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梨乡库尔勒
库尔勒是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首府,虽处在新疆地界,却是蒙族人聚居的地方。街上播放着豪放优美的蒙族音乐,机关、学校的名牌都是汉字和蒙文两种文字书写。这里是自治州经济文化中心,颇具现代化都市风采。老城有一座庄严肃穆的清真寺,名加麦,是典型的维吾尔风格。
大凡美丽的城市,向例是有水相依。此处也不例外,翠绿的孔雀河半环市区静静流过,两岸树影婆娑。河面不宽,河水不深,河中有浅浅的沙洲、黛色的苔藓和绿色的水草。每当黄昏时分,落日的余晖照在水面上,水光粼粼,金碧流丹。美丽的孔雀河像翡翠,似玉带,给洁净的城市戴上了绚丽的花环。
库尔勒素有“梨乡”之称,据说此地栽植香梨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年前。在这里还流传着一个关于香梨的悲壮而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库尔勒并不出香梨,只有巴依和商人从外地贩来的水果,卖得很贵,穷人根本吃不起。有一种叫艾依曼的姑娘,翻山越岭从很远的地方找来了99种梨树,可是在当地栽植后,只有一个和本地野梨嫁接的品种成活了,而且仅仅活了一棵。当梨子成熟时,香气四溢,乡亲们纷纷前来观赏、祝贺,大家为它取名叫“香梨”。这件事被巴依知道了,他想用金银财宝和绫罗绸缎收买艾依曼,霸占梨树,遭到拒绝后就凶相毕露,带领打手上门砍倒香梨树。为了保护梨树,艾依曼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第二年春天,在巴依砍断的香梨树根上生出新枝,乡亲们怕巴依知道了再破坏,就偷偷地把树移走了。后来,库尔勒香梨就慢慢地植遍千家,繁衍至今。现在乡间有许多香梨树,还有好多大面积的梨园。春天,梨花盛开,洁白一片,芳香四野;夏天,梨树成阴,浓绿馥郁;晚秋,梨果成熟,梨香满城。香梨名扬中外,成为库尔勒的骄傲。
铁门关
铁门关,闻其名便能想见其形。
关楼位于山谷之中。关前绝壁上先人刻有“襟山带河”四个大字,形容此地“两山夹峙,一线中通,路倚危石,侧临深沟。水流澎湃,日夜有声”。附近崖壁上还有多处石刻,都是古人赞关楼之作。观之,其中不乏佳句,只可惜当时光顾了欣赏,竟没能抄下来。
孔雀河从关旁流过,决无半点如在市区的温柔,我想这一定是因为挣脱那十几公里长峡之不易,“解放”的欢愉便化作“哗哗”的高歌。
关前是长长的柏油路,直铺到长峡里去。两旁峭壁千仞,地势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桥跨干仞危,路盘两崖窄。”唐代诗人岑参的《题铁门关楼》极生动地描述出这段古丝路的艰险。关楼近年新修过,颇显威严壮观。遍寻“关前小吏”——管理人员,终不得见,无法登上关楼,只得望关兴叹,在关里关外照几张相便作罢。
临走时,回望关楼,那关楼在盛阳之下格外有气势,的确名副其实!
沙海奇观
从库尔勒乘车西去,路上并非想象中“野云万里无城郭”那般凄凉,公路串起一个个绿树掩映的城镇村庄,轮台南有塔里木石油基地,能看到高耸入云的井架和一排排大储油罐。奔腾的塔里木河滋养着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盆地中心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现在,那里出现了一个奇迹:一条永久性的沙漠公路,从巴州轮台到民丰,全长446公里,横穿塔克拉玛干,载重汽车穿梭往来,好不繁忙。面对这条石油公路,语言是极苍白而无力的,这人类征服自然的壮举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走进沙漠深处,极目所至,到处是一片金黄,这气势恢弘的色彩远接天际,天空倒像是慑于大漠的威力反失去了在别处的亮丽,显得那么浅淡。在天地相接处,几股旋风裹起黄沙在飞舞,如同“大手笔”在随意勾勒。看眼前,巨大的沙丘绵延起伏,接连不断,如掀起的滔天巨浪。我站在这浪峰波谷之间,显得那么渺小。一阵大风过后,看沙丘已抚平原有的痕迹,变换成一个新模样,这大自然的造化之能着实令人称奇。这里还有许多野生胡杨,它们千姿百态,形状各异,风姿绰约。有的高而直,如玉树临风;有的却伏地而生,或曲或弯,似虬跃龙腾;有的枝繁叶茂,结实雄壮;也有的枝柔干细,灵秀婀娜。胡杨生命力极强,当地人形容胡杨有三个一千年,即“活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
返回市区途中,我们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沙洗”。时近黄昏,忽见天色顿暗,狂风大作,黄沙扑天盖地而来。司机打开了雾灯,灯光下可见沙尘翻滚,如疾雨飞烟,虽然车窗都关着,可沙尘还是无孔不入,满车厢弥漫着呛人的土味儿。沙尘无处不在,我们的车不敢快开,只能慢慢往前蹭。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掩住口鼻,屏住气息,静静地等待。过了许久,才风去沙消,恢复了平静。司机说这就是塔克拉玛干可怕的沙暴。他还告诉我们,沙暴来临时,塔克拉玛干就是个魔鬼的世界,成千上万吨的黄沙都能被卷上千米高空,沙漠成了暴怒的海洋,仿佛要吞噬一切生灵。他心有余悸地说:“幸亏我们出来了,否则如果处的位置不好,我们的车可能会被掀翻。”听得人毛骨悚然,大沙漠的这份“厚爱”真让人不敢领受。
库尔勒是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首府,虽处在新疆地界,却是蒙族人聚居的地方。街上播放着豪放优美的蒙族音乐,机关、学校的名牌都是汉字和蒙文两种文字书写。这里是自治州经济文化中心,颇具现代化都市风采。老城有一座庄严肃穆的清真寺,名加麦,是典型的维吾尔风格。

大凡美丽的城市,向例是有水相依。此处也不例外,翠绿的孔雀河半环市区静静流过,两岸树影婆娑。河面不宽,河水不深,河中有浅浅的沙洲、黛色的苔藓和绿色的水草。每当黄昏时分,落日的余晖照在水面上,水光粼粼,金碧流丹。美丽的孔雀河像翡翠,似玉带,给洁净的城市戴上了绚丽的花环。
库尔勒素有“梨乡”之称,据说此地栽植香梨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年前。在这里还流传着一个关于香梨的悲壮而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库尔勒并不出香梨,只有巴依和商人从外地贩来的水果,卖得很贵,穷人根本吃不起。有一种叫艾依曼的姑娘,翻山越岭从很远的地方找来了99种梨树,可是在当地栽植后,只有一个和本地野梨嫁接的品种成活了,而且仅仅活了一棵。当梨子成熟时,香气四溢,乡亲们纷纷前来观赏、祝贺,大家为它取名叫“香梨”。这件事被巴依知道了,他想用金银财宝和绫罗绸缎收买艾依曼,霸占梨树,遭到拒绝后就凶相毕露,带领打手上门砍倒香梨树。为了保护梨树,艾依曼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第二年春天,在巴依砍断的香梨树根上生出新枝,乡亲们怕巴依知道了再破坏,就偷偷地把树移走了。后来,库尔勒香梨就慢慢地植遍千家,繁衍至今。现在乡间有许多香梨树,还有好多大面积的梨园。春天,梨花盛开,洁白一片,芳香四野;夏天,梨树成阴,浓绿馥郁;晚秋,梨果成熟,梨香满城。香梨名扬中外,成为库尔勒的骄傲。

铁门关
铁门关,闻其名便能想见其形。
关楼位于山谷之中。关前绝壁上先人刻有“襟山带河”四个大字,形容此地“两山夹峙,一线中通,路倚危石,侧临深沟。水流澎湃,日夜有声”。附近崖壁上还有多处石刻,都是古人赞关楼之作。观之,其中不乏佳句,只可惜当时光顾了欣赏,竟没能抄下来。
孔雀河从关旁流过,决无半点如在市区的温柔,我想这一定是因为挣脱那十几公里长峡之不易,“解放”的欢愉便化作“哗哗”的高歌。
关前是长长的柏油路,直铺到长峡里去。两旁峭壁千仞,地势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桥跨干仞危,路盘两崖窄。”唐代诗人岑参的《题铁门关楼》极生动地描述出这段古丝路的艰险。关楼近年新修过,颇显威严壮观。遍寻“关前小吏”——管理人员,终不得见,无法登上关楼,只得望关兴叹,在关里关外照几张相便作罢。
临走时,回望关楼,那关楼在盛阳之下格外有气势,的确名副其实!

沙海奇观
从库尔勒乘车西去,路上并非想象中“野云万里无城郭”那般凄凉,公路串起一个个绿树掩映的城镇村庄,轮台南有塔里木石油基地,能看到高耸入云的井架和一排排大储油罐。奔腾的塔里木河滋养着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盆地中心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现在,那里出现了一个奇迹:一条永久性的沙漠公路,从巴州轮台到民丰,全长446公里,横穿塔克拉玛干,载重汽车穿梭往来,好不繁忙。面对这条石油公路,语言是极苍白而无力的,这人类征服自然的壮举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走进沙漠深处,极目所至,到处是一片金黄,这气势恢弘的色彩远接天际,天空倒像是慑于大漠的威力反失去了在别处的亮丽,显得那么浅淡。在天地相接处,几股旋风裹起黄沙在飞舞,如同“大手笔”在随意勾勒。看眼前,巨大的沙丘绵延起伏,接连不断,如掀起的滔天巨浪。我站在这浪峰波谷之间,显得那么渺小。一阵大风过后,看沙丘已抚平原有的痕迹,变换成一个新模样,这大自然的造化之能着实令人称奇。这里还有许多野生胡杨,它们千姿百态,形状各异,风姿绰约。有的高而直,如玉树临风;有的却伏地而生,或曲或弯,似虬跃龙腾;有的枝繁叶茂,结实雄壮;也有的枝柔干细,灵秀婀娜。胡杨生命力极强,当地人形容胡杨有三个一千年,即“活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
返回市区途中,我们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沙洗”。时近黄昏,忽见天色顿暗,狂风大作,黄沙扑天盖地而来。司机打开了雾灯,灯光下可见沙尘翻滚,如疾雨飞烟,虽然车窗都关着,可沙尘还是无孔不入,满车厢弥漫着呛人的土味儿。沙尘无处不在,我们的车不敢快开,只能慢慢往前蹭。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掩住口鼻,屏住气息,静静地等待。过了许久,才风去沙消,恢复了平静。司机说这就是塔克拉玛干可怕的沙暴。他还告诉我们,沙暴来临时,塔克拉玛干就是个魔鬼的世界,成千上万吨的黄沙都能被卷上千米高空,沙漠成了暴怒的海洋,仿佛要吞噬一切生灵。他心有余悸地说:“幸亏我们出来了,否则如果处的位置不好,我们的车可能会被掀翻。”听得人毛骨悚然,大沙漠的这份“厚爱”真让人不敢领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