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与自由

来源 :民主与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sai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来说,平等与自由是紧密相连的,不平等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正如卢梭所说,“没有平等,就没有自由”。我们同样也可以说,没有自由,平等亦没有意义。奴隶们争取的既有平等,也有自由。“自由不仅在于实现自己的意志,而尤其在于不屈服于别人的意志。自由还在于不使别人的意志屈服于我们的意志;如果屈服了,那就不是服从公约的法律了。做了主人的人,就不可能自由”(卢梭)。当一个人在法律上位于另一个人之上或之下,他们之间就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使他们双方都失去了自由。作为政府,“必须同等地关心和尊重人民。它决不应该认为某些公民因为值得更多地关心,就可以拥有更多的权利,从而不平等地分配利益或者机会。它决不应该因为某个公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看法……比另一个公民的看法更加优越或者尊贵,就限制自由”(杰克·唐纳利)。
  有平等不一定有自由,有时候可能存在一种不自由的平等,如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的知识分子可能是平等的,监狱里的囚犯也是平等的,但他们都没有自由,在不自由这一点上,他们是平等的,即平等地享有不自由。孟德斯鸠说过:“在共和政体之下,人人都是平等的。在专制政体之下,人人也都是平等的。在共和国,人人平等是因为每一个人‘什么都是’;在专制国家,人人平等是因为每一个人‘什么都不是’。”例如,在旧的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可以享有一定的利益,如就业、福利、受教育等等,但这并不一定是自由,而是国家统一分配、统一安排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人们拥有物质利益,也不意味着人们就拥有自由。人不应当被比作机器或机器上的螺丝钉。机器不需要尊重,机器没有自我意识,没有感情、没有对自由的渴望,而人有。如果人没有自由,即便是有丰富的物质财富,他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如果人们对这种平等但不自由的生活没有异议,尤其是当大家的利益被分配得较为平等、供应得较为充分的时候,人们还可能非常满足于这种没有自由的平等。但这是一种畸形的平等,人们如果接受它,将可能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于是人们才发现,没有自由,平等是很难长久维持的,平等与自由情同手足,缺一不可。
  有时候,也可能有一种不平等的自由,人们之间是不平等的,但都有一定的自由,区别是有的人自由多一些,有的人自由少一些。这种不平等的自由或许是一种不完美的自由,但它比完全没有自由要好,比不自由的平等要好——只要这种自由没有太多地脱离平等。对于人类来说,自由或许比平等更有价值,如果我们宁可选择不自由的平等,也不愿选择不平等的自由,那将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过于看重平等,尤其是以牺牲自由作代价去换取平等,最终可能导致平等地被奴役。法国学者托克维尔曾告戒说,人们“追求平等的激情可能达到狂热的地步。……人们就会像获得战利品似地去争取平等,像怕被人抢走的宝物似地抱着平等不放。追求平等的激情完全控制了人心,并在人心中扩展和弥漫。这时,你不能警告他们如此盲目地专门追求平等将会失去最宝贵的利益,因为他们根本听不进去;你也不能向他们指明如此只顾平等而会使自由从手中丢掉,因为他们的眼中只有平等,或者说他们看到天地间最值得羡慕的东西只有平等”。“他们希望在自由之中享受平等,在不能如此的时候,也愿意在奴役之中享用平等”。
  当然,过于看重自由而牺牲平等也可能带来弊端,如使贫富过于悬殊。法国学者德萨米说:“社会法律的设立,决不是为了使弱者更弱,强者更强,恰恰相反,而是为了保护弱者以抵御强者,保障他们获得全部权利。”一个人过于自由往往会侵犯别人的自由,托克维尔评论道:“当代的所有人,如欲使自己的同类得到和保持独立和尊严,就得表明自己是平等的友人,而能够证明自己是平等的友人的唯一方法,就是平等待人。”任何健全的人、健全的社会追求的都是自由与平等的结合,既有自由又有平等。但平等与自由又往往不可能完全同步,当二者出现矛盾时,自由一般应该成为更优先考虑的价值(在不超过平等的基本界限之内),完全不平等的自由是任何正常人都难以接受的,但完全平等的自由也往往很难实现。
  平等与自由的价值追求不完全相同,平等追求一种人与人的大致相同,强调的是人的共性,而自由则追求一种人与人的不同,强调的是每一个人的特性,平等体现的是步调一致,自由展现的是色彩斑斓。托克维尔说,“自由偶尔造成的灾难”,“是直接的,谁都一目了然,而且人人都可能或多或少身受其害。极端的平等造成的灾难,只有慢慢地显示出来,逐渐地侵害社会肌体。人们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发现它,而在它将要危害十分严重的时候,由于习惯成自然,人们还会不以为然了”。过度的自由所带来的危害是即便肤浅的人也能发现的,而“对于平等给我们带来的危险,则只有头脑清晰和观察力强的人才能发现”。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自由与平等的问题上,一方面我们现有的自由还不太平等,如特权的存在,不仅在权力人与普通百姓之间,而且在同是百姓的本地人与外地人、城里人与农村人之间,都存在着诸多的不平等,有些人无疑有更多的自由,有些人无疑更不自由,且二者间的差别过于悬殊。如果说这种区别对待在过去的某个历史时期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话,那么,现在这种合理性正在消失,其不合理性却日益凸现。另一方面,我们也还有一些平等的不自由。
  宪法上列举了种种自由,同时强调这些自由是人人享有的,在这些自由面前每个人是平等的,因此,宪法关注的主要是平等的自由,而不是有差别的自由。宪法将平等附加在每一个自由的身上,渗透在每一份自由的细胞里,不论什么自由——只要它是宪法所确认的自由,就都应该具有平等的特点。因为宪法上的自由是人的“基本”自由:越是基本的自由,越应当具有平等性;越是特别的自由,越可能具有专门性。但是宪法确认的这种平等又是以自由为前提的,平等主要是针对自由而存在的,如果没有自由,平等将失去其依托。虽然公民义务也具有平等性,国家权力也应该平等地对待公民,但公民义务的平等性是建立在公民权利平等性的基础之上的,国家权力的平等待人也主要是指国家平等地保障每个公民的权利。因此,作为一项宪法原则,保障人权的原则是比平等原则更重要、更基本的原则。宪法首先确认的是保障权利与自由的原则,然后在此基础上才进一步确认平等地保障这些权利与自由的子原则,保障人权是宪法的基本原则,而平等原则是这一原则的派生性原则,宪法认为自由比平等具有更重要、更基础性的价值。
  农民起义中“均贫富”的口号表明农民们将平等作为理想社会的最重要基石,但这种平等主要是指财富的平等,而不是权利与自由的平等;而宪政社会将自由作为自己最重要的目标,强调在自由的基础上实现平等,平等依附于自由而存在,而不是自由依附于平等而存在。缺乏自由内涵的平等不仅可能失去自由,而且最终亦难以实现平等,相反极易转向专制和独裁;而以自由为基础的平等最终不仅实现了自由,也实现了平等。
  宪法的目标是在自由与平等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宪法保障的自由不是脱离平等的自由,宪法保障的平等是建立在自由基础上的平等。如果我们的社会过于追求平等,那么将可能失去自由——最初是在某些方面、后来则是在一切方面都丧失自由;如果我们过于强调自由,又可能导致不平等——起初是部分人不平等、最后是所有人不平等。但自由与平等在宪法中并非居于同等地位,自由永远是宪法最高和最终的追求,而平等只是规范自由的一个砝码。
其他文献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工艺简单、可控性强的加工技术——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制备出的金属材料兼具超高硬度与热稳定性,突破了传
在弹药爆炸过程中,温度在瞬间发生剧烈变化,导致传统的测温方法无能为力。针对这一难题,北京领邦仪器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了瞬态测温系统,可对气体的瞬态温度进行精确的自动测量,测试
我国首套自主产权“机载多波段多极化干涉SAR测图系统”研制成功。该系统解决了多项核心技术难题,使我国复杂地形区域测图不再受雨雪云雾、山峦沟壑等恶劣天气和地理条件的制
由我国自主研发并搭载世界首创的智能化运动控制系统——i5数控系统的系列数控机床在北京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首次亮相。这标志着配置i5数控系统的智能机床进入了产业化阶段
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纷繁复杂,处在此种社会背景下的刑事司法,尤其是涉及到死刑适用的司法判决,更是容易成为焦点。在这之中,司法与民意的鸿沟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对司法权威与公信力会带来什么影响,它们又会在推动社会法治观念进步上留下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舆情危机中的司法处境   7月的云南高院,正陷入一场空前的舆情危机。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法院不得不对引起“民愤”的李昌奎案决定重审,紧接着昭通再
先秦时期的中国思想界,是否如同森林与花园,总是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和谐状态?看来并非如此。诸子之间也有攻讦,也有倾轧,先不说李斯如何毒死了水平远在自己之上的同窗韩非子,就是孟轲也曾辱骂墨子是“禽兽”。  墨子的“兼爱”思想,显然比儒家之“仁”更具时代意义。“兼爱”不仅受到谭嗣同、孙中山的高度评价,梁启超甚至大声疾呼:“欲救中国,厥惟墨学”。墨子作为农民出身的思想家,其思想虽然在此处闪耀着平等
一百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帝制,把封建君主政体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建立了顺应世界潮流的民主共和之国。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发展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涵有发人深思的经验与教训,需要我们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予以新的认知。   辛亥革命蕴含的政治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发生的一次伟大政治革命,其意义堪与1640至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
由中海客轮有限公司斥资建造的国内最大、最安全、最豪华的客货滚装船“青山岛”号首航烟台至大连航线。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科学家一直希望能用更小且更复杂的电路来精准地控制电荷的流动,现在,美国科学家们用光子取代电子,制造出首个由光子电路元件组成的“超电子”电路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要求装备制造业:一要依托高效清洁发电、特高压变电、煤矿与金属矿采掘、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