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新实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以枇杷中野生酵母菌的分离提纯实验为例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_Ch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立足于解决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通过开发“枇杷中野生酵母菌的分离和提纯”创新性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探究的真正含义,同时该实验方法解决了重庆广阳枇杷园枇杷产量大、残次果滞销和枇杷酒产酒率低等问题,培养了学生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为确保初次接触有丝分裂实验的学生在短时间内,观察到大量的分裂相.笔者对该实验的每个环节进行了精细的优化.并发现只要操作得当,染色充分,在8-18点任意时段的取材均能观察到大量的分裂相.
以“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一节教学为例,阐述如何通过事实和证据,利用相关资料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归纳和概括,模拟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开展科学探究,主动求取知识和组织知识,建构生物学重要概念,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即在建构重要生物学概念的过程中提升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以“血透析”为引入情境,充分利用生活原型丰富学生感知,遴选、整合科学史料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最大化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
深入挖掘教材“导入图片”“思维拓展”“课外阅读”等栏目的情境资源,充分发挥教材在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作用,实现教材的育人价值.
PCR技术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常涉及的重要技术,也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高中实验室条件限制,学生缺少实操演习,学习难度大,考试得分率低.通过对考试题目中常见的PCR应用类型进行总结和梳理,希望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对情境试题的发生背景、情境的来源和分类、情境试题助力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等方面进行比较全面的介绍.
利用“三通”接头、注射器等器材制造了2个简易的“酵母菌发酵”实验装置.实验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该装置用于“酵母菌发酵”相关实验,既便于直观定性地感知酵母发酵实验现象的变化,也可定量地检测发酵产物的生成量,有利于落实课标中提出的实验教学目标.
在计算自由交配问题或亲本是两种及以上基因型的混合群体的交配问题时,配子法可令计算过程大大简化,而使用基因频率计算配子比例又可使计算过程进一步简化.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题目使用或不使用基因频率计算配子的结果却不同,令学生和教师倍感困惑.
期刊
2020年高考改革中最重要的政策方向来自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利用“学科素养”这一关键连接层实现了融合知识、能力、价值的综合测评.情境是实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载体.根据目前高考的考查方式,生物高考内容的问题情境是通过文字与图像的形式进行建构的.要提高学生进入情境的能力,准确把握文本图像的关键信息点,教师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无情境不教学,无情境不考查”,只有经过平日的训练和积累,学生才能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全面综
期刊
科学探究作为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内容之一,是学生习得科学知识的行动方式和探索未知问题的一种实践方法.但是,笔者发现学生基于问题的探究意识并不是很高.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部分教师的教学主张比较单一,缺乏灵活多变的教学技能,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也可能是部分教师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思想禁锢,认为通过讲授知识也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还可能是部分教师没能找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策略.显然,要想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需要教师改变自身的认识,提升自己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会思考、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