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为高考保驾护航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aoni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考语文复习中,唯有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在复习方法上给予引导,让学生能做好十足准备,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此,本文就结合高考语文备考教学实践而提出一些简单的看法。
  一、心态是关键,切忌负面情绪
  心态决定一切,在高考前,很多学生都会出现考前综合征,表现较为突出的甚至会莫名的发火,不愿与家人、朋友交流、记忆力明显下降等诸多症状,这本是学生考前焦虑所致,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却不能客观地对待学生的反应,甚至惡语相对,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适得其反。一些学生平时努力不够,加上教师的批评,父母的责骂,在考前更难以静心复习,语文高考中自然难以取得理想成绩。因此,在高考语文备考中,切忌挑剔学生的毛病,找学生的不足,而应多给予学生鼓励,结合学生实际而在方法上多给予引导,让学生能平衡心态,正确面对高考。
  考试不是衡量一个人唯一的标准,高考也不能决定人的一生。语文课程是一门富有人文性的课程,在语文高考备考中,定要树立人本思想,多关心学生,呵护学生,给予他们关爱,让他们正确对待高考。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以主题讨论、辩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认识高考,走出心理阴霾。同时,要结合学生考前综合症,给予心理上的疏导。
  二、立足学生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各有各的特点,每个学生的基础也不尽相同,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也不同,不能以相同的方式去对待所有的学生。立足学生实际,就是要能客观地看到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主动去复习。在高考语文备考中,教师的作用并不在于课堂中反复地向学生讲授知识点,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复习。如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一般,但目标还是较为明确的。进入高考备考环节,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再根据计划展开复习。在方法上,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有的学生平时对需要识记的知识点尚不够熟悉,那么,在复习中就可采用“强迫记忆法”,如需要背诵10篇文言诗文,自己规定自己在多长时间内完成,对其中所涉及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也要梳理、归纳。
  三、紧扣教材,做到举一反三
  结合历年的高考语文来看,教材依然是核心。虽然语文考试总会让学生感觉“学的不考,考的没有学”,但依然是“万变不离其宗”。语文考试一般包括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在复习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专项知识进行梳理,针对性训练即可。对于阅读,平时读教材中所选的作品时所学生的层次分析、段落归纳、提炼中心、写作特点等,在复习中,就要应用这些方法对课外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如提供一篇课外作品,引导学生找其文眼、线索、探究作者的情感、分析人物形象等,通过这样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来帮助学生学习应用方法,做到举一反三。
  在语文高考备考中,模拟训练不可或缺,但不能落入“题海战”的套路。在复习中,以模拟卷来引导学生训练后,一是要引导学生纠错,即针对模拟卷中的错误,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对错误进行整理,归纳,找到出错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如阅读部分丢分多,是方法不到位,还是阅读量不够。如文言部分丢分,是词类活用丢分多,还是特殊句式丢分多,在反思的基础上,展开针对性的复习,这样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
  四、加强作文训练,提高得分点
  结合近几年对学生语文高考卷的分析来看,作文丢分现象较为严重。从平时考前的作文训练来看,方式上还是较为单调。作文是语文高考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得分点。结合学生高考中的作文来看,常见问题是观点不明、结构不清、论证不够严密,这些问题的存在让学生的作文大打折扣。在语文高考备考中,要结合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展开针对性训练。
  就观点不明而言,要注重以材料分析方式来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帮助学生学会提炼论点;针对结构不清问题,要以拟定提纲方式,引导学生在写作前梳理写作思路;对论证过程,要引导学生结合提纲,选择好论据,衔接好过渡,由浅入深、由外而内地展开论述。如此,作文层次上去了,整个高考语文成绩也就随之提升了。
  在语文高考备考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树立人本思想,关心学生,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摆脱惧怕高考的心理,在课堂中多给予学生鼓励,在方法上给予引导。唯有如此,语文课程才能彰显其人文情怀,达成让学生得到发展的目的。
  张少军,贵州纳雍县第一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语文思维没有被真正提升,而这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不利的。因此,要以思维发展为抓手,从知识至上转变到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拓展思维广度  语文教师可根据教材中的每个单元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类型,确定好思维训练点,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本训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培养学生利用语文进行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
语文属于一门语言艺术,对于小学语文来说,面对的学生年龄较小,因此教师需要应用轻松有趣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需要重视自身发音的正确性,确保教学用词能够准确得体,这样才能够在无形中感受到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教师在课堂上应用的教学语言,是除了课本教材之外的另一重要的教学工具,也是师生之间拉近情感交流的重要教学手段。  一、准确规范的应用教学语言  运用语言的规范性
在新课改,高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就必须得到重视,要改变现在在古诗词中出现的形式化、片面化问题。为了使得这样的一个现象有一个改变,就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他们古诗词鉴赏的文学素养;还要让学生通过平时的积累,来对古诗词的思考感悟得到增强;充分开拓学生的想象思维,使得他们对于古诗词的情感主旨有一个明确的把握。  一、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有一个要求是很明确的,即“保证老师主
我自幼酷爱写作,曾获得楚才作文竞赛一等奖,而现在作为一名高中生对写作的兴趣却日渐消逝。偶尔翻开小学时的写作会被其中生动形象、一针见血的描写与天马行空的想象所惊叹,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