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能力.对中学生来说,实验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方法,更是观察和动手能力培养与学科思想训练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动手实验,自己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会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如何通过物理实验,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我认为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一、学生参与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教学认识的一种教学手段.物理实验现象本身具有生动、新奇、形象的特点,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往往是对实验现象本身的兴趣.因学生缺少参与性,在课堂上更象是观众而不是演员,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机械地学习知识,而没有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虽学到了知识,但没有养成探索性地学习知识的习惯.
例如我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然后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弱不禁风”的女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实验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给全体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在演示实验中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如果过分强调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压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在演示实验中适当地让学生参与,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进行探究的能力.
二、学生实验多样化
学生实验是对学生实验能力最直接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加快实验地速度,经常是老师先讲解实验过程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的步骤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但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对于学生实验,我们应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即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例如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首先可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可能包含的因素有:物体所处的深度、物体的重力、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液体的体积等.并为学生提供多种的实验器材.如:测力计、量筒、橡皮泥、牙膏皮、木块、金属块、水、煤油等.其中所选物体有体积相同的,有质量相同的.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实验小组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不同的实验器材,通过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并在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主动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在这样的实验活动中,学生验证的是自己的设想,活动是自主的,思维是活跃与流畅的.
在学生实验中,如果能在学生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启发学生自己设计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就能更多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意识.
三、学生设计实验习题方案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探究相关内容,查索资料,并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渴求、探究和创新欲望,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设计的实验习题方案,有时会因所学知识的局限性、考虑的不全面而使方案不十分科学、合理.教师应及时指出、改进,使之能顺利进行,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对出现的失误,帮助寻找原因,从失利中总结得失,教导学生实验既能验真,又能验伪,失败是另一种成功.
例如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的一个重要实验,方法是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待测电阻的电流,然后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得出电阻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后,我提出:如果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有一个坏了你能用其它方法测出待测电阻吗?(器材自选)”这样的研究课题,让学生根据课题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积极思考设计多种方案,有的把电路连成串联,有的并联,有的用到滑动变阻器,有的用到定值电阻.但多数方案中电流表或电压表是要接两次.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发现电表要连接两次这样不方便,于是我又接着提出如在实验中如不移动实验器材那才是最合理方便的.你能想出更好的方法吗?在我的指导和学生努力下大部分学生设计出了理想的方案,并按要求完成了实验.
通过学生设计实验习题方案,学生自己分析习题,查阅资料,探索众多的设想方案,训练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探究性学习能力.
四、积极开展拓展活动
初中物理实验中有拓展活动的内容.其特点是所设置的问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所涉及的探究过程具有趣味性和应用性,学生对拓展活动的研究,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物理实验9年级上册中有一拓展活动探究液态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学完导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后,我要求学生课外进行研究探索.为了使他们能成功的完成,我对学生开放实验室,提供必要的器材,适时进行指导.有的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液态导体的电阻与浓度有关.有的发现和温度有关,还有的发现与种类有关.有的同学还进一步研究了液态导体的电阻与浓度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设计实验报告、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根据现象研究分析等一系列科学研究的步骤和思路.
拓展活动内容的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一贯的学习方法,由机械被动接受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而转向通过研究、实验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地质疑、探索、研究,利用物理实验进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必将有深远的影响.
如何通过物理实验,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我认为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一、学生参与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教学认识的一种教学手段.物理实验现象本身具有生动、新奇、形象的特点,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往往是对实验现象本身的兴趣.因学生缺少参与性,在课堂上更象是观众而不是演员,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机械地学习知识,而没有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虽学到了知识,但没有养成探索性地学习知识的习惯.
例如我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然后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弱不禁风”的女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实验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给全体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在演示实验中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如果过分强调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压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在演示实验中适当地让学生参与,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进行探究的能力.
二、学生实验多样化
学生实验是对学生实验能力最直接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加快实验地速度,经常是老师先讲解实验过程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的步骤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但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对于学生实验,我们应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即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例如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首先可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可能包含的因素有:物体所处的深度、物体的重力、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液体的体积等.并为学生提供多种的实验器材.如:测力计、量筒、橡皮泥、牙膏皮、木块、金属块、水、煤油等.其中所选物体有体积相同的,有质量相同的.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实验小组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不同的实验器材,通过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并在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主动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在这样的实验活动中,学生验证的是自己的设想,活动是自主的,思维是活跃与流畅的.
在学生实验中,如果能在学生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启发学生自己设计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就能更多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意识.
三、学生设计实验习题方案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探究相关内容,查索资料,并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渴求、探究和创新欲望,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设计的实验习题方案,有时会因所学知识的局限性、考虑的不全面而使方案不十分科学、合理.教师应及时指出、改进,使之能顺利进行,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对出现的失误,帮助寻找原因,从失利中总结得失,教导学生实验既能验真,又能验伪,失败是另一种成功.
例如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的一个重要实验,方法是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待测电阻的电流,然后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得出电阻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后,我提出:如果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有一个坏了你能用其它方法测出待测电阻吗?(器材自选)”这样的研究课题,让学生根据课题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积极思考设计多种方案,有的把电路连成串联,有的并联,有的用到滑动变阻器,有的用到定值电阻.但多数方案中电流表或电压表是要接两次.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发现电表要连接两次这样不方便,于是我又接着提出如在实验中如不移动实验器材那才是最合理方便的.你能想出更好的方法吗?在我的指导和学生努力下大部分学生设计出了理想的方案,并按要求完成了实验.
通过学生设计实验习题方案,学生自己分析习题,查阅资料,探索众多的设想方案,训练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探究性学习能力.
四、积极开展拓展活动
初中物理实验中有拓展活动的内容.其特点是所设置的问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所涉及的探究过程具有趣味性和应用性,学生对拓展活动的研究,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物理实验9年级上册中有一拓展活动探究液态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学完导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后,我要求学生课外进行研究探索.为了使他们能成功的完成,我对学生开放实验室,提供必要的器材,适时进行指导.有的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液态导体的电阻与浓度有关.有的发现和温度有关,还有的发现与种类有关.有的同学还进一步研究了液态导体的电阻与浓度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设计实验报告、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根据现象研究分析等一系列科学研究的步骤和思路.
拓展活动内容的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一贯的学习方法,由机械被动接受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而转向通过研究、实验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地质疑、探索、研究,利用物理实验进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必将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