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人类真皮――表皮连接处IgG沉积和血清中抗基底膜抗体的改良技术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免疫荧光时,常在真皮乳头部位出现较强的非特异荧光,这可能是标记FITC的抗体与真皮结构及细胞膜上存在的FC受体结合之故.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良的免疫荧光技术可减少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IF)技术时非特异的真皮乳头荧光,从而增加了本试验的准确性.具体方法按照标准技术进行.

其他文献
本文报告一例Werner综合征,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有某些早老表现。病人29岁,男性,因左踝部发生溃疡9个月而就诊。17岁时出现灰发,常有声音嘶哑,直接喉镜见声带内收障碍,有钩形鼻及后极性白内障,小腿细长,皮肤光亮紧贴,左踝有一直径1cm的溃疡,两侧踝关节活动均减弱,外生殖器较小。余从略。双亲及二位兄长发育均正常,无家族遗传病史。化验检查测得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血象及内分泌测定结果均正常
斑秃是一种常见疾病。本文作者复习了有关斑秃病因及治疗的现代观念的有关文献。
期刊
寒冷性荨麻疹(cold urticaria,简称CU)是一种皮肤受寒冷刺激后在局部发生荨麻疹反应(风团或血管性水肿和红斑)的疾病。本病分二型,即遗传性(家族性)CU和伴有冷球蛋白的继发性CU。遗传性CU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少见病,发病机理不明。继发性CU,一般认为是由于冷球蛋白、冷纤维蛋白原和冷溶血素激活补体系统所致,但冷凝集素与本型发病的关系尚不明确。
期刊
作者诊治1例先天性大疱性色素性荨麻疹患儿。出生时曾有胎粪吸入、围产期缺氧,并有低血压性抽搐、反复发生败血症,生长发育不良,经用H1受体拮抗剂(赛庚啶)与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联合治疗效果良好。
7例患严重线状硬皮病的患者原先用Farr技术测定,发现血清中含高滴度的抗双链DNA(dsDNA)抗体,但无系统性受累。为此,作者对这些病人的血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小鼠肝脏切片、人脾切片和培养的人前列腺肿瘤细胞为底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用短膜虫试验检测抗dsDNA抗体。以131碘标记的热变性的大肠杆菌DNA为抗原,用放射免疫试验检测抗单链DNA(ssDNA)抗体。结果
病案举例:男,30岁,建筑工,发病时从事铺水泥地面,当晚感到膝部剧烈疼痛,以后局部出现大疱,破裂后转为坏死性溃疡.第5天就诊时,右膝髌外侧有一个三角形溃疡(直径1.5cm),髌内侧有一个圆形溃疡(直径3cm),左膝髌外侧有一个三角形溃疡(直径10.5cm).
期刊
X联隐性遗传鱼鳞病(RXLI)是第二种最常见类型的鱼鳞病,是由于角质层滞留延长而引起皮肤鱼鳞状外貌。现在认为RXLI的基本异常是皮肤和其他组织缺乏类固醇硫酸酯酶(STS)。STS缺乏造成不能从硫酸脱氢表雄酮和硫酸胆固醇等3β-羟类固醇硫酸盐中去除硫酸盐部分。硫酸胆固醇积聚于RXLI患者的角质层,并伴有游离固醇的减少。此外凡是影响胆固醇合成的药物都可引起鱼鳞病样皮肤病。每日1~2次使用尿素霜己被认为
本文报告3例比较罕见的非溃疡性半球状基底细胞瘤(BCE)。这3例的共同特点是均有与一般基底细胞瘤不同的临床表现。而病理表现是典型的BCE。因而,患者在初诊时就难以得到准确的诊断。这3例中,有两例起初就疑诊为恶性黑素瘤、脂溢性角化病、皮肤附属器肿瘤等。尔后,根据组织学所见,方诊断为BCE。
期刊
许多达到美国风湿病协会诊断标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以不同底物:小鼠肝、人的颗粒细胞、大鼠肝及小鼠肾等,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阴性.这些病人中,许多具有抗细胞浆抗体Ro(SSA).新近Sontheimer等报告了一组与Provost等报告的临床上相似的LE病例,具有特征性的光敏性狼疮皮炎,谓"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血清学上亦是Ro抗体阳性,但是用KB细胞(一种人类肿
体表绝大部分的乳头层真皮其厚度约0.5mm,由纤细的胶原纤维的细网组成,具有显著地可展性。乳头层真皮可因水肿、炎症或肿瘤细胞的浸润、肉芽组织、纤维化及其基质的正常成分数量增加而变厚。乳头层真皮的厚度最急剧的增加是因水肿所致,水肿在许多疾病中可急速发展。如多形日光疹、节肢动物刺咬反应、硬化萎缩性苔藓、硬斑病、接触性和钱币形皮炎、蜂窝织炎及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Sweet综合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