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立大会纪要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in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月18日,《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中华医学会罗玲副秘书长、杂志社姜永茂社长兼总编辑百忙之中亲自参加,第四届编委会全体成员和部分老编委100余人参会.本次会议既是编委换届会,也是《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工作会.罗玲副秘书长和姜永茂社长在致辞中向为杂志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所有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向新组建的第四届编委会全体委员表示热烈祝贺。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弹簧圈近端辅助Onyx胶栓塞技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应用弹簧圈近端辅助Onyx胶栓塞技术治疗的脑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22例畸形共接受31次栓塞治疗,每例畸形团平均注射Onyx胶6.1 ml(1.5~16.0 ml).畸形团平均闭塞率达96.7%.18例通过血管内治疗完全闭塞.发生操作相关并发症1例,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失.随访期间患者
颅内复杂动脉瘤破裂出血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手术夹闭及介入栓塞均有较大难度.血管内支架在颅内的成功应用,使宽颈或不规则形状等复杂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成为现实.河南省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56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MCAa)占全脑动脉瘤的15% ~ 30%,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脑动脉瘤之一.由于手术野比较浅,与其他部位的脑动脉瘤手术相比,效果好.但是,大脑中动脉担负着比较大的脑供血范围,患者术后的功能预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手术技巧[1].根据手术结果回顾性分析,虽然MCAa手术致术后出血的机会存在,但是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常为脑梗死.
期刊
目的 探讨耳前直切口经颞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海绵窦区脑膜瘤的疗效.方法 总结耳前直切口经颞下入路外科手术切除的36例海绵窦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肿瘤24例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随访期为6~30个月,肿瘤全切除的24例随访期间2例有复发,行伽马刀治疗;8例近全切除患者术后临床观察,6例肿瘤进展行伽马刀治疗;4例大部切除的患者术后均行伽马刀治疗,2例肿瘤无明显进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成为垂体腺瘤外科手术治疗的首选[1-3].准确定位鞍底是本入路的关键,而蝶窦及鞍底形态变异很大,且与肿瘤大小及生长方向等因素有关,当遇到鞍底无明显凸起或存在结构复杂的蝶窦内分隔等情况时,准确的定位鞍底较为困难,术中X线透视及术中导航技术应用有助于鞍底的定位[4],但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讨论了进入蝶窦后与鞍底定位有关的解剖标志,应用这些定位标志能迅速、准确的定位鞍
期刊
目的 评价Solitaire AB支架在辅助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9例,其中后交通动脉动脉瘤4枚,眼动脉段动脉瘤3枚,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枚,大脑中动脉动脉瘤2枚.结果 所有的支架均成功放置.9例中完全栓塞6例,瘤颈残留3例.术中无动脉瘤破裂.全部患者随访8 ~13个月,无再出血病例,其中7例获得影像学随访,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或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创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重型颅脑创伤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形成、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脑缺血缺氧、严重脑挫裂伤等是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术中过度通气、彻底清除颅内血肿及挫伤坏死的脑组织以缓慢降低颅内压,是防治术中脑膨出的有效措施.本组死亡25例(45%),存活者于术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标准进
患者 女,47岁.因“头痛、头晕,右眼视力进行性下降2个月”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存在,右眼视力0.6,左眼视力1.0,对光反射存在,颈软,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颅脑CT示鞍区占位性病变,颅脑MRI显示鞍区囊性占位性病变(图2,3).入院诊断:鞍区蛛网膜囊肿、脑积水.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在全麻下行右侧翼点开颅鞍区蛛网膜囊肿切除术,术中见鞍区第1、2间隙及
期刊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治疗结节性硬化症合并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介绍该领域的相关进展.方法 对4例使用雷帕霉素治疗的结节性硬化症合并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进行总结分析.1例合并面部血管纤维瘤、癫痫及肾脏病变;1例合并癫痫、躯干白斑;1例合并面部血管纤维瘤及肾脏病变;1例为既往术后残留合并有面部血管纤维瘤、肾脏病变,均采用口服雷帕霉素治疗.结果 4例患者中3例颅内肿瘤明显
目的 探讨应用弥散张量成像进行脑神经(CNs)纤维束示踪、可视化重建的可行性,并尝试将其应用于颅底肿瘤术前规划.方法 利用3.0T磁共振对10例健康志愿者,10例颅底肿瘤患者进行稳态采集快速成像、弥散张量成像扫描,3D Slicer软件完成脑神经纤维示踪、重建,病变患者重建肿瘤三维影像,通过手术观察及神经电生理监测确认脑神经的位置.结果 CNⅡ、Ⅲ、Ⅴ、Ⅵ、Ⅶ~Ⅷ、Ⅹ、Ⅻ成像良好,肿瘤、水肿与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