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从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模板制作及安装、钢筋工程工序、混凝土配制与浇筑几个方面阐述了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控制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质量对于建筑物的适用性、安全性以及耐久性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结构施工过程中,人们应重视结构构件尺寸及标高,钢筋安装质量、混凝土强度以及密实性,以及结构构件的外观质量等给予认真的监督检查。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内在质量,以便在恶劣的条件下结构仍能有适当的安全性及耐久性,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钢筋工程质量控制
钢筋工程的制作绑扎质量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在工作使用过程中的受力状态,因此钢筋工序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极为重要。钢筋工程施工除应遵照施工规范、规程的各项规定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1现浇梁板中主梁箍筋尺寸
由于现浇梁板的钢筋绑扎顺序为:主梁—次梁—板,因此在制作主梁箍筋高度时应考虑次梁、板受力筋的位置。如按主梁设计高度制作箍筋,次梁、板的主筋位置就会产生高度平移,影响次梁和板的保护层厚度,如保证次梁、板的保护层厚度势必加厚现浇混凝土厚度,增加恒载重量,造成工程浪费。由于受次梁主筋的限制,主梁箍筋高度降低,而使主梁支座部位负弯筋的受力位置相应下移,受力状态发生变化。应在图纸会审当中或施工前征求设计单位的同意或变更后方可施工。
1.2钢筋绑扎焊接
一般框架、厂房及大跨度公用建筑结构中主梁截面较大,配筋率也较高,一般钢筋绑扎均在模板上进行,然后采用手动捣链送进梁内。因主梁筋较重,采用水泥垫块控制保护层厚度不适合,采用18钢筋头垫在主梁板底模上,顺梁底设置,长度应不大于主梁箍筋间距,以避免在调整主梁筋位置时,保证不了保护层厚度。主次梁主筋接头应优先采用单面焊接,既便于焊接工艺操作,又可节约钢材。柱底主筋接头应优先考虑采用立式钢筋对焊接头技术,既可节约钢材,又可保证柱主筋的保护层厚度。
框架梁、板、柱主梁大部分为多跨连续梁。支座部位多为刚结点,负弯矩筋设计较密,加上柱的主筋与主梁交叉,浇筑混凝土时振捣器插不进去,混凝土浇筑困难,在绑扎钢筋时应事先将梁上部负弯矩筋预留振捣空隙,待混凝土浇筑至负弯矩筋下皮时再调整负筋位置,然后浇筑上面的混凝土。
一般梁板结构的主梁截面较高。如柱的主筋在施工缝处产生位移,将影响上层结构的放线定位。因此,在绑扎主筋时,应在柱顶混凝土施工缝以下5cm左右位置焊定位钢筋,以保证柱的主受力筋在浇筑柱混凝土过程中不产生位移。在绑扎主梁钢筋以前,也应对柱子的主筋按轴线位置进行调整以保证上层结构柱钢筋的正确位置。
2.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2.1混凝土搅拌与运输
为保证工程质量,混凝土尽最大可能采用商品预拌混凝土,工程开工前应对混凝土供应商进行考察。签订采购合同时,应对所在工程的混凝土的技术及质量要求进行约定,对每一罐混凝土进行现场实测,对不符合委托要求的产品无条件退场,同时要验收混凝土的出厂资料是否齐全。对混凝土的出厂和运输时间进行约定,混凝土超过初凌期的严禁使用。
2.2混凝土浇筑
竖向构件浇灌时,严格控制分层浇筑的间隔,分层厚度不宜超过500mm。控制浇灌顺序,避免出现冷缝。均匀振捣,严禁漏振、过振、欠振。横向构件浇筑应连续进行,现浇板应用平板振动器配合。
2.3混凝土表面处理
大面积的清水混凝土施工中要做到表面效果一致难度大,对气泡、漏浆部位、明缝处胀膜、错台、螺栓孔眼可采取适当手段修复。
2.4成品保护
拆模时轻轻将模板撬离结构体,严禁将材料堆靠在清水混凝土成品上,成品用塑料薄膜覆盖,对易磕碰的阳角部位采用多层板、塑料等硬质材料进行保护。
2.5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主要防治措施
2.5.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
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马凳设置间距有时过大,甚至不设。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两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必须设置钢筋小马凳,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毫米,特别是对于准8一类细小钢筋,小马凳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
2.5.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
2.5.3模板制作及安装质量控制
模板制作及安装工序是钢筋混凝土工程的第一道工序。模板制作安装的几何尺寸、标高、结构是否合理,均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必须加以重视。一般高层建筑和厂房、公企建筑的现浇梁、板、柱及剪力墙均为主要承重结构。在安装梁的模板时,主次梁起拱高度不应大于1/000,因为在此类结构中一般主梁跨度较大,如起拱高度大于1/1000,在楼层地面施工时因梁的起拱过高而造成中部与支座部位的高低差,形成找平层过厚,浪费原材料,而且增加了结构恒载。
一般高层框架结构大部分采用钢模板。如模板量不足而采用木模板时,梁的底模可采用6cm厚白松或红松板材。因此类材料变形小,损耗小,可增加模板的周转率,模板工程完工后也可改为木门窗柜的制作材料,而且节省了常规作法采用2.5cm厚木板所必须使用的大顺楞、小模木两道工序,节约了支模所需木材,梁、柱的支撑系统可通过计算设置,一般最小间距不宜大于1.2m。
模板工程安装完毕后,技术员应在绑扎钢筋前用仪器检测、检查,对照施工图纸对梁、板、柱的几何尺寸、标高位置进行详尽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及确定支撑系统安全、稳定、刚度均符合施工质量要求,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3.结语
随着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的不断更新,新的问题还会出现,每个工程管理人员都应该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工程管理过程中不断去总结,发现问题并想出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持续建设出真正的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王子玉.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低劣的原因剖析[J].建筑,2001(04).
[2]梁必起,马新国等.钢筋混凝土工程裂缝的质量症害及其处理[J].山西机械,2001(S1).
[3]郑治国.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焦煤科技,2003(S1).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控制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质量对于建筑物的适用性、安全性以及耐久性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结构施工过程中,人们应重视结构构件尺寸及标高,钢筋安装质量、混凝土强度以及密实性,以及结构构件的外观质量等给予认真的监督检查。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内在质量,以便在恶劣的条件下结构仍能有适当的安全性及耐久性,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钢筋工程质量控制
钢筋工程的制作绑扎质量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在工作使用过程中的受力状态,因此钢筋工序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极为重要。钢筋工程施工除应遵照施工规范、规程的各项规定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1现浇梁板中主梁箍筋尺寸
由于现浇梁板的钢筋绑扎顺序为:主梁—次梁—板,因此在制作主梁箍筋高度时应考虑次梁、板受力筋的位置。如按主梁设计高度制作箍筋,次梁、板的主筋位置就会产生高度平移,影响次梁和板的保护层厚度,如保证次梁、板的保护层厚度势必加厚现浇混凝土厚度,增加恒载重量,造成工程浪费。由于受次梁主筋的限制,主梁箍筋高度降低,而使主梁支座部位负弯筋的受力位置相应下移,受力状态发生变化。应在图纸会审当中或施工前征求设计单位的同意或变更后方可施工。
1.2钢筋绑扎焊接
一般框架、厂房及大跨度公用建筑结构中主梁截面较大,配筋率也较高,一般钢筋绑扎均在模板上进行,然后采用手动捣链送进梁内。因主梁筋较重,采用水泥垫块控制保护层厚度不适合,采用18钢筋头垫在主梁板底模上,顺梁底设置,长度应不大于主梁箍筋间距,以避免在调整主梁筋位置时,保证不了保护层厚度。主次梁主筋接头应优先采用单面焊接,既便于焊接工艺操作,又可节约钢材。柱底主筋接头应优先考虑采用立式钢筋对焊接头技术,既可节约钢材,又可保证柱主筋的保护层厚度。
框架梁、板、柱主梁大部分为多跨连续梁。支座部位多为刚结点,负弯矩筋设计较密,加上柱的主筋与主梁交叉,浇筑混凝土时振捣器插不进去,混凝土浇筑困难,在绑扎钢筋时应事先将梁上部负弯矩筋预留振捣空隙,待混凝土浇筑至负弯矩筋下皮时再调整负筋位置,然后浇筑上面的混凝土。
一般梁板结构的主梁截面较高。如柱的主筋在施工缝处产生位移,将影响上层结构的放线定位。因此,在绑扎主筋时,应在柱顶混凝土施工缝以下5cm左右位置焊定位钢筋,以保证柱的主受力筋在浇筑柱混凝土过程中不产生位移。在绑扎主梁钢筋以前,也应对柱子的主筋按轴线位置进行调整以保证上层结构柱钢筋的正确位置。
2.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2.1混凝土搅拌与运输
为保证工程质量,混凝土尽最大可能采用商品预拌混凝土,工程开工前应对混凝土供应商进行考察。签订采购合同时,应对所在工程的混凝土的技术及质量要求进行约定,对每一罐混凝土进行现场实测,对不符合委托要求的产品无条件退场,同时要验收混凝土的出厂资料是否齐全。对混凝土的出厂和运输时间进行约定,混凝土超过初凌期的严禁使用。
2.2混凝土浇筑
竖向构件浇灌时,严格控制分层浇筑的间隔,分层厚度不宜超过500mm。控制浇灌顺序,避免出现冷缝。均匀振捣,严禁漏振、过振、欠振。横向构件浇筑应连续进行,现浇板应用平板振动器配合。
2.3混凝土表面处理
大面积的清水混凝土施工中要做到表面效果一致难度大,对气泡、漏浆部位、明缝处胀膜、错台、螺栓孔眼可采取适当手段修复。
2.4成品保护
拆模时轻轻将模板撬离结构体,严禁将材料堆靠在清水混凝土成品上,成品用塑料薄膜覆盖,对易磕碰的阳角部位采用多层板、塑料等硬质材料进行保护。
2.5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主要防治措施
2.5.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
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马凳设置间距有时过大,甚至不设。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两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必须设置钢筋小马凳,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毫米,特别是对于准8一类细小钢筋,小马凳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
2.5.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
2.5.3模板制作及安装质量控制
模板制作及安装工序是钢筋混凝土工程的第一道工序。模板制作安装的几何尺寸、标高、结构是否合理,均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必须加以重视。一般高层建筑和厂房、公企建筑的现浇梁、板、柱及剪力墙均为主要承重结构。在安装梁的模板时,主次梁起拱高度不应大于1/000,因为在此类结构中一般主梁跨度较大,如起拱高度大于1/1000,在楼层地面施工时因梁的起拱过高而造成中部与支座部位的高低差,形成找平层过厚,浪费原材料,而且增加了结构恒载。
一般高层框架结构大部分采用钢模板。如模板量不足而采用木模板时,梁的底模可采用6cm厚白松或红松板材。因此类材料变形小,损耗小,可增加模板的周转率,模板工程完工后也可改为木门窗柜的制作材料,而且节省了常规作法采用2.5cm厚木板所必须使用的大顺楞、小模木两道工序,节约了支模所需木材,梁、柱的支撑系统可通过计算设置,一般最小间距不宜大于1.2m。
模板工程安装完毕后,技术员应在绑扎钢筋前用仪器检测、检查,对照施工图纸对梁、板、柱的几何尺寸、标高位置进行详尽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及确定支撑系统安全、稳定、刚度均符合施工质量要求,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3.结语
随着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的不断更新,新的问题还会出现,每个工程管理人员都应该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工程管理过程中不断去总结,发现问题并想出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持续建设出真正的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王子玉.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低劣的原因剖析[J].建筑,2001(04).
[2]梁必起,马新国等.钢筋混凝土工程裂缝的质量症害及其处理[J].山西机械,2001(S1).
[3]郑治国.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焦煤科技,200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