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来源 :中国果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gmtg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通知,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21年1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足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传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挖掘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价值已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趋势.
其他文献
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园林中重要的建筑形式,亭是构成中国传统园林完整性的桥梁之一,赋予了苏州古典园林品之不尽的美,使得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巧妙而融洽.以拙政园、网师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等5座苏州古典园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亭的景观应用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得出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亭选址得宜、造型典雅、题名精妙、造景巧妙,是园林空间中的点睛之笔.
探讨将张謇精神、江海文化融入南通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促进产业间的不断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模式.在南通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上需要高质量、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可借鉴其他地区的优秀案例,分别从与滨江“森林”生态文化、南通近代建筑文化、工业遗迹文化、农耕采摘文化、江海文博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融合的多种路径进行阐述,寻求与凸显张謇精神、弘扬江海文化的品牌意识的结合点,为实践提供指导意义.
本地早蜜橘(Citurs suceosa Hort.ex Tanaka)原产黄岩,是具有黄岩地方特色的优质柑橘品种,主要种植于永宁江两岸平原地带,栽培历史200余年,因味甜少酸,汁多化渣,风味独特,名扬四方,“为黄岩橘中品质之最佳者”,曾多次获得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和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1,2].日本专家研究发现黄岩蜜橘果实中含有大量色素β-玉米黄质,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3].
期刊
近年来,我国葡萄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葡萄产量达到1419.54万t,同比增长3.87%.目前我国葡萄产区品质不高且上市时间集中,造成季节性、地区性过剩.如果能提高葡萄品质、促进葡萄提前进入市场将会给种植者带来更好的收益.为此,2019采用铺设不同反光膜,研究其对葡萄品质的影响,结果为美国特卫强反光膜和国产银黑双面膜光照反射率明显高于国产黑白双面膜;美国特卫强反光膜对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提升效果高于国产黑白膜.为探明反光膜铺设时间,2020年开展了不同铺设时间、不同规格的国产银黑双面反光膜对葡萄
期刊
以天长市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项目为研究背景,设计时对下部的超长混凝土结构和上部钢罩棚结构进行了重力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计算,同时对超长混凝土结构 补充了温度应力计算,给出了减少结构裂缝的设计和施工措施.对上部的大悬挑管桁架结构补充了结构整体屈曲分析,研究分析了相贯节点的加强构造措施,并对复杂铸钢节点补充了应力分析,确保了结构设计安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江油市长钢一分厂作为三线建设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与见证者,为地方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论述江油长钢厂三线建设中的历史背景和空间构成要素,引入空间句法理论,对一分厂的文化物质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
研究将城市修补理念融入旧工业基地(以郑州国棉厂地块为例)改造中,既强调了历史的传承,又通过对城市文脉的修复和织补激发出国棉厂地块蕴藏的活力.结合郑州国棉厂社区目前现在和未来发展趋势,把握正确的改造方向,在城市修补理念指导的整体改造思路下,通过对使用功能、人群以及特色空间的织补实现国棉厂的更新.最后,针对郑州国棉厂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提出简单的构想和发展建议.
滨水作为水陆结合部,是城市发展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内涵与技术措施,结合珠三角城市群滨水景观现状与问题,阐述珠三角城市群滨水区景观的规划原则、植物生态群规划、滨水空间的处理,提出了进行水生态循环、提升景观价值、优化地面结构、生态驳岸修复、信息化系统化建设等具体实施方略,打造珠三角生态景观特色廊道,助力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
运河沿岸城市在形态、肌理、城市面貌等反映的城市文化,呈现出越来越趋同的发展态势,承载着城市文化和历史的工商业建筑的保护再利用,对恢复无锡城市文化底蕴,塑造城市个性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深入挖掘文化基因,从典型案例向运河沿岸的整体研究,为工商业建筑遗产保护再利用开拓新思路,为城市文化基因的传承、历史记忆的恢复以及地方特色的塑造提供参考.
城市滨水区因其独特的空间特征,具有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等多重价值,在我国存量规划的大背景下,滨水空间更新不仅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针对我国滨水空间的现有问题,从文化挖掘、保护与传承的视角,探索特色化滨水空间的更新路径,并以兰州黄河风情线为例,结合国内外实践案例相关经验,总结出适合兰州滨水空间的可持续更新策略,为我国其他城市滨水空间更新提供思路和可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