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展示人类生存状态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生存空间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每一个人,甚或每一个民族,都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无论是外在的物化的东西,还是内在的精神层面或者文化层面。我们的祖先也许从前发出过很强的声音,创造出璀璨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但今天,过度的商业和物化,会不会让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逐渐消耗殆尽?世界山地纪录片节为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迪。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示,以展现真实为本质,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电影的诞生便始于纪录片的创作。
  2008年9月,青海省在举办国际摄影节的同时,组织并发起了一个全新的“纪录片节”——世界山地纪录片节,它是三江源国际摄影节活动的拓展和提升。
  提出“山地”这个概念是基于对山地文化及山地大环境变化提出的文化理念。全世界除海洋外,陆地面积中山地的比重非常大,全世界的山地国家和民族一直在创造着山地的历史。而青海省,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是文化方面还是地域方面都符合“山地”的理念。
  青海省委、省政府研究发现,世界上目前还没有一个针对“山地”纪录片这一主题而搭建的国际性展示与交流的平台。而地处世界屋脊、群山之巅的中国青海,在举办这一活动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自然生态方面看,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作为当前公认的世界四大超洁净地区之一,它的物种的原生态价值具有国际性影响;从历史文化方面看,青藏高原作为黄河、长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黑河等著名江河的发源地,它对亿万人生存环境和对东方文明诞生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作为多民族共生、多宗教共存、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舞台,它对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深远。这样一片充满神性的山水、这样一些深受神灵保佑的生灵、这样一种在神奇中延续的生活对山地纪录片创作的价值和诱惑当然也可想而知。这是一个深邃广阔的秘境,而人们对它的认识、记录和讲述还远远不够。
  在相关部委和地区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9月,青海省成功举办了“2008中国(青海) 三江源国际摄影节暨世界山地纪录片节”,并以此为平台,成功展示了青海省作为山地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开幕式邀请了本次活动主办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摄影家协会、青海省人民政府的相关领导出席。这次活动由以下七部分组成:
  
  高峰论坛
  
  本次活动邀请了多个山地国家、地区共同参加,展播各国、各地区的山地纪录片影视精品,围绕“山地世界、人与自然、多元文化的共享与传承”主题,讨论山地保护和发展,推动山地环保、经济、文化的综合发展。论坛突出了青藏高原地域特点,特别是围绕青海的自然地理和民族文化的优势展开了研讨。共有22个国家的342部纪录片参加评奖。评委中既有国际纪录片制作、评奖的著名评委,也有国内纪录片制作、管理方面的权威人士加盟。
  


  高峰论坛体现了国际性、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是一次纪录片界交流的盛会。活动在青海省首次采用了同声传译设备,可以说是青海省近些年举办的最大规模、较高规格的国际论坛活动之一。活动共邀请了12个国家的40位海外嘉宾来到青海,另外荷兰、希腊、瑞士、津巴布韦、美国、瑞典、罗马尼亚、新西兰等国驻华使馆大使及文化参赞也参加了本次活动,国内纪录片界共200余人参加论坛,有包括吉狄马加副省长在内的9名嘉宾做了主题发言。此次高峰论坛征集了海内外的50余篇高质量专业论文,并印制成册,极具学术参考价值。
  
  纪录片交易
  
  活动邀请了国内外纪录片投资和电视播放机构参展,旨在搭建平台,让更多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电视机构进行交流,创造国际购片机构和中国制片机构直接对话的机会,让中国纪录片以各种方式走出国门。活动期间,共有30余家国内、国外机构等参加了展示。可以说。纪录片节是纪录片的聚会,是纪录片创作者的聚会,也是纪录片经营者的聚会,这个聚会,是一个纽带,将一个个点,连成一条条线,它联接着作品与作品、创作与创作、市场与市场。
  
  优秀山地纪录片展播
  
  节前向国内外广泛征集山地题材纪录片,并选取若干优秀影片在节会前后通过省、市电视台、市内影剧院、大专院校和展馆播放。
  
  “玉昆仑奖”国际纪录片评选
  
  该活动组织了一大批相关专业人员对优秀山地题材影视作品进行评选。奖项设置共分三大类,二十一个单项奖,分别是:
  社会类:
  社会类纪录片大奖、最佳长纪录片奖、最佳短纪录片奖、评委特别奖、最具社会关注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
  人文类:
  人文类纪录片大奖、最佳长纪录片奖、最佳短纪录片奖、评委特别奖、最具人文关怀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
  自然及环境类:
  自然及环境类纪录片大奖、最佳长纪录片、最佳短纪录片、评委特别奖、最具环境保护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
  2008世界山地纪录片节“玉昆仑奖”的评委分别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和国内纪录片界。颁奖采用了“昆仑玉”奖杯做为奖品,突出了青海省积极宣传昆仑玉的外宣思想。
  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343部作品参加了评选,国内(包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近280部,海外60余部,分别是意大利、澳大利亚、印度、日本、西班牙、德国、俄罗斯、新加坡、斯洛伐克、 美国、瑞典、比利时、乌兹别克斯坦、克罗地亚、加拿大、瑞士、不丹、新西兰等,范围广,规模大。这些作品中,西部电视台参评节目占海内外送评总数的51.6%,其中,西部电视台送评的人文类节目85部,占中国国内该类送评节目总数的72%;自然类节目24部,占中国国内该类送评节目的57.1%;社会类节目68部,占中国该类送评节目的61.3%。参评的作品可以反映出西部山地纪录片创作的活跃状态,西部纪录片制作人关注自己生活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社会生活,他们有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和艺术理想及追求。一直以来,西部山地纪录片的创作植根于西部广阔的大地。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多彩的民俗、美丽的自然环境,不仅仅吸引着西部本土人们的眼光,同时也强烈地吸引着外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兴趣。因此,西部山地纪录片的制作与发展在昨天、今天与未来都充满了无尽的诱惑,此次的世界山地纪录片节已经引起了艺术家们的广泛重视。
  


  
  纪录片异地采访创作
  
  在纪录片节正式开幕之前,青海已经组织国际影视机构、中央电视制作机构以及部分其他省市电视台进行异地采访创作活动。2008年8月上旬,国内10家省市电视台到青海的异地采访创作便已完成,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他们的拍摄内容和主题,重点反映了青海省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
  拍摄选题:
  1、中国最美的湖青海湖
  2、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
  3、彩虹的故乡(互助土族自治县)
  4、金色祁连
  5、浪漫金银滩
  6、高原奇葩热贡艺术
  7、碧水丹霞坎布拉
  8、玉出昆仑
  9、天下黄河贵德清
  10、循化撒拉族家园
  此项活动的创意点在于“异地采访创作”,成功利用了外地影视制作力量用不同角度拍摄了青海省积极向外推介的内容,并相继在各地电视台播出,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青海纪录片创作选题座谈会
  
  这次专题座谈,邀请了中外纪录片制片人、导演等与青海省、市、州、县电视台的相关人士进行了深入探讨。在繁荣青海省纪录片创作,利用纪录片的形式更好地反映青海人文、自然、地理的现状等议题上,与会人士广泛交换了意见,另外还商谈了在青海创作的选题计划以及一些合作拍摄项目。
  
  优秀纪录片赏析观摩会
  
  为丰富本次纪录片节活动内容,同时为参会人员提供交流、合作平台,在节会期间,组委会还组织播放了“玉昆仑奖”获奖作品,进行赏析观摩。受到与会人员的热烈欢迎。
  总的来说,“2008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活动借助并且充分发挥出了青海高原得天独厚的自然存在、人文积淀等资源优势,以众人之手树起一面具有号召意义的旗帜,进一步增进了当今世界对山地自然和山地文明的关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和多样性文化之间的对话沟通。
  作为青海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共同主办、国际与国内众多影视机构和艺术家共同参与打造的一个个性化文化品牌,今后青海省将每两年举办一届“世界山地纪录片节”。青海将在此平台上和全世界山地纪录片机构、包括独立制片人更多地联系和合作,通过这个窗口和镜头记录青海的历史、文化、人文习俗,与此同时,也使青海的纪录片制作能够有一个得到学习、提高的机会。我们相信,世界山地纪录片节将成为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纪录片艺术家们创作、研讨、和交流的最好平台之一。
其他文献
近日,“常州郑陆镇一个月招待中华烟2789包”的报道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常州市武进区委、区政府也分别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该乡镇机关75名干部主动以现金形式上缴150条发福利的中华香烟。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在“工作烟”问题曝光后,有关部门不回避不护短不狡辩,分别在第一时间做出了良性反应。这不失为一种积极负责认真的态度,让公众看到了一种痛改前非的姿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固然可怕
期刊
根据山东省农业厅对2008年全省三次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汇总情况进行的通报,威海市总合格率达到99.5%,居全省首位。这是自2007年省农业厅开展例行监测以来该市连续第二年取得全省第一的好成绩。(据《威海晚报》4月17日报道)  作为一名威海人,看到这样的报道当然会感到高兴甚至幸运。毕竟同省内其他地方比起来,起码说明咱们吃进嘴里的蔬菜要相对安全一些、放心一些。但在水土污染和农药使用无处不在的今天,
期刊
一个人能出书当然好,如果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写点美文出来娱乐读者自然是一件好事,假若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的文章波澜不惊,别人看了味同嚼蜡,那还是别出书为好。怕就怕没有自知之明,明明是一根“米米蒿”,楞把自己当成“灵芝草”,那就糟了,即使你皓首穷经,弄出来的也是“文化垃圾”。  我曾受命替人推销过几本书,第一次推销的是一位报社编辑的小说,另一次推销的是一位领导在报上发的几篇言论文章和几篇会议讲话
期刊
对“三聚氰胺”的“热骂”还未完全平息,又闻午餐肉中检测出了“瘦肉精”,以前这些连读书人都很少听说过的化学原料,现在我脱口就能说出几条用途和危害。我在与你们这些假冒伪劣产品地“亲密接触”中受益匪浅,感慨良多。特致信以表“谢意”!  首先,我“感谢”你们让我学到了许许多多新东西新知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从火腿里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中认识了苏丹红,从大米里认识了石蜡,从散装白酒中认识了工业
期刊
最近有两条与自行车有关的新闻:为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难题,武汉市青山区建成自行车免费租赁异地存取的出行系统。目前,活动试行已经半年,投放的1000辆自行车无一丢失和损毁;去年5月,杭州运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将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领域,破解交通末端“最后一公里”难题。由于收效不错,杭州准备增加投入自行车,使之达到5万辆。  应该说,城市为市民提供免费自行车租赁,确实极大的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也是
期刊
两位中国作家赴德访问反响热烈  应德国2009法兰克福书展组委会主席的邀请,由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国作家协会派遣,著名作家戴来、谭旭东近日在德国慕尼黑、纽伦堡、奥格斯堡、维尔茨堡和法兰克福等城市做了为期一周的巡回文学朗读和讲座活动,在当地反响热烈,颇受好评。  戴来是“70后”代表性作家,也是春天文学奖的首位获奖作家。她在德国朗诵的《甲乙丙丁》就是自己的作品。谭旭东是著名诗人和评论家,他的《重绘中
期刊
纪录片伴随着电影的产生而产生,并不断的发展。在过去的一百余年里,涌现出了一大批纪录片的经典之作,从美国人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到格里尔逊的《飘网渔船》;从苏联人维尔托夫的“真实电影”,到荷兰杰出的纪录片大师伊文思的《四万万人》,到上世纪60年代的《夏日纪事》《推销员》,一直到1972年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在中国拍摄的纪录片《中国》等等,无一不是纪录片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品。    客观叙述
期刊
摘 要:视觉传达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一直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依据指导原则和规划思路,整合课程体系,并强调教学内容安排要以“衔接性”为目标,全面把握课程的纵向、横向联系,总体设计、重点突破,形成了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课程执行方案。  关键字:视觉传达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衔接    教学内容的安排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环节,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
期刊
文化馆是县区群众文化的活动中心和龙头,也是构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  近几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继出台了“公共明珠镇创建工程”、村落文化“星光工程”及文化进百村等一系列举措。区文化馆作为实施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部门,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彰显公益特色,树立起在构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众形象。    一、坚持公益性办馆理念,立足为农村基
期刊
2008年6月14号,适逢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首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暨第五届民族文化旅游节在古城西宁隆重开幕。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宋秀岩,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丹增,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曲青山,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建军,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洛桑,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昂毛、副省长吉狄马加、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以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文化报社、中国歌剧舞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