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策略的渗透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it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阅读是学习英语的有效输入手段,英语阅读策略是英语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扩大词汇量,更重要的是能从中习得阅读策略,从而达到阅读能力的整体提高。
  然而,初中阅读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有些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解比较狭隘,把阅读材料当作语法知识和词汇的载体,重知识点的分析而轻语篇的整体理解;重阅读的结果而轻获取信息的过程,课堂缺乏丰富的活动,气氛沉闷,学生的阅读热情难以激发;阅读的课堂教学过于模式化,形式单一;同时忽略阅读策略的指导,使阅读教学耗时、费力、低效。这些现象导致了学生中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阻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给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策略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一、阅读策略的内涵
  英语阅读策略即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所采取的各种阅读方法和技巧。不仅如此,广义上的阅读策略还包含了一些为达到阅读目的所采取的有选择性的,控制性的行为。《英语课程标准》阐述了初中阶段涉及的阅读策略有:运用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生词词义;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句(topicsentence);能从文章中找出信息理解大意(mainidea);根据文章标题和配图预测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词典进行学习等阅读策略。阅读策略的有效使用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和阅读水平,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和英语考试的自信心。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策略呢?
  二、阅读策略的渗透
  1.在阅读行为中培养阅读兴趣
  初级阶段,经常听到学生说看到大段的英文就头痛,根本没有耐心和勇气读下去。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厌倦英语,从而放弃英语。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行为之前,要帮助学生克服对英语阅读的畏惧和反感情绪,在选材上选择一些有趣的、生词适中的简短文章,这样学生才不会抵触阅读,渐渐地在阅读中学生可以体验到成功和快乐,慢慢地也就产生了兴趣,这时适当地给学生增加难度。同时看到学生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要加以更正,如用笔或手点着来读、一句句读出声音、一看到生词就查字典等,告诉学生阅读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可以忽略。在阅读课上,还可以采取限时阅读、阅读竞赛、讲故事等方式,把英语阅读当作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娱乐休闲的工具,增加其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热爱阅读,他们才会热爱英语。
  2.语篇教学中渗透阅读策略
  (1)间接渗透
  《初中英语牛津深圳版》的语篇教学活动的设计贯穿着阅读策略的渗透。学生在完成设置的活动中,不知不觉掌握了一些阅读策略,这就是阅读策略的间接渗透。每一篇课文都有三个步骤: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活动分为几个模块:PartA“Whatdoyouknowabout…?”部分属于读前热身,解决与阅读语篇相关的词汇和一些背景知识,旨在扫清阅读障碍,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它渗透了读前预测、略读的策略。PartB“Lookandthink”属While-reading部分,通过填写表格、回答问题等形式帮助学生理清阅读思路,让学生学会跳读。PartC“findthemeanings”和PartD“Readandthink”部分属Post-reading环节,包括了词义配对,代词所指,渗透着猜词、推理等策略。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很好的渗透阅读策略的范例,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知晓教材的体系和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篇章阅读教学渗透阅读策略。教师不能把这些活动忽略,只注重讲解,要通过这些活动强化学生的策略意识。
  (2)直接渗透
  虽然教材通过活动间接渗透阅读策略,但把某一主策略适时提出,进行归纳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二,初三的学生,直接强化某一策略会帮助他们对阅读策略有个总体的认识。例如,笔者在讲授八年级“Educationaltrip”一课时,就以此为素材,归纳总结并操练了一个主策略——主旨大意。因为此篇文章是围绕主题由三篇短文组成,结构清晰,能涵盖主旨大意的几个策略,我认为有必要抓住此机会强化此策略。在教学设计中,我不强调文章的细枝末节,对教材提供的活动加以修改,让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文章大意、猜标题等,每一活动后都让学生总结策略,把主要的方法呈现在屏幕上,如:根据图片和标题预测文章大意、根据文章首尾和段落的首尾句寻找主旨大意、有时需要自己根据内容总结大意,等等。同时,罗列了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3.阅读活动中渗透阅读策略
  刘兆义老师曾说过: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训练一定要渗透在学生亲身参与、感受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阅读策略的渗透必须通过学生参与活动来完成。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可根据文章不同体裁设计阅读活动,并指导阅读。例如,对记叙文,可抓住其五个要素(who,when,where,what,how)设置表格和问题;对人物传记,抓住时间的顺序和主要事件让学生总结其履历表;议论文可抓住论点、论据、结论三个环节设计活动,如列对照表,开辩论会等;对说明文,有时可画流程图来理清文章脉络。总之,教师要挖掘文章特点,设计丰富的阅读活动,渗透阅读策略。
  4.课外阅读渗透阅读策略
  阅读是不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把阅读行为延伸到课外是非常必要的。课外阅读也不能盲目,放任自由,那样对很多学生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愿望,达不到真正的目的。课外阅读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才可落到实处。首先,在选材上要给学生推荐,象一些图文并茂,贴近学生生活的报纸,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系列读物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其次,教师适当布置一些任务,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例如,查字典、摘抄、改写、编课本剧、写故事梗概等,对阅读策略都有渗透。另外,教师要以自己的阅读激情去感染学生,有意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章,而不能让学生觉得阅读就是为了做题,没有理解阅读的实质。如果一个学生不用老师强迫阅读,拿起美文就爱不释手,学会欣赏,那么,这样的阅读就是一个高境界的阅读,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就成功了。
  总之,在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实践中,科学地运用并渗透阅读策略,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获取信息,提高阅读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开阔思维,获得学习的策略,全面提升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对兔长骨牵伸骨痂形成的早期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胫骨中段截断,5 d后开始延长,每天延长1 mm,10 d后停止延长,待骨痂形成10 d;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牵伸骨痂中心区进行体外冲击波(ESW)处理,冲击波能量密度0.54 mJ/mm2,脉冲1 000次;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两组于截骨后45、60、75 d取材,采用X线片、骨密度检测对牵
目的探索耐药标记P-gp和GSTπ对结直肠癌埋植式给药装置化疗的指导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近3年来经结直肠镜活检确诊为结直肠腺癌的患者,并按根治术标准宽切病灶,选择相应供血动脉插管,接埋植式给药装置(药壶,IDDS)埋植于皮下。标本用SP法检测P-gp和GSTπ的表达并按结果采用推荐方案P-gp+/GSTπ-:A(即5-Fu,DDP);P-gp-/GSTπ+:B(即VCR,HCPT);P-gp+/G
目的 探讨控制性低血压与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应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8例患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Ⅰ组为硝酸甘油控制性低血压与AHH联合技术组;Ⅱ组为对照组.术中监测平均动脉血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ECG、血红细胞比积(Hct)、Hb,并进行动脉血气、静脉血乳酸浓度值分析和出血量、尿量的统计
目的 探讨应用桥式交叉皮瓣修复受区缺乏可利用血管的小腿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2002年5月~2004年9月19例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胫前及胫后血管损伤严重,无法利用.急诊清创并处理骨折后,将游离皮瓣血管与健侧胫后动静脉吻合,建立皮桥,双下肢固定,健侧踝及大腿悬吊.结果6~8周后断蒂,19例皮瓣均成活良好.结论采用桥式交叉皮瓣修复患侧缺乏可供吻合的血管的小腿创面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TNFRⅠ,并转染人牙周膜细胞观察是否有目的产物的表达,研究其是否具有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牙周治疗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R
目的:评价应用改良反式Twin-block治疗Angle Ⅲ类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反式Twin-block矫治前牙反(牙合)8例,对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X线头影测量进行分析.结果: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成为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因而,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 信息素养的定义及其内涵  信息素养指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概括起来讲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四个方面内容。  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优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了教育技术的信息化,有效地改进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我县“班班通”工程的实施,更让这一新的教学手段运用常态化。语文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辅助教学优势,将更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和自身专业化的成长。现结合本人这几年在语文教学研究中使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教学评价也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课程的实施有很强的导向、激励和反馈作用。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让他们带着热情与激情进入课堂?相信课堂评价可以成为开启学生们快乐学习之门的金钥匙。下面就字词学习为例,谈谈我对教学评价的一些见解:  一、教学评价与新颖的设计——相得益彰  理性思维的开端是好奇心,有好奇心是学生理性能力觉醒的一个征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达成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多学,这是教师们一直在探究的课题。  一、有效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参、教材。在备课之前,我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一学段教学的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及教材,了解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