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驱动职业院校改革和建设的不竭之源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annian8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就要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不断创新,加快职业院校的改革和建设步伐,尽快创建职业教育的新模式。本文就职业院校在改革和建设中的创新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创新 改革 建设
  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转向制造强国,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要加速实施以创建院校为主体,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的学生管理、教育、训练和评估的职业教育新模式的职业院校建设。而创新是改革驱动力的不竭之源。缺乏创新,就会使改革“雷声大雨点小”,形同“鸡肋”,也将导致建设 “换汤不换药”, 流于形式。
  一、观念的创新
  首先要树立“创新驱动,创新发展”的“新常态”的理念。要建设和营造全员创新、激励创新的校园文化和工作氛围,创立创新奖励机制,倡导“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使全体师生都参与进来,使其充分认识到:创新上的任何的迟疑、懈怠和不为,都将使我们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渐行渐远,将被逐渐边缘化,甚至淘汰,要达成“创新为学校,学校为大家”的共识,形成踊跃创新,乐于创新的整体态势。
  高层领导要广开言路,能容忍“异想天开”和“奇思怪想”等发散思维;不能“一人一把号,都吹一个调”,要“百花齐放”;要听得进使人“尴尬”和“脸红”的“不和谐”声音,要经得住在体制、机制和模式上的“伤筋动骨”,要形成创新无过,“创即有益”的氛围。这样,才能集思广益,才能共谋改革,形成人人求创新、人人敢创新的局面。
  二、管理模式的创新
  职业教育是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惠及社会民生而服务的,不能闭门造车、关门办学,要剔除“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的管理弊端,探索创立政府指导,以院校为主体,行业、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多方专家参与的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以及校企合作委员会。为院校的改革和建设出谋划策,内引外联,定调把关,从顶层设计上,保证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实习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促进院校的改革和建设。
  三、培养模式的创新
  培养模式的创新要从以下方面切入。
  1.专业设置的创新
  及时搜集行业和企业的前沿动态信息和“供给侧”改革的产业变化趋势,依托专家团队支撑,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求,创立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的动态应变机制。撤并落后、“大众化”、冷门的专业,整合优良资源,推陈出新,超前谋划,建设区域领先的精品和“朝阳”专业,培养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
  2.教材的创新
  创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团体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创新开发以“订单”驱动、专题导向为核心的,以实现与“订单”企业相应工种无缝对接为目标,参照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工艺和设备作为范例,采用基础知识加特定内容的专业课程结构,具有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
  3.教学和培养模式的创新
  (1)创新培养模式。通过“2 1”和“工学交替”的培养及教育方式,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和职业鉴定等功能整合到企业的需求上来,做到教、学、用的统一,推动校园文化向企业文化及时过渡,进而缩短毕业生在“订单”企业就业后的磨合期,使其快速融入企业。
  (2)创新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微课”“翻转课堂” “分组教学”和“一体化”课堂等具有鲜明针对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创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和教学活动中心的新教学模式,使学生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激发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性和持续性。推动教师开展创新性和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创新教学手段。利用互联网的远程教学功能,开展生产实习教学和培训教学。
  第一,学生的生产实习教学,一般利用承担的校企合作中“订单”企业的生产任务来进行。利用视频功能,使企业的指导师傅和管理人员可以实时、全程地指导、监督和管控在院校内生产实习基地进行的产品加工及组装过程,增强示范效果,保证任务工期,控制产品质量,消除安全隐患,减少运营成本。通过“监造”,提高企业对院校的信任度,增加校企深度融合的积极性。该举措增加了学生培养、教育和成长过程的透明度,促进了企业对将要进入企业上岗工作的学生的了解和掌握,便于企业择优录用,量才定岗。
  第二,利用网络开展培训教学,再不用考虑培训地距离、报名人数和场地问题;还可以采用弹性培训计划,最大限度地化解学员工作与学习的时间冲突矛盾。理论知识培训进行分散远程教学,网上答疑;实操训练通过现场视频双向互动,进行示范、指导,最后定时定点统一鉴定和评定成绩。这样就降低了培训的成本和难度,从而使培训工作变的简便易行。
  (4)创新教学计划编排。校企合作过程中,往往存在课堂教学与生产或顶岗实习时间的冲突问题。采用在保证总学时、不违法及师生自愿的前提下,将课堂教学灵活、机动地穿插于生产或顶岗实习的间隙或淡季来进行的弹性教学计划,打破“6节课”“节假日”“寒暑假”和“以日或周为节点的课堂教学与实习为交替周期”的常规概念,使此类实习按企业的要求来安排和调度,才能突破阻碍校企合作深度开展的瓶颈和障碍,从而使合作持续开展下去。
  (5)创新考试和鉴定方式。创立和推广有行业、企业及社会团体等专家参与的,以突出职业能力和运用能力为核心的“知识运用 技能”的学生考试及鉴定模式。对于基础知识运用的考试,应由单一“闭卷”,向以测试学生是否具备专业知识和工具书的运用能力为主的“开卷”考试过渡。对于技能鉴定,应以保证“工时”和“成品率”的企业通用考核指标作为依据,真正做到“学为干,考为战”。
  四、评估模式的创新
  按照企业文化、行为准则和用人标准,由院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制定学生考核和评价体系。鼓励和邀请企业全方位、全时段、全过程地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及成长历程的指导和监督,使企业了解、认同和信任学生,从而使企业对自己未来的员工有充分的信心。评价指标应该在“德、绩、勤”等常规基础上,创立以就业水平和企业满意度为核心要素,以顶岗实习表现为主线的,以职业素质、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意识和再提高能力等为考核重点的学生评价模式和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体系,从而全面提升高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五、师资队伍培养的创新
  加快教师由“双师型”向“三师型”的转变,即在教师和工程师基础上,还要成为“金蓝领”或“白领”,也就是既能讲,还得懂企业管理,又是“工匠”。这样,教师才能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的职业素质更快接近产业员工,从而更易被企业聘用。教师才能学会管企业,能真正开展产学研工作,保证院校内的生产实习基地运行好、经营好,从而增强校企合作中的话语权。
  因此,院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派遣骨干教师,进入企业挂职实践。走上相关岗位,担当具体工作,开展“工教交替”活动,使教师迅速提升专业技术素质和技能示范能力,进而提高“一体化”教学水准和效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职业院校的改革和建设拥有驱动力的不竭之源。才能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
其他文献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必须具备的能力.教育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希望的载体,听此同样要不断创新,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初中基础教育中更是重中之重,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但是,教育机会均等究竟应该在哪些方面均等?如何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化的进程?由
<正>~~
期刊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就要认真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当前根据国内外形势
摘 要: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校园文化最主要的精神内核就是工匠精神的打造。本文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富有“工匠精神”校园文化的构建,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十年行动纲领提出的打造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时代使命,是职教改革的迫切要求,是高职院校的精神内核建设的必然需求,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需要,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的构建要以创新创业教育、打造技精德馨的职教队伍、社会实践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sis,BV)是生育期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由于临床上无明显的阴道粘膜炎症改变,容易被患者和临床医生所忽视.为探讨BV的临床特点和有效的治
面神经炎在临床上多见,主要症状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严重者影响生活与工作.1999-2002年,我们采用兴城温泉浴配合针灸法治疗面神经炎5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一系列科学技术的新发明运用到人类生活中,使我们这个蓝色星球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人类的生活也显得方便、富足,似乎比以往更加舒适了.但人们同时也感受
目的探讨p53蛋白表达在大肠癌进展中的意义.方法对42例大肠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标准核分裂计数法分别测定p53蛋白表达情况及核分裂指数(MI).结果 42例大肠癌组织中p
【正】 自1984年以来,智利经济稳定发展,年均增长率在6.5%左右,持续了十几年。1995年初,当墨西哥金融危机波及到许多拉美国家时,智利由于对投机性的短期投资早有准备,经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