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xy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惯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应试教育中的灌输式学习只能让学生厌倦学习,更谈不上良好习惯的养成。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逐渐养成良好习惯。在平时的语文课中,自学习惯的培养会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能够自己去探索、去辨析、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关键词】语文;习惯;乐学; 自学
  一、培养乐学的习惯
  如今的学生聪明、好胜、好奇、好问,酷爱刨根问底。这就为习惯的培养奠定了生理和心理基础。而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学习,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厌倦乃至学习效率低下。尤其是受“应试教育”影响的老师,一个劲地灌输,搞题海战术,搞机械重复地抄写,试卷一张又一张,使学生渐渐丧失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乐学语文的习惯,我做了如下尝试。
  首先,遵循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既了解他们的共性,又了解其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挖掘其内在兴趣。在语文课上,我经常采用一些激励性语言,不断地刺激学生学习。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的乐趣,慢慢形成习惯。
  其次,培养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主动进行学习。一句话,没有兴趣,学习习惯就无从谈起。在语文教学中,我常采用“揭示课题引趣法”、“剖析课文引趣法”、“结课引题法”、“朗读课文引起法”等,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还善于创设情境、创设机会,让儿童体验成功学习的甜头,像接受礼物那样接受新知识。
  二、培养自学的习惯
  语文自学习惯是在实践中养成的。小学生要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而这里的“实践”,就是“自学”。也就是说,自学的习惯是在自学的实践中养成的。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即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本领。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使学生逐步增益其智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然合度。”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小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我注重以下六种自学习惯的培养。
  1.预习的习惯。我从一年级新生开始,就着手进行预习习惯的培养——教给预习符号,提出预习要求,完成预习作业。每当预习一篇课文时,首先读通课文,并边读边画出生字和新词语,看看字形,想想意思,遇到不懂的在课文旁边打上问号。接着,汇报预习中学会的生字和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识字的习惯。为了走出长期以来“老师扶一扶,学生走一走;老师不扶,学生不走”的识字教字误区,我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我先让同学过好汉语拼音关,然后利用笔画规则、造字特点分析字形,识學生字,最后运用工具书释义、扩词,利用“田”字格规范书写。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和独立学习,学生养成了识字习惯能采用多种方法识字,不仅每篇课文中的生字能全部掌握,而且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也能主动掌握。识字能力提高了,反过来又增添了学习的兴趣。
  3.动口的习惯。在教学中,我注重从低年级开始,处处设置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有成功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表达和表现的欲望。同时,我还重视学生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表达机会,并在每节语文课前安排5~6名同学进行一分钟演讲,还制作“红花表格”激励学生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表达实践,获得成功的愉悦。
  4.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是一种科学的阅读习惯。一边动笔一边看书,可以延长集中精力的时间,同时可以促进思维,增强记忆力。拿到新的教科书,让学生先看目录和单元,大致了解全册有多少篇课文、有几个练习等。读过的书留下读书符号,做到圈圈、点点、写写,为做练习和实际应用作准备。遇到书中的难点,学会用工具书,学会请教同学或老师、父母,并把结果记下来,养成勤记勤读的好习惯。
  5.认真书写的习惯。要想把字写好,就得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揣摩笔画的呼应、避让、穿插,并要脑眼手互应,准确控制运笔的轻重疾徐。这样久而久之,就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养成沉着、镇静的习惯。我从一年级写字课入手,将练习字融入日常的作业、日记、习作等书写活动之中,养成他们“提笔即练字”的良好习惯。
  6.自查自改的习惯。学习如同耕作,不能只讲耕耘不讲收获。自查是一种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改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时检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获,问题何在,以便及时订正错误。这是一种责任。我教学生做作业时要回头看,发现问题就提醒注意,并教给一些修改符号,养成认真检查、及时订正的好习惯。
  实践证明,自学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总之,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坚持,就像播种庄稼,付出耐心、勤劳,才会等到丰收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2003.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9.
  [3]珍妮特.沃斯(美).学习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联书社,1998等.
其他文献
新年伊始,媒体的有关报道就传来了美国硅谷的好消息。进入新世纪以来因网络泡沫的破灭而惨烈滑坡的硅谷新经济出现了回升迹象——电子商务大幅增长,半导体业露出复苏端倪,在
立体派是20世纪欧洲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流派,以其前卫的艺术表达形式,追求一种碎裂感、重组形式、分离形态和解析模式,具有二度空间绘画特色和背景主题交互穿插的特点。立体派
自实施音乐新课程以来,音乐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发生着许多可喜的变化。具体表现在:教师的观念更新了,师生的关系平等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孩子参与性强了,教师课程开发的空间大了,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浓了。然而,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不够深入,出现了过分强调学科的综合性而忽视了音乐性,过分注重情感的体验而忽视音乐技能的培养,过分追求热闹的过程而忽视实际的效益等现象。使音乐课堂步入误区
【摘要】目前许多中学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每一个班级中,都存在一些学习上暂时处于落后状态的留守生,且其队伍日渐壮大。因此转化部分留守生落后的学习状况是当前许多普通中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留守生转化;工作做法  要转化部分留守生的学习状况,首先要弄清造成落后的原因。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一些留守生学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表现为意志薄弱、自觉性差,
对于戏曲音乐的创作,不但传承其精华,摒弃其糟粕,还离不开创新,在创作的过程中推陈出新,不断进步。本文介绍了戏曲音乐创作的发展和演变,从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并得出几项应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工程建设的规模逐渐增大,大跨度钢结构技术是桥梁工程建设中最常使用的施工技术,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基于此,文章探索并研
由于电影教育的专业性以及实践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师生配比的均衡以及相关设备投入,本文以电影教育的标杆单位——北京电影学院为研究蓝本,截取“十三五”的开局
本杰明·布里顿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为双簧管创作了四部作品,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将有助于我国双簧管教学与演奏的深化提高。 Benjamin Britten is one of the m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值得研究和反思的课题。教学应多方面结合,利用信息技術与创新思维相整合,利用课外活动等多种途径进行培养。创新是当今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变学生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创新教学;创设;培养思维;参与意识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催化剂,是学习动力的推助器,如果学生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