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和稀泥”让司法裁判更有公信力

来源 :浙江人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75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在民事审判领域,人民法院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司法裁判惩恶扬善功能,坚决同“和稀泥”做法说“不”,让全社会充满正气正义。
  最近几年,全国各级法院作出了不少经典的拒绝“和稀泥”的裁判。如广州摘杨梅坠亡再审案中,花都区某村村民吴某私自攀爬該村村委会种植的杨梅树采摘杨梅,不慎跌落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2020年1月,广州中院再审认为,吴某因私自爬树采摘杨梅跌落坠亡,行为有违村规民约和公序良俗,村委会并未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不应承担赔偿责任。遂撤销原审判决,驳回吴某近亲属诉请。这样的裁判显现出人民法院拒绝“和稀泥”的鲜明态度,向社会传导了明确的是非观和正义观。
  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等社会活动中,难免会与他人产生各种各样的纠纷,而在纠纷解决过程中,自然会有人担心“恶人先告状”“谁弱谁有理”等潜规则。
  同时,人们在纠纷解决过程中,自然希望得到公平公正的处理。但遗憾的是,之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关部门在评判是非对错和责任划分时,总是或多或少地偏向于所谓的弱者。
  长远来看,“谁弱谁有理”的“和稀泥”评判潜规则,将直接导致规则错乱,让守规则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或者说,规则的评价和指引作用将得不到有效发挥,人们将对规则失去信任。要知道,在规则明晰的背景下,任何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果都会有明确的预判。但“和稀泥”的处理却导致人们无所适从,进而不再相信能够保护所有人权益的规则,或者形成负面激励,让人们从守规则者变异为胡搅蛮缠的“恶人”。
  构建人人受益的法治社会,必须维护规则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司法机关在纠纷处理时,就应不偏不倚地秉公司法,摒弃所谓的“谁弱谁有理”“按闹分配”等畸形规则。这样才能让所有人的权益不被肆意侵害,也能倒逼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社会活动参与者尊重规则,更能维护所有人的安全感。
  如今,最高法院强调向“和稀泥”做法说“不”,既是对各级法院执法办案的要求,也让各级法院处理类似纠纷时更有底气。随着类似裁判的增量,“谁弱谁有理”将向“谁错谁担责”转变,进而逐步让更多人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同时进一步树立起对法律的敬畏、对司法裁判的信任,进而形成人心向善,人人向善的社会氛围。
其他文献
李拂一先生编著和编译出版的西双版纳文史专著,不失为云南治边史上,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这些上百万言的傣学史藉,是李拂一先生,这位二十世纪的同龄人,献给西双版纳故乡的一
古城淮安市中心有一条驸马巷,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个干侄女婿曾在巷子的一头居住过,并由此而得名。然而,几百年过去后,真正让小巷出名的,是位于巷子中间周家大院里那
什么人要防节日病春节临近,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浓。节日期间,人们的生活习惯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过度的应酬和劳累会使人感到十分疲惫,疾病也会乘虚而入。尤其是老年人,身体素质
1944年7月,20日12时42分,一枚炸弹在德军东线司令部——普鲁士拉斯滕堡的“狼穴”定时爆炸,24名与会者4人死亡、3人重伤,希特勒头发烧焦,右臂出血,左掌擦伤,双耳鼓膜严重受
创意摄影师Andery Pavlov通过细心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用微距镜头在自然状态下拍摄这些小“模特”。这一幅幅生动、活泼、诙谐、有趣的场景,仿佛发生在童话世界一般。下面让
抗战期间,七月派作家路翎积极实践胡风文艺理论,小说人物身上充满了战斗激情,潜隐着强大的变革能量与解放欲求,这是对现代主体的别样想象与建构.但是,这种以孤独与
会议
“文学生活”作为一个学术性的概念,主要是指社会生活中的文学阅读、文学接受、文学消费等活动,也牵涉到文学生产、传播、读者群、阅读风尚,等等,甚至还包括文学在社会生活各个方
会议
《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等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小说,因作者经历了艺术激情与政治诉求的激烈的交缠、冲突、搏斗,从而形成了小说文本内在的矛盾性,“范登高现象”
Esen & Soost(1971)采用单胚品种苏开格柚橙(Sukega)、坦普尔桔橙(Temple)、克力迈丁桔为试材,对2x×2x所出现的3倍体作了详细的研究,并注意观察了3倍体由小粒种子产生的情
巴梨采前落果较为严重。为了防止巴梨采前落果,我们用500倍、1000倍的磷酸二氢钾(盐城化工厂产品)分别在7月14日和8月4日进行1~2次喷布试验,效果较好。从表内数字可知,磷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