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北过渡带范围的地理表达及定量探测

来源 :地理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_ji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下中国南北过渡带的动态变化及地域范围探测是识别农业生产敏感区、研究农业适应行为的基础。前人基于"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法,采用不同的划界指标对中国南北过渡带的范围进行了探索,但对气候变化下南北过渡带范围的地理表达及其地域范围的定量探测较少涉及。采用1951—2018年2400多个国家气象站点气温和降水的逐日观测数据,以800 mm等降水量线、1月0℃均温、日均温≥10℃积温、日均温≥10℃日数和干燥度指数0.5为划界指标,运用ArcGIS栅格计算和均值-标准差对中国南北过渡带进行地理表
其他文献
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类的未来,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则涉及到每个人观念的转变,教育在当中即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借用联合国发布的《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布的基础教育各学段各科目共31份文本课程为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从内容维度分析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澳门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纳入程度和特点。结果显示,课程总体覆盖各可持续发展目标议题,内容比例偏重个人及社会发展;各议题内容学段分布大致呈同心圆组织形态;纳入可持续发展目标议题的学习集中于若干科目,小学学段以品德
地理单元教学是以地理思想方法或素养为主题的教学,让学生获得地理思维的提升,这是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创新实践.地理单元教学开展路径包括:第一,以“大观念”立意建构,
组织性概念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建立的概念,其目的是为教学提供不同的思维方式.本文以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综合治理为例,结合组织性概念“感知与描述、多样性、变化、相互作用”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2017年宝安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我区学生地理实践机会少,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偏于传统教学,缺乏对校园内外地
上海市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要实现深度学习,学历案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途径.“地貌与经济建设”的学历案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教材与学情分析,以情境问题为载体,指
地理模型是科学模型的一种具体形式,地理模型具有简约化、动态性与多元性三项基本性质。地理模型的基本性质对于地理模型知识教学具有指向意义:地理模型的简约化要求地理教学关注地理模型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把握地理模型的假设条件与简化图示;地理模型的动态性要求地理教学注重追溯地理模型的建构历程,关注地理模型的新近发展;地理模型的多元性要求地理教学从多视角认识同一地理现象或问题,补充说明其他模型的基本观点。
高中地理教学突出强调区域性和实践性,其中研学活动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开发能够充分发挥地方性优势,实现地理教学走向生活化和实践化.本文依托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且动态地分析地理事物的形成与演化。本研究设计“正阳黄土物质来源分析”这一古环境课程,通过野外采样、实验数据分析、古风场模拟、文献分析印证,融合大气科学、历史地理学、沉积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旨在培养高中学生的综合思维,同时也为地理研学活动的开展与跨学科研究学习提供了新的尝试与参考。
地理实践力作为学科核心素养,在实际落实中面临重重困境,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延庆古崖居的野外考察活动和课堂教学为例,探讨了地理实
2020年11月,《陈尔寿论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出版。作为庆祝人教社成立70周年社庆献礼大型丛书“中国教材研究文库”中的一本,该书共选编了陈尔寿先生在各个时期撰写的有关地理教材方面的文章共计38篇。陈尔寿(1916-2012),江苏东台人,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新中国地理课程教材建设的主要领导者和奠基人之一。1931-1937年,陈尔寿先后就读于江苏省东台县立初中、省立扬州中学、上海开明中学。1937年考入中央大学地理系。后在国立二中等校任教。1943年1月至1945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