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生活体验下学习美术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y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考问题:
  在新课程下美术教师如何在尊重孩子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来设计课堂教学?
  案例描述:
  本人从教9年,听过许多研究课、示范课发现:优秀的美术课堂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课堂无论是学生的回答,还是作业的呈现……总会有让人情不自禁拍手叫绝的精彩片段。那么是什么让美术课堂如此精彩纷呈?通过几年的观察分析,除了教师有效的教学组织,较有亲和力的教学语言外,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都是在尊重孩子的生活体验下设计的。笔者发现他们引入新知识前,出现的教学内容与孩子的生活、游戏等息息相关,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看过的、玩过的、吃过的、听过的等等事物。这样的课堂使孩子们觉得更亲切,更有吸引力。
  教学中,在尊重孩子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我们美术老师可以用哪些有效教学策略来设计课堂教学?笔者多次磨课中发现,尊重孩子的生活体验来设计课堂教学,带来的效果非常好。
  片段一: 婚礼场景 导入新课
  在教学《剪纸喜花》这课时,老师通过让学生进入熟悉场景和实物再现,找到熟悉的“囍”,新知识剪“囍”在浓浓的课堂氛围中浮出。
  视频导入:教师播放视频(教师本人出嫁片段)
  学生观看视频
  问题:视频中你看到什么场景,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抱上轿、出嫁。。。。。。。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这是陆老师结婚那天出嫁的片段,里面是哥哥抱我上花轿,婆婆给我换红鞋,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为我忙碌,为我祝福的热闹场面。
  追问:里面还有一个特别的字?你发现了吗?
  生:喜
  过渡语:而且还是个红双喜,(贴双喜)它刚刚出现在大厅,门楣、婚车等很多地方,你还在生活中的那些物件上看到过它呢?
  生: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名。
  教师小结:喜子在这里(糖盒实物)在这里(盘子实物) 在这里(碗实物),喜子还在这(瓷瓶实物),它还是我奶奶的嫁妆已经是一个古董了!同学们我们的双喜纹样应用真的,非常广泛,在婚礼等喜庆的日子一定能看到它的身影。
  点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触景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需要人为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动情点,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
  婚礼场景在孩子们的生活中看到的比较多,故老师在教学《剪纸喜花》导课时,为了让孩子们再次感受喜气洋洋的婚庆场面,老师身穿红妆,采用自己婚礼那天出嫁的视频来吸引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婚礼的气氛,发现红双喜。采用有关喜字实物展示,让孩子们进一步知道双喜就在我们的身边。这里还有一个特别的瓶子,那就是奶奶的嫁妆——青花瓶,瓶子上那大大的 “双喜”孩子们看后视觉冲击非常大,感触非常深刻,那一刻的他们的眼神就像他们真正明白了一般,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被激发起来了,师生互动如火如荼进行着,在随后的教学中孩子们学得不亦乐乎。
  片段二:苹果元素 学剪喜花
  在教学《剪纸喜花》这课时,为了让孩子们减少第一次剪囍字的陌生感,让课堂轻松有趣味,老师放弃了传统剪三刀剪五刀的方法,想办法用孩子们熟悉的实物,来降低难度,后来就想到了用 “剪苹果元素的双喜”降低学生初次剪“囍”的难度,减少畏难感。
  追问:那怎么剪,谁来告诉我?
  生: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名
  过渡语:秘密就在信封里,请轻轻的打开,仔细观察,也可以小组讨论下。
  折了几折,用大红纸试一试。生:对折再对折
  怎么剪?生:学生自由回答
  过度语:同学们的方法都不错,老师也教你们一种方法,看大屏幕。出示微课和口诀:
  红纸对折再对折,开口朝右,左手拿,
  从下往上剪苹果,右手不移,左手转。
  一个苹果一叶子,一个苹果二叶子,
  苹果可以有大小,叶子一定要最长。
  再加枝條挂枝头,落下红点请保留。
  若要双喜最魅力,匀称光滑请谨记。
  学生:边看边听
  过渡语:你也想试试吗?注意要点:第一个苹果尽量饱满,一个苹果一叶子,一个苹果二叶子,叶子一定要最长。
  点评::一个苹果一片叶子,一个苹果二片叶子等学生熟悉易懂、易记的口诀让学生剪出双喜字,产生简单容易的第一情感,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全面地调动起来了,心灵深处的创作欲望被唤醒了,大脑中的每一个艺术细胞都被激活了,在教师创导的欢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们大胆剪喜。孩子们初次学剪成功率超过了百分之八十,师生都喜由心生。
  片段三:玩废旧报纸 制作模型山
  在执教的拓展性课堂《景观模型设计之山的创作》第一课中,老师用孩子们熟悉的材料,熟悉的技法,学生兴趣浓厚,不知不觉中老师把学生带入到新的学习天地,学会了做“模型山”。
  师:观察一下,这件模型山用什么材料来做呢?
  生:报纸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这是废旧纸张撕碎加水浸泡后融入白胶的纸浆!
  教师示范玩一玩!(视频直播:戴上手套撸起袖子)挤掉水分,捏了个小石块。生:30秒速玩体验 (孩子们个个玩的非常开心)
  师:怎么把石头变成山?
  两生上台体验。“堆、捏”
  师操作:移一移、变一变、蹲下来观察调整(使得山有大小、高低、有形状变化)
  问题:摆放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山的特点)
  师:出示卫生卷纸、草粉猜猜有什么用?(直播技术示范:涂一涂、裹一裹,按一按)
  师:色彩要注意什么?(一个色为主,其他少点装饰即可,撒一撒,注意去掉手套)瞧!一组青山来到了我们身边。   点评:老师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纸张,卫生卷纸等材料,学生觉得很熟悉,非常好奇这个材料竟然还能制作山,他们非常感兴趣。再加上老师的“玩”和自己的速玩体验,让他们发现了原来这就如玩泥巴,玩橡皮泥、太空泥、陶泥一般!这个技巧他们非常熟悉。学生手到擒来,玩得很开心。没有因为是新知识而感到“怕”。
  片段四:手指玩印 学画樱桃
  在教学三年级《向齐白石学画蔬果》第一课时中老师让孩子们用画线条游戏开场,又用手指印画,学生玩得不亦乐乎。不知不觉中,新知识的樱桃已经被学生掌握了。
  师:小朋友们,我们先玩个游戏吧,游戏题目叫:画线条,画几根细细的线条(练习樱桃的炳)(孩子们玩的非常激动,线条他们是最熟悉的元素了。)
  师:刚刚同学们用毛笔玩墨汁,现在老师要用手指玩颜料。你看,老师是怎么玩的!(师示范玩颜料)“手指动动动”(点的技法强调完成樱桃的果子部分)
  生玩:(玩得不亦乐乎)
  师:笔宝宝也来了,要干嘛呢?你瞧!(教师示范画果柄、果脐)
  生:线条和小黑点。
  师:你猜她是什么?(完成樱桃)
  点评:尊重儿童爱游戏的天性小孩子是好游戏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工作”,在游戏中身心才能获得充分的、健康的发展。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低段的孩子们平日对毛笔的操作不多,水墨体验极少,为降低难度,解决樱桃画法。老师采用了孩子们非常熟悉,得心应手的玩法:画画线条,用手指印画等游戏。孩子们玩的很开心。他们的手指“点点点”中,本课的知识点已经出来了,他们用手指画出了樱桃的型,“玩线条”,又学会了画樱桃的柄部,課的重点就轻松解决。课堂的氛围很轻松,方法很有效,带起了孩子们学习国画的兴趣。
  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我们老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体验,课堂要以生为本。目前的中小学美术课堂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学内容跳跃性太大,不够贴近孩子们的生活,部分教师纯粹是为了教内容而教,备课中很少关注学生的基础和孩子们的生活体验。课堂中孩子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他们有点“怕”,这就是孩子对新知识的畏难情绪。这跟我们的生本课堂产生了很大的距离,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问题。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要让更多孩子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我们老师要想尽办法,调动这些孩子学习的兴趣,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环节。老师们可以从学生的基础和孩子们的生活体验入手,笔者认为可以尝试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生活体验下的事物导课
  a用生活体验——熟悉的氛围来导课
  熟悉的环境会让孩子们安心,有安全感,能快速融入其中发挥自身潜能。上文中老师执教《剪纸喜花》这课时,老师尽可能的营造婚礼时候的场景,教师的衣着、教室的环境红彤彤的,让学生快速进入喜气洋洋的氛围中。在这样熟悉的环境下,减少了孩子的陌生感,他们变得敢说,有话说。
  b用生活体验——喜欢的游戏来导课
  用儿童的游戏来导课:著名文学家冰心先生曾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小学生的天性都是爱玩的,好动的。游戏是他们从小到大最熟悉的体验。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可以从游戏中下手,上文中笔者提到的《向齐白石学画蔬果》第一课时中老师用游戏开头,用游戏贯穿课堂。老师带孩子们玩线条,玩手指印画。整体课几乎在玩,学生很开心,而新知识樱桃在玩的过程中已经在孩子的手下,这样的课堂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开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用生活体验——用熟悉的事物来导课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探讨最合理最有效的教育原则与方法,促进自觉性之启发,创造力之培养。用学生熟悉的东西拓展学习,就是一条合理、有效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用熟悉的事物来导课,熟悉的东西也是学生最能理解的事物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学生易于接受。学生接受了理解了,就激发了兴趣对新知识的“怕”就消失了。
  二、用生活体验下的事物授课
  笔者发现,用熟悉的事物过渡让孩子们发现新知识,孩子们的畏惧感消失,上文中提到的《剪纸喜花》这课,剪“囍”用“剪苹果元素“的方法,学生觉得很有趣味,增加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苹果剪着剪着“囍”就出现了,让课堂氛围尤为轻松、快乐。在柯桥区中小学美术研训暨特级教师工作室活动上教研员李雅芬老师说的一句话: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怎么上一堂有文化,有趣味的,以生为本的课堂?笔者认为这应该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吧!
  读懂孩子,尊重孩子,尊重孩子身心特点,尊重孩子的生活体验,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构建优质美术课堂。让我们在课堂设计中多一些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体验的事物,让他们多一份自信,少一些对新知识的畏难情绪,让课堂成为每一个孩子真正的舞台,这样我们美术课堂会越来越受孩子们的喜欢,我们的美术老师也会越来越被孩子喜欢,智慧课堂由此开始,生本课堂将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柯桥区杨汛桥紫薇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新媒体应运而生并逐渐开始替代传统媒体。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拉近了媒体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对于播音主持而言,在新媒体的发展下,行业内对播音主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媒体给播音主持带来了多元化发展和创新的契机。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中高速发展,是每一个媒体人需要思虑的问题,而播音主持人唯有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本文从新媒体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都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就变的越来越高了,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会喜欢参观一些园林景观,这种园林不仅仅可以将整个城市变的更好,还可以有效的美化环境,改善生态问题,缓解人们的情绪,将整个城市的人文特色都凸显出来。所以这篇文章将针对景观花卉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浅谈,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相关人员。  关键
期刊
摘要:习语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和语言的瑰宝,也一个民族个性和心理的集中体现,如汉语和英语都拥有着极其丰富的习语宝库。国内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习语,浅析两个民族文化心理异同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本文结合汉民族文化心理,持发展的眼光,对本民族习语进行研究。注重通过例证阐释汉民族文化心理在习语中的表现,并结合时代特征,将出现的“新习语”与“旧习语”加以对比,探讨习语发展中所折射的民族文化心理,以及民族文
期刊
摘要:语言选择行为是交际过程中,产生的个体行为或者群体行为。本文在阐述社会语言学与语言选择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社会语言学视域下语言选择路径。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语言选择;路径  人交际过程就是一个言语选择过程。人类在交际中,语言选择贯穿个体具体言语实践全过程。在实践中,语言选择受到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性别、年龄、社会阶层等。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语言选择,主要是结合语言的具体使用功能,在社会生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位置逐渐得到了凸显,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组合作學习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对构建小学音乐课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音乐;生本课堂;运用  在音乐课堂上科学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的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团结意识,增强学生们的人际交往关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期刊
第一部分 活动设计与实施  1 活动背景  交通安全你我他,关系千万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最近发布的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少年儿童约八千人,在少年儿童意外死亡中,交通事故已成为了比战争,疾病,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危害更大的,真正的:“头号杀手”。加上我校处于马路边,是村民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干道,距离学校校道口约100米处有一个宽阔的丁字路口,车辆繁忙,交通情况非常复杂。虽然学校在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复苏,使得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国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冲击,中西文化的互相交融与吸收,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严峻考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很多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孕育出了自己的独特文化,藏式家具就是藏族同胞的区域性文化的外在体现,本文就藏式家具的制作工艺与装饰展开研究,了解藏式家具的制作原理与工艺,为很好的传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藝术领域教育建议中指出“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猪八戒背媳妇》这节集体教学活动选自大班上第四主题《神通广大美猴王》,是在感受欣赏民族乐曲《百鸟朝凤》的音乐风格、了解唢呐音乐特色的基础上,让幼儿进行表现与创造的过程。依据幼儿园教育理论,结合《指南》关于艺术领域的解读,我将本节活动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
期刊
【背景】  2017年3月,区教培中心向全区广大教师发起了信息技术与《生命、生态和安全》课融合的说课比赛。接到学校任务,我们就在思考,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该科目的作用?于是,我们聚焦了《助人,温暖你我他》这一课。本课我们采用了课前调查收集法、任务驱动法、动手实践法等等,此举目的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找出这些需求与目标的关系,设计从需求出发以至到达教学目标的各项任务,使学生由外部刺
期刊
摘要: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催化剂,好的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滋养人的精神。特别对于部队训练而言,正能量、精气神满满的军旅音乐能夠振奋士兵的精神,提升大家的战斗精神和爱国精神。可以说,军队音乐教育是士兵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课程。本文中,笔者就军队音乐与战斗精神的培养关系展开研究。  关键词:军队音乐;教育;精神  1 军队音乐教育与战斗精神培养的概述  1.1 军队音乐教育  所谓军队音乐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