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ang75281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已经在各个学科广泛运用,有很多人都认为在理科的实用性较大,但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身处教学一线多年的我,深刻的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格外注意合作学习这一环节,那么在实际教课中要怎么样把合作学习落在实处呢?怎么自如的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呢?
  一、在合作学习中培养问题意识
  很多教育工作者用实践证明“问题”是合作学习的载体这一点我很赞同。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让学生在读文本材料的时候学会设疑,因疑而问。它所指的是学生的“问題”与教师合作,教师的“问题”与学生合作,合作学习的运行依据就是在于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更依赖于问题意识的培养。而我们学生恰恰缺失的就是问题意识,因为它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成效。因此,要实现新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的转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
  培养学生“敢问”、“会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让学生敢问。但是,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学生就越来越少,他们害怕提的问题过于肤浅或低俗而遭来嘲笑,所以顾虑重重。这种情况,老师要善于引导,即使问题很缺少深度,甚至有些不对,千万不要给予的否定,而应该给予热情的鼓励。学生一旦调动起积极性来了,那么提出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果学生提出很多问题,那么教师就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挑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文本的研读方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不会将所谓的“标准答案”硬塞给学生,而让他们自己去攀登高峰达到目标。比如:我在讲授雨的四季的时候,就让学生自己设疑,学生提出问题很多,有从结构问:文章第一段的作用;有从词语运用的角度问:为什么春雨用“洗淋”、夏雨用“浇灌”;等等很多问题。那我就挑能够展现文章特点的问题去主控,其余学生解答。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起来了,他们的想解决问题的欲望就会促使他们找老师解决,这样合作意识也建立起来了。
  二、在问题中合作,注意合作的多方面
  1.学生与老师合作
  记得一次上诗歌鉴赏课:“我们一起欣赏杜甫《春夜喜雨》,我请坐在前面的同学上前板书课题和作者名字,请熟悉作者的同学给大家介绍杜甫的个人情况。”说完我自己找个位置坐了下来。一位同学起立介绍了杜甫的生平,同时也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思想基础。这样就开始了这首诗的而学习。接着,一位同学朗读《春夜喜雨》这首诗。同学们又给指出读音和停顿的错误和不足后又自读,边读边想诗中的画面,边想此时下雨后的人们的心情如何。
  这里面老师就和学生之间有了合作的关系,比如:老师可以把自己的主要思想渗透给学生,拿这首诗为例,诗歌的基本意思学生们能够理解,但是如何鉴赏还得需要老师的引导与教授。而老师又没有完完全全的交给学生,只是提出示范,让学生解答,给出框架让学生填充。就这样学生通过这种合作关系,学会了鉴赏古诗的最简单而基本的方法,角度。
  因为杜甫的诗属于现实主义风格,那么针对这首诗学生们与我还各有不同立场,进行激烈的讨论。一种认为杜甫他属于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那么这首诗一定暗含雾气糟糟,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所以作者借此机会,想到了自己那污浊的生活空间,有反讽的效果;另一种就是认为杜甫就是纯粹的借景抒情,一种自我安慰,一种替国民担忧高兴的心情,更多的是喜悦。两派意见各有代表,情不自禁走进中间空地,引经据典,唇枪舌战。大大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量。所以在老师刺激下的学生会调动起很强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
  2.学生与学生合作
  其实在教材学习中,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关系是不可忽视的。还拿学古文诗词为例,我们每学一首诗歌都要求背诵默写,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完之后就自觉进行,那么当我检测的时候,这时学生们就进行着生生合作的活动,互批互改,互相监督,互相帮助。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效率。我还可以把同学分成四个人为一组的小组,每次都给各个小组布置学习任务,比如;在每一单元结束会有那种“综合性学习”,就像新教材第二单元主题为“有朋自远方来”要求学生们要搜集有关朋友的古诗、名言警句、故事、赞美朋友的词语等等,这个内容需要积累,而且不同方面的,需要孩子们查阅收集资料,如果每个孩子项项都查,那会浪费很多时间,但如果小组中四个人各分担一项,然后再资源共享,那岂不是扩大了知识面,节省了时间。所以生生合作很明显,收效很高。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教师要完成好“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贵在指导。贵在引领学生,而不是支配学生,尽量使學生自求了解,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与训练。语文课有自身的特点,那就是要研读每一篇文章,掌握其本领促使学习者自己读书、自己观察、自己感悟、自己习作。教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我们对作品的解读也应该根据读者的不同层次而制定不同目标,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各个难题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把学生学习上的疑点、难点和重点展开拓宽。一个一个的诱发学生思考与讨论,去探索挖掘。
  语文课的合作仍在继续,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希望多在课堂上展示各种合作效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课堂上适当的变换一下角色,让学生真正做到是课堂的主人,达到与老师共同探讨问题的程度,共同进步是我们教育者的共同目标。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分局密山子弟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公安信息化建设理念存在偏差,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深度应用存在制约。公安机关要提高对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实现公安信息化与基础工作的高度融合,以公安信息化引领警务模式创新,不断优化公安信息化运行机制,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公安信息化;四项建设;新常态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赋予公安机关崭新的政治使命  2015年1月21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在全国公
期刊
摘 要:中专学校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摸索出自己的教学之路,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走出校门后,适应工作环境,学以致用。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  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程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而培养的专业人才,满足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一直以来,加强计算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计算机重点强调的问题。  一、创建和谐的教学气氛  
期刊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牧区孩子,有幸赶上了这么好的时代,也有幸学习了知识,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毕业后我回到自己的老家,在老家的学校当了老师。此时已经八年了,这八年来我目睹了牧区教育的发展,从刚开始家长的不愿意,到后来的慢慢支持。从刚开始几百个学生到现在的几千个学生,從刚开始简单的教学工具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具,从简漏的校舍到现在的宽场明亮的校舍,从刚开始的名不经传到现在的藏北强校,从开始落后的教育到
期刊
摘 要:互动式教学相对于传统灌输式教学而言,其主要特征在于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对话”。采用多种互动形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因此互动式教学在本科院校中推广采用非常有必要,只有改变了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关键词:互动教学;本科教育;质量  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
期刊
历史学科是社会人文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在江苏省的新高考方案改革中就把它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这便要求初中历史基础教学也应该理清思路、方法对路,才能为高中培养出思维活跃、具有创新精神的适应课程改革和社会需要的学生。  中学历史学科中的能力培养虽提出已久,可到目前为止,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学生只是“老老实实”地听着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按部就班地讲着知识结构,却很少主动参与
期刊
摘 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合理联系起来,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为完成某一项教学目标,利用情境教学法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积累去设计相关的教学氛围,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情境教学  因为数学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数学教学生活化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随着新课改的深化,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也基本改变了与生活脱
期刊
摘 要:本文中作者阐述了对教育和培训的认识,并且从意识、时间、培养模式和目的这四个方面分析了教育和培训之间的区别。  关键词:教育;培训  唐代著名学者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由这句话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文人对教育的看法,就是向弟子传道、授业、解惑。而在古希腊,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就提出,“教育非它,乃是心灵的转向”。到了现代,有学者认为,教育是为了促进人心智成熟,而不断完善自
期刊
摘 要:“问题”学生由于受不良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严重的情感“问题”。对“问题”学生我们要用爱心去帮助他们,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和期待的眼神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对他们的教育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恒心,促使他们矫正后的品德得以持续。同时更要培养他们要有感恩之心,养成一种向善的道德品质。爱是师生交往的融洽剂,爱能感化一个走入迷途的学生,能够给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爱心;恒心;感恩心;“问题”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坚持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宽容学生,注意科学维系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本文将举例浅谈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的要求,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平等;对待;学生;教师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转变注重教授知识的教学倾向,关注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指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期刊
摘 要: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受家庭条件、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的限制,再加上自身不注意平时语言的积累,导致了小学生写作语言的匮乏,表达的欠缺,以致出现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和“有话说不出”的现象。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刻不容缓,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让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