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管见录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我创作过百余万字的小说,也译作过二三百万字的外国小说,这些年确实经历着创作——译作,再创作——译作,这样类似于循环反复的过程,而且这“循环”好象还将延续下去,这中间自不免有创作的体会,有译作的体会,也有两者相辅相成的体会。但待动笔写这些体会,竟又觉得这些体会很零碎,捏不成团儿,条理不出系统来。然而它们却又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因此我就毋妨信笔而写,写到哪儿算哪儿。
其他文献
面对与世界海军强国的差距和日趋激化的世界海洋形势,中国海军的未来建设与发展应该汲取世界强国发展的积极成果,走强国必强军、强军先强海军和跨越式发展之路,以及正确认识和处
<正>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问题,在我国古代中是一个老问题。 “意象”一语,出自《易传·系辞(上)》:“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早在魏晋时代,刘勰孰总结了我国文艺创作的实践,提出了“窥意象而运斤”的看法。尔后,“意象”一词就作为成熟的概念,广泛地出现于各家诗歌、论著中,象“意象欲出,造化已奇,”(司空图《诗品》)“久用精思,末契意象,……心偶照境,率然而尘”(王昌龄《诗格》)等。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过去几十年我们只注意了对“意境”的研究,却忽视了对意象问题的探讨。结果,“门外青山人屋里,东家流水
涉网几年,读网文,已经成了每一天的内容。记得初到网海,也是一个文学网站,除了几个比较大手笔的针砭时弊,斥责贪官,借古讽今的网络写手以外,充斥在网页的满眼都是相思,什么“想你在今
<正> 近几年来,随着南京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文娱活动也随之日益丰富。但是,我市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却不高,尤其是传统文化消费有下降的趋势,人均图书、报刊的消费有所下降,影戏观众有所减少,出现了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马寅初(1882-1982)是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新中国成立后曾历任北京大学校长等职。他喜欢以“兄弟”自称,演讲时爱跑题。他亦深知自己这个毛病,所以每次北大开学生运动会,他一般都会准时前来,但每次请他讲话,他总要推辞,除非预先为他准备好讲稿,他才会照本宣科念一念。  为了防止演讲跑题耽误正事,马寅初也想了各种怪招来应付。印度大学生代表团访问北大,马寅初亲自接待,外事办将讲话稿准备好,
稍微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人,对马君武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当然,他最知名的,恐怕就是那首讽刺张学良的《哀沈阳》诗:
【正】 “我们打算怎么办呢?”她闷闷不乐地问道。”他耸了耸肩。显然,这是个无须作出回答的问题。“还有什么剩下的东西可以吃的吗?”他一边问,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包弄皱了
【正】 玛尔塔大婶的果树簇拥的两层小楼的住宅座落在瓦拉齐斯赫维大街拐角上。入夏以来绿荫荫的院落充斥着詈骂和怨恨声——这是玛尔塔大婶驱赶象成群的麻雀一般麇集在果树
根据兴安矿的瓦斯地质概况,针对性地采用了顶板巷、仰斜钻孔、顺层钻孔、高位巷及埋管等抽放技术治理厚煤层放顶煤工作面瓦斯的情况,并进行了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