构建的思考
笔者认为,做好宣传工作需充分调动和利用其他各种社会力量,脐带血捐献宣传组织至少应该包括三个部门:红十字会→学校→学院。红十字会是总负责部门,就是直接宣传。学校的宣传主要体现在校园里的总体宣传工作,具体地承担脐带血捐献宣传工作,定期进行脐带血知识和捐献的宣传讲座,定期在校园内发放宣传材料等。
同时,我们应该把捐献宣传工作深入到各个高校中去。学生阶段是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阶段,并且也是容易摒弃传统观念,接受新思想的年龄。如果对他们加大宣传力度,让他们认识到脐带血捐献是助人为乐的善举,那么从长远来看,我国的脐带血捐献数量应该会呈现向上的趋势。
捐献宣传方式应走多元化路线,借鉴英国在学校中提倡讲授有关捐献的知识,并把相关知识写入教科书的做法,我们应该将脐带血知识和捐献的相关医学知识纳入医学课本。
四、结论
脐带血捐献用于医学科研,是造福人民、奉献社会的一种善举。通过调查高校大学生对脐带血的认知态度以及其捐献意愿,希望可以使我省脐带血捐献工作更加有力的开展,从而有助于解决我省脐带血储存资源缺乏问题。关于我校大学生的脐带血捐献意识现状的研究,笔者的思考还很肤浅,提出以上意见,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够促进脐带血捐献事业的发展,从而使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更好地造福人民。
参考文献
[1][3]潘继红,何秀玲,邹文霞.高脐带血采集质量的策略及意义[J]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5,27
[2] 李芳兰..脐带血干细胞的基础与临床应用[M]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2,12(43)
[4] 张巧玲,覃莉珍.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1(101)
[5] 马秀峰,杨敏,马秀明. 脐血采集中的伦理法律问题及护理对策[M] 中华护理杂志,2004,3,39(3)
关键词:脐带血 认知度 捐献 现状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我校下沙校区随机抽取180名在校大学生,其中医学类学生90名,非医学类90名,大一至大三每个年级30名。
2、调查工具:本研究采用自编的 "高校大学生脐带血认知度和捐献意愿的现状调查"问卷,在设计问卷前查找资料确定问卷内容,在正式调查前研究者选择了15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的预调查,通过预调查反应出的问题进行问卷的修改,经过3次修改后完成投入调查的问卷。内容包括:①被调查对象的一般信息(匿名);②对脐带血的认知情况及捐献态度;③影响捐献意识的相关因素;④对脐带血捐献的建议。
3、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匿名答卷方式,问卷由调查者当场发放回收。
4、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处理方法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2013年4月,随机抽样调查180名对象,共发放问卷180份,收回答卷180份,有效答卷18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其中,医学专业学生和非医学专业学生各占25%,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各占1/3。
1、不同类别大学生对脐带血认知度的现状的调查结果
2、获取脐带血有关知识途径的调查结果
3、不同类别大学生对捐献脐带血态度的调查结果
三、讨论与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对脐带血捐献的基本认知情况,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今后的捐献意愿。
(1)加强学校基础宣传普及工作和新闻媒体宣传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校大学生对于脐带血的认知度比较低,如何提高他们对脐带血知识的了解是一个关键。我们可以发挥学校课程特色,开展有关脐带血知识方面的选修课,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知识,扩大知识面,增加了解度。讲座也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宣传方式,我们可以与浙江省血液中心的相关部门联系,广泛开展有关脐带血捐献的系列讲座,邀请有关专家老师前来分享经验,从而扩大影响力,提高认知度。还可以利用展板来对脐带血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宣传,学校还配备有现金的电子宣传设备,电子显示屏和图书馆的自动显示屏以及数字网络电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我校大学生的认知度。
有关部门机构可以提供一个专门的平台供给我校大学生了解脐带血资讯。设计脐带血专区,建立专题自由讨论区,通过在线讲解以及在线交流等形式新颖的方式来吸引我校大学生的关注度。同时可以网上竞赛,通过参与脐带血问答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兴趣。
(2)提高脐带血采集质量,加速脐带血技术发展
脐带血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脐带血的采集、保存、运输等环节要严格按要求以提高脐带血采集质量。准确掌握采集脐血的时机,筛选捐献者的条件[1]成了关键点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快脐带血应用技术的提高。脐血中造血干细胞的绝对值偏低,限制了其在。成年患者中的使用,且移植失败和植入延迟较为常见。具有潜在的遗传性疾病可能性。需1次植入成功,一旦移植失败或原病复发将失去追 加采集输注供者造血干细胞的补救机会[2]。加快脐带血在临床上的应用技术,使脐带血更加广泛地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为脐血库的加速建立提供动力。
(3)脐带血捐献以自愿、无偿为原则
脐带血捐献应当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公民享有捐献或者不捐献脐带血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迫、欺骗或者利诱他人捐献脐带血。
(4)脐带血捐献中高度重视法律伦理问题
大部分医务人员及脐带血库代表在热心推广与应用这一新技术过程中,往往忽视医学伦理学问题[3]。因此在脐血采集过程中,采集者对有关法律伦理问题要高度重视,要充分尊重产妇及其丈夫的选择知情权,并且对保存脐带血提供者的资料设置相应的保密措施,如收集信息时产妇与其丈夫分开询问,设立独立资料库,供者资料(除检验结果外)不得向接受移植者和院方提供等。
(5)不仅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宣传,更要加强对公众宣传力度
虽然我国的脐带血捐献早就已经陆续开展了,但是相关的宣传工作到目前为止仍然不到位。这主要体现在宣传内容的缺失、宣传范围的狭窄和宣传途径的单一。首先,我国的相关宣传只是简单的告诉公众我们应该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应该伸出友爱之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患者,但是对于脐带血捐献的很多医学知识就忽略带过,这不利于消除公众对捐献的不信任感。其次,我们的宣传覆盖范围较小,目前宣传的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然而,与城市居民相比,大学生思想比较开放,可以抓住这个特点进行宣传。最后,我国脐带血捐献的宣传方式较为单一,多数是依靠某个组织不定时的在街上摆放展板或发放宣传资料。这种宣传方式缺乏效果和持续性。
(6)构建脐带血捐献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对供者捐献行为的肯定与表彰,让供者及其家属充分感受到社会对其行为的认可,确信其选择是正确的、高尚的、值得人们去学习的。有关学者曾对影响我国公众捐献意愿的相关因素做过调查,结果有87.96%的受访者认为适当的激励可以促进供者的捐献意愿转化为实际的捐献行动。由此可见,适当的激励机制对鼓励妈妈分娩后捐献脐带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7)借鉴国外在器官捐献管理体系方面的成功经验。 目前,纵观世界各国家的器官移植和捐献体系,虽然各国都有自身的特点,但总体而言,美国的体系结构较为先进和完善,值得我们借鉴。
(8)加大公共脐带血库建设投入,避免公共库低水平维持的现状
我国共脐带血库储存仅为美国十分之一。虽然经过10年左右建设,我国公共脐带血库中已经储存了3万到5万份,私人库由于更具商业价值储存了约50万份。但在美国,公共库存量超过30万份,私人库约有100万份。同时美国每年使用库存量为2000多份,而我国只有几十份。加快脐血库的建立成为了我国脐带血发展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9)在脐带血捐献宣传中对宣传体系构建的思考
笔者认为,做好宣传工作需充分调动和利用其他各种社会力量,脐带血捐献宣传组织至少应该包括三个部门:红十字会→学校→学院。红十字会是总负责部门,就是直接宣传。学校的宣传主要体现在校园里的总体宣传工作,具体地承担脐带血捐献宣传工作,定期进行脐带血知识和捐献的宣传讲座,定期在校园内发放宣传材料等。
同时,我们应该把捐献宣传工作深入到各个高校中去。学生阶段是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阶段,并且也是容易摒弃传统观念,接受新思想的年龄。如果对他们加大宣传力度,让他们认识到脐带血捐献是助人为乐的善举,那么从长远来看,我国的脐带血捐献数量应该会呈现向上的趋势。
捐献宣传方式应走多元化路线,借鉴英国在学校中提倡讲授有关捐献的知识,并把相关知识写入教科书的做法,我们应该将脐带血知识和捐献的相关医学知识纳入医学课本。
四、结论
脐带血捐献用于医学科研,是造福人民、奉献社会的一种善举。通过调查高校大学生对脐带血的认知态度以及其捐献意愿,希望可以使我省脐带血捐献工作更加有力的开展,从而有助于解决我省脐带血储存资源缺乏问题。关于我校大学生的脐带血捐献意识现状的研究,笔者的思考还很肤浅,提出以上意见,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够促进脐带血捐献事业的发展,从而使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更好地造福人民。
参考文献
[1][3]潘继红,何秀玲,邹文霞.高脐带血采集质量的策略及意义[J]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5,27
[2] 李芳兰..脐带血干细胞的基础与临床应用[M]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2,12(43)
[4] 张巧玲,覃莉珍.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1(101)
[5] 马秀峰,杨敏,马秀明. 脐血采集中的伦理法律问题及护理对策[M] 中华护理杂志,2004,3,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