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农欢乐多

来源 :中学生百科·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h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高中之前,大多数同学可能完全不知道“学农”这回事情。然而,一进入高二,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会期待“学农”。虽然学农的时间可能不长,也就一个星期左右,但是,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在外面集体住宿在一起,光是这一点,想想就觉得一定会很开心了。当然,也有可能心中有不少忐忑,担心学农生活会很辛苦,平时在家里什么都不干,真的可以顺利地度过一周的集体生活吗?今天不上课,去打扫学校
  说实话,我太羡慕那些能够去学农的同学了,什么摘橘子、种菜、耙地,听着就很有意思。可是,我们学校为了尽量避免大规模的集体外出活动,想出了一个用打扫校园来代替学农的方法。高一高二一共有24个班级,每个班级轮流抽出半天,停课来打扫校园,这样,一个学期大概能轮到3次左右。2年下来,花的时间和一星期的学农也就差不多了。
  每次打扫的前一天,劳动委员是全班最吃香的人,因为分配工作的生杀大权在他的手里。轻松的活,比如扫教学楼、和宿管阿姨检查寝室,简直供不应求;而去食堂洗碗这样的工作则人人敬而远之。我曾经被分配到一次。工作内容就是洗全校早饭的碗碟和洗当天中午要吃的蔬菜。那些不锈钢的托盘,浸了水之后,因为气压的作用,牢牢地沾在一起,重到不行,一上午洗下来手感觉要断掉!当然也干过打扫实验楼的工作,那里基本上没人,所以可以一直摸鱼。
  不过,虽然嘴上对这个活动怨声载道,可其实,很多同学心里是很期待的,别人在上课的时候,只有我们班级可以游荡在学校的各个角落,这种感觉说起来还是很奇妙的!
  菜苗不好种
  在同学里,我算是去过比较多地方的,所以对于农田可谓丝毫不感到陌生,还拍过很多在丰收的麦田里45度角仰望的“伤感”照片。可是,真的在农田里干活,和去玩可完全不是同一回事。我们学校的学农是和当地一个生态示范村合作的,老师是当地的一位老农——葛大爷,别看他已经70了,身体却非常硬朗。他知道我们这些城市来的学生干不了真正的农活,所以我们到了菜田的时候,只要把菜苗一棵一棵插进田垄就行了,前期的翻地等工作都不用干。
  说干就干,我们分成种菜、打水和浇水三个小组,马上投入到种菜中。可没多久,一开始嘻嘻哈哈的众人,开始越来越沉默,接着开始相互埋怨。
  “喂,你种的时候有没有看间距啊?一排要种6棵菜!可你看,到了中途,你只插了5棵,喏,现在多剩了4棵!”
  “种菜苗的同学,你这菜苗插得也太浅了吧,我刚把水浇上去,菜苗就被冲出来了!”
  “你还说我,你浇水多轻松呀,连土都不用碰,我插菜苗插得深了吧,你说连菜叶都看不见,现在浅了,又不行,要不你来插!”
  随着时间的推移,腰越来越酸,太阳越来越毒,大家的节奏也乱了。就在埋怨声此起彼伏的时候,只听老葛大爷大喝一声:“你们这些娃娃,是种菜还是吵架!来,再听我把要领说一遍,看我示范一次!”汗,被吼了吧!不过接下来,大家进步了不少,到整块地都种完的时候,刚才那些埋怨和不开心,早就忘记啦!
  橘子橘子在哪里
  我们这儿有个长兴岛,盛产橘子,各大高中不约而同地把这里列为了学农的第一选择。主要的工作当然是摘橘子。其实当地人知道我们是去“玩”的,辛苦种了一年的橘子怎么能让我们糟蹋?所以橘子最多摘三遍,而我们去了之后,是摘第四遍,农民伯伯认真地教我们如,何挑选橘子后,就把我们放入了茫茫橘林,不过简直是堪比大海捞针——树丛觅小橘。好不容易看到一棵橘树上金黄一片,走到跟前才发现是一棵病树,整棵树没有一片叶子,只有几个僵死的橘子,根本没人要!
  除了摘橘子,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将橘子打包并出口,当时我每天工作6小时,就是将源源不断的橘子放进空箱子,再运走。还有就是根据橘子的大小和质量进行分拣和包装,最好的是要出口的。据说曾经有学长在最后一箱橘子里放入写有中英文的信,最后收到了从澳大利亚来的回信,原来那箱橘子最后漂洋过海去了澳洲!
  恐怖的声音
  学农的第一天晚上,因为平常不住校,大家都挺兴奋的,就玩起了讲鬼故事的游戏,一片大呼小叫声中,在查夜老师的提醒下,才依依不舍地陆续睡下。可不一会我就听到外面有一种很奇怪的声音,没有节奏,还一会儿“咕”那么一下,声音还很响。一开始以为自己听错了,可是随着四周越来越安静,声音也越来越清晰。没想到大家都睡着了,只有王小末还醒着。“不会是鬼真的来了吧!听说这个基地以前是坟地?”我听了王小末的话,简直吓死了,就这我还不忘拿出手机来把声音录下来。我们谁都不敢出去看到底是什么。最后决定打电话问我爸!
  结果你猜是什么声音?青蛙叫的声音,没想到这秋天了青蛙还是这么精神!自己挖的番薯是最好吃的
  因为生活在城市,很多农作物,我们只知道它最后被采摘的模样,但是对它在树上在田里是什么样的却一无所知。所以,即使是挖番薯这样的活动,也让大家志气很高涨。挖番薯的时候,锄头的拿法和用力都有讲究。
  番薯只是我们野炊的一部分,砍柴、生火,没有了煤气,自己搭起的铁锅就是唯一的炊具。生火烧柴的烟很大,却需要人在旁边不停地扇火,熏得人眼都睁不开,我们就用“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来打趣。虽然只是简单的番茄炒蛋,却为了是先放番茄还是先放蛋而争吵不已。为了做这几个简单的饭菜,整整花了两个小时,结果米饭还是有点没熟,不过很多人都表示这是吃过的最香的饭菜。最后每个菜都一扫而光,特别是放在炉边烤的番薯,那香味简直可以飘十里地!
  学农归来,写总结报告是免不了的,因为是要交给老师的作业,无非是“这次学农大大增加了我们班级的凝聚力,深入农村,才发现原来每一粒米,每一棵菜都是得来不易”这样的内容。只是,比起以往强搬硬套这些“大道理”,这次或多或少,我们都会有所感触,也会更珍惜现在的生活。而且,如果十几年以后会有高中聚会,比起回忆每日无涯的题海,大家一定更乐意一起回味学农的每个日子吧!
  编辑/杨明珠
其他文献
人们总喜欢说如果。懒惰的学生说:“如果我勤奋一点,成绩肯定会很好。”穷人说:“如果我中了彩票,日子该多么好过。”鲁莽的人说:“如果我当时没有冲动……”失败的人说:“如果我早些计划好……”  嘴张成一个小小的“〇”形,这个词就从齿间跃出,熟门熟路的。人们说这个词的时候,脸上或带着兴奋的期待,或挂着沉痛的悔恨,或含着焦虑不安……真是个很有魔力的词啊。  以真实性为标准,“如果”可以分为两种,较可能发生
寻开心  如果我告诉你,我们曾是校友,你可千万别惊讶。因为这世上无巧不成书,因为我也曾和你们一样,高一高二属于“厦大”的一名学生——咱们同是被吓大的。  记得那时还没读高三,我便已经开始被迫接受来自各种或善意或残酷的提醒。由此我想象高三的天空是黑色的,岁月是漫长的,呼吸是静止的,人生是惨淡的,而开心是不存在的。每当听他们说,高考就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你不努力向前,便要咣当坠河,我便开始想象自己因为
学校的主教学楼正在重建。每天走在校园里,看着那蒙着绿色面纱的建筑工地,就像是看着一棵亲手种下的树,觉得每天都没什么变化,但是内心知道,它一直都在成长。  回想当年公示新教学楼设计备选方案时,宣传窗前总是挤着一堆人。每一个方案都比旧教学楼好看,但每一个又都不够好看。这种谨慎、期待又略带批判的眼光,是极有意思的,仿佛是在挑选要相伴一生的人。  其实这样的形容是毫不夸张的。因为校园生活,本来就会成为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