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符号叙事的透视、镜像及其实践

来源 :江苏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lzs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媒介的蓬勃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符号叙事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智媒时代,教育者媒介素养不断提高、教育对象“解码”能力显著增强、大数据智能平台纷纷建立,这为思想政治教育符号叙事提供了可能性.同时,超文本催生部分受教育者的超级注意力模式,重塑他们的学习方式;亚文化符号化传播,阻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娱乐化构筑符号景观,侵蚀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对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科学选取思想政治教育符号,帮助教育对象建构新的学习方式;要汲取有益文化元素,合理编码思想政治教育符号;还要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判和反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符号叙事的话语表达,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符号叙事的科学发展.
其他文献
高校国防教育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实现“三全育人”,转变思路在宏观上进行大思政教育,开启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的要求.基于此,高校要打造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教育共同体,聚焦课程思政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多元融合育人理念、全面构建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新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质、扣好人生第一颗子方面大有裨益.而思政教育在培养个人思想品德、校准坚定的政治航线、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二者存在诸多契合之处.据此,本文阐述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之间的联系,探究了二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并主要论述了高校思政教育中心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以期最大限度地彰显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探究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为目标导向的研究型教学方式,符合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新要求.在思政课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可以通过专题讲授、自主探究、成果汇报、实践教学等形式开展探究式教学具体实践,从而有利于构建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整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考核机制、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
“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已经成为我国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走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五育融合”育人的时代语境下被赋予了新的内容、特点及其教学要求.本文基于“五育融合”的目标,用“五育”的眼光和理论视野尝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样态进行重塑,分析其重要特征,探索其育人路径,为落实“五育融合”育人目标,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新的思考和研究启示.
社会资本禀赋与使用状况对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有较大影响.根据江苏省8校的2116份问卷调查数据,对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的社会资本禀赋与使用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贫困大学生的社会资本数量与质量都较低,社会资本的使用机会较少,且通常运用“弱关系”与“低质量”的社会资本来获取就业资源,造成贫困生求职成本增加、就业机会降低以及就业质量不高等新问题.因此,既要利用完善就业市场、优化就业机制、创新就业政策与环境等政策性手段,又要发挥高校内部管理效用促进贫困生的社会资本生成与资本结构改善,并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自身社会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