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稀疏表征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人脸图像融合快速识别算法

来源 :计算机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融合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的人脸图像特征识别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对该领域中的快速人脸识别技术进行研究,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实现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3种技术:原始样本的下采样;基于稀疏表征原理,选取测试样本的M近邻来代替原始训练样本;加权决策融合。在CSIST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和同类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识别率和计算速度上均有提高。
其他文献
针对传统的输入排队交换结构的数据包切分策略带宽利用率低、灵活性差等缺点,提出一种自适应包切分策略。新策略利用集中式调度的同步特性,在调度过程中通过输入端的队列状态
Yang和Tan提出一个不需要双线性对的无证书密钥协商协议,并声称该协议满足前向安全性,即双方参与者的私钥和临时秘密信息不全部泄露,敌手就无法获得双方参与者协商的会话密钥
随着空间数据应用领域深度和广度的扩展,空间数据在组织、存储、更新、应用等方面存在速度、效率等难题。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地球剖分组织理论,结合面向客户端聚合服务的G/S模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块LBP(Multi-scale Block Local Binary Patterns,MB-LBP)和改进的局部化的Fisher判别分析(Local Fisher Discriminant Analysis,LFDA)的人脸识别算法。该算法利用MB-LBP的局部和整体描述能力强化了标注样本的局部分析和训练样本的全局分析;以每个样本与同类其他样本的欧氏距离均值作为参数,克服了类内
矢量量化在图像压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码书的设计是算法的关键,经典的LBG聚类算法由于对初始码书的选择非常敏感会导致不同的量化效果。把遗传算法和LBG算法相结合,充分利用LBG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和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能够在大大改善码本质量的同时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
提出一种相对游程长度编码方案,以在不增加待编码数据中游程数量的情况下,达到减少待编码游程长度的目的,即通过缩短代码字长度来提高压缩效果。对ISCAS89部分基准电路的实验
从地震勘探资料中提取地震瞬时属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基于信号局部特征的经验模态分解为非线性非稳定信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瞬时属性提取方法。对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在GPU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