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谈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数学作为学习的主科之一,在中学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教师对学生数学方面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可以从不同方面入手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初中生的年纪尚小,自觉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为必要.
本文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对读者提出几点建议,从初中数学入手,打破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完成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成就感与吸收知识的喜悦感,有了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学习能力,不同于接受式教学会使学生有一种被迫的感觉.
一、兴趣的培养
卡耐基说:“人人都应有一种深厚的兴趣或嗜好,以丰富心灵,为生活添加滋味,同时也许可以借着它,对自己的国家有所贡献.”可见兴趣的重要性.而在对初中生进行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兴趣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只有当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时,才会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从而进行自主探究.然而,数学作为一门相对较为枯燥而又抽象的学科,作为教师要如何才能让学生对它产生兴趣呢?
(一)抽象知识具体化
抽象的知识总是难以理解的,更难谈及让学生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尽可能地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最好的方法便是授课和例题结合生活.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函数时,可以用操场上的旗杆举例,由太阳的入射角度和旗杆阴影长度来计算旗杆的高度.让知识点回归生活,不仅具象化了抽象的知识点,而且贴合生活的例子更是容易让学生找到亲切感,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渐渐对它产生兴趣.
(二)活跃的课堂氛围
传统一板一眼的课堂是难以让学生对数学这一科目产生兴趣的,所以教师应当建立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当多和学生进行互动,走进学生中,而不完全是教师一直在讲台上一个人自说自话.一个生动的教学氛围远比死气沉沉的课堂要吸引学生的多.
(三)融洽的师生关系
只有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去求知.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教师从而爱屋及乌地喜欢那门学科,因此融洽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和蔼可亲、态度认真、治学严谨而又幽默诙谐的教师往往更能受到学生的喜爱,在学生中建立威信.其次,还需要多对学生付出关爱,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更是让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产生兴趣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着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有主观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兴趣的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教师自行探究,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
二、培养初中生自学能力的方式
上文谈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后,就可以进一步着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从课前、课内、课后三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
预习是自主学习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对书上的知识点进行预习,并布置相应作业.学生粗读课本,了解一个大概的内容,然后再细读,尤其是对课本的概念、定理、法则及公式的推导,需要反复咀嚼.对课本不能理解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对不能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在书上做好标注,待教师授课时,带着疑问听课.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到在课堂上听讲时不至于对新的知识点难以接受,尤其是一些难点知识,例如,函数图像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好的课前预习,更是有举一反三的效果.
课前预习需要注意,不能过于粗略,也不能过于细微.过于粗略达不到预习的目的,要让学生在预习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能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去学习.过于细微就背离了预习的初衷,遇见难点无法释怀,会影响进一步的学习.
(二)课内:指导学生对自主学习方式的运用.
在课堂授课时,教师应当摈弃以往传统的授课方式,让课堂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做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不懂的问题进行组内交流,小组内成员可以一起进行讨论,从而解决问题.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统一进行讲解.这样的课堂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不断探讨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从而对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但在此过程中也应该相当注意,不宜让学生组内探讨时间过长,过于执著于一个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难题,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影响,更是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
(三)课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复习,查漏补缺,来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学生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对不熟悉的公式、概念等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形成更加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课后作业也尤为重要.课后作业是学生对一节知识点掌握程度的重要体现,教师必须保证学生课后作业的独立完成度,让学生在课后作业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和知识点的缺陷.对于出错的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建立错题本.建立错题本这一方法在对数学的学习中尤为重要,数学考查的题目类型大多相似,可以摘抄自己曾做错的题和一些典型例题,方便日后对此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复习,消化记忆,并加深理解.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高中、大学的进一步学习也有相当深远的影响.但是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较为长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不仅是学生的努力,教师坚持也尤为重要.笔者相信,作为一个教师,只要持之以恒,对教学方式加以探究,并灵活教学,就一定能收获理想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
本文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对读者提出几点建议,从初中数学入手,打破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完成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成就感与吸收知识的喜悦感,有了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学习能力,不同于接受式教学会使学生有一种被迫的感觉.
一、兴趣的培养
卡耐基说:“人人都应有一种深厚的兴趣或嗜好,以丰富心灵,为生活添加滋味,同时也许可以借着它,对自己的国家有所贡献.”可见兴趣的重要性.而在对初中生进行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兴趣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只有当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时,才会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从而进行自主探究.然而,数学作为一门相对较为枯燥而又抽象的学科,作为教师要如何才能让学生对它产生兴趣呢?
(一)抽象知识具体化
抽象的知识总是难以理解的,更难谈及让学生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尽可能地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最好的方法便是授课和例题结合生活.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函数时,可以用操场上的旗杆举例,由太阳的入射角度和旗杆阴影长度来计算旗杆的高度.让知识点回归生活,不仅具象化了抽象的知识点,而且贴合生活的例子更是容易让学生找到亲切感,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渐渐对它产生兴趣.
(二)活跃的课堂氛围
传统一板一眼的课堂是难以让学生对数学这一科目产生兴趣的,所以教师应当建立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当多和学生进行互动,走进学生中,而不完全是教师一直在讲台上一个人自说自话.一个生动的教学氛围远比死气沉沉的课堂要吸引学生的多.
(三)融洽的师生关系
只有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去求知.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教师从而爱屋及乌地喜欢那门学科,因此融洽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和蔼可亲、态度认真、治学严谨而又幽默诙谐的教师往往更能受到学生的喜爱,在学生中建立威信.其次,还需要多对学生付出关爱,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更是让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产生兴趣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着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有主观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兴趣的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教师自行探究,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
二、培养初中生自学能力的方式
上文谈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后,就可以进一步着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从课前、课内、课后三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
预习是自主学习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对书上的知识点进行预习,并布置相应作业.学生粗读课本,了解一个大概的内容,然后再细读,尤其是对课本的概念、定理、法则及公式的推导,需要反复咀嚼.对课本不能理解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对不能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在书上做好标注,待教师授课时,带着疑问听课.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到在课堂上听讲时不至于对新的知识点难以接受,尤其是一些难点知识,例如,函数图像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好的课前预习,更是有举一反三的效果.
课前预习需要注意,不能过于粗略,也不能过于细微.过于粗略达不到预习的目的,要让学生在预习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能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去学习.过于细微就背离了预习的初衷,遇见难点无法释怀,会影响进一步的学习.
(二)课内:指导学生对自主学习方式的运用.
在课堂授课时,教师应当摈弃以往传统的授课方式,让课堂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做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不懂的问题进行组内交流,小组内成员可以一起进行讨论,从而解决问题.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统一进行讲解.这样的课堂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不断探讨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从而对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但在此过程中也应该相当注意,不宜让学生组内探讨时间过长,过于执著于一个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难题,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影响,更是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
(三)课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复习,查漏补缺,来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学生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对不熟悉的公式、概念等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形成更加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课后作业也尤为重要.课后作业是学生对一节知识点掌握程度的重要体现,教师必须保证学生课后作业的独立完成度,让学生在课后作业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和知识点的缺陷.对于出错的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建立错题本.建立错题本这一方法在对数学的学习中尤为重要,数学考查的题目类型大多相似,可以摘抄自己曾做错的题和一些典型例题,方便日后对此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复习,消化记忆,并加深理解.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高中、大学的进一步学习也有相当深远的影响.但是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较为长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不仅是学生的努力,教师坚持也尤为重要.笔者相信,作为一个教师,只要持之以恒,对教学方式加以探究,并灵活教学,就一定能收获理想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