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中戏”多棱镜的折射与映照——让·日奈名剧《女仆》叙事的审美意义

来源 :戏剧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a1803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日奈的名剧《女仆》是一出结构精巧的“戏中戏”作品.剧中两位女仆进行游戏式的扮演,通过这种充满仪式感的表演,将自己的内在情绪和潜在动机外化.在这样一出“戏中戏”中,人物通过彼此呈现出镜像化的折射,两位女仆彼此成为对立面,又彼此成为内心映照.她们深处镜子的迷宫中,极度清醒却不断迷失,只能通过仪式性的死亡,来结束内心的煎熬.在这部作品中,剧作家通过“戏中戏”的叙事方式,深刻表达了他对生活和戏剧的独到理解.
其他文献
在当代中国,黄盈是话剧新生代标志性编导,他不仅在剧本创作上才思敏捷,笔力雄健,佳作不断;而且在导演手法上,锐意出新,风格独特,创意奇幻.黄盈与徐蔚昕编剧、黄盈导演的话剧《福寿全》,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0年资助的重点项目,也是2021年北京小剧场戏剧演出的重要剧目.rn一、自古福寿两难全rn《福寿全》是一段传统相声,郭德纲与于谦、阎鹤祥与郭麒麟都曾表演过这个节目.福、寿、全三个字凑在一起,祈望吉利,表达祝愿,可是这段相声讲的却是白事逗闷子:逗哏的不断出高价,找人给富豪主人办丧事,诱惑财迷心窍的捧哏,乖乖
期刊
大学生是中国当代戏剧的有机力量,用戏剧的方式进行校园演出成为大学生情感与诉求的重要表达方式.吉林省剧协举办的大学生戏剧节,助力大学生演艺群体,带动省戏剧艺术的蓬勃发展,在丰富校园戏剧舞台表现的同时,映现出新时代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追求.
王西厢中的“长亭送别”是戏曲史上送别的经典,老夫人执意打发张生上京赴考,崔张在短暂的欢娱后即将饱尝长久的离别,离别之际崔莺莺的嘱咐话语中流露出她的复杂心声,体现出她的精神祈向与人生追求.作者借助“长亭送别”时崔莺莺的叮咛之语表达了反对科举、无视功名富贵,追求自主婚姻、自由爱情的思想,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礼教、反对封建婚姻制度、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视角,从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交易频率等维度探析戏剧的数字化发展,提出从数字戏剧IP产品孵化、信息体系构建、会员模式开发等方面促进戏剧的产业化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文化是我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如何加强戏剧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迫在眉睫,高校图书馆在延续文化记忆和推广戏剧非遗保护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戏剧文化保护面临的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图书馆戏剧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策略,为戏剧文化的传播与创新贡献力量.
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赵氏孤儿”的故事几经改编上演,不同时代的创作者利用这一经典题材阐释了自身的文化价值观.相比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中强调“舍子”与“复仇”的主题内核,当代戏剧舞台上,人民艺术剧院及国家话剧院两版《赵氏孤儿》通过改变剧中人物形象、戏剧情境等,传递出符合现代人思维倾向——对于人物主体意志与存在价值的探求与思辨.
在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题材戏剧创作中,独有洪昇的《长生殿》既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效应”,又在戏剧史上长盛不衰,流传久远.有观点认为,“钗盒”贯穿戏剧情节始终,是获得艺术魅力的关键.但从原型的角度来看,“钗盒”是一种理想爱情原型模式的象征,洪昇用“钗盒”结构作品,就是用原型模式同构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从而使“李杨”爱情悲剧被理想爱情模式化了,从而改变了“女人是祸水”的史实模式,达到了去帝妃化、去悲剧化的艺术效果.洪昇以“钗盒”结构他的作品,所调动的不仅是作为信物的“钗盒”,也不仅是“钗盒”的符号意义,
2018.10.19风雪夜归人rn第七届中国昆剧艺术节闭幕演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风雪夜归人》.将现代文学史上的名作改编成昆剧,不仅是面临着对数十年前的剧作所具有的现代意义进行当代提升,还面临着昆剧表演格范的现代转化.该剧的剧本文学犹如一部抒情小品,始终围绕底层社会中妓女出身的玉春与戏曲艺人魏莲生,在沉沦世界中的相怜相惜,来表达人在权势与污损中的自尊自重,应该说倾注了剧作家的深入思考和改编匠心.但是该剧在二度创作中,没有很深入地表达二人的感情,男女主人公在相互同情身世后就决定私奔,而在二十年后,曾经给予他
期刊
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注重诗歌与音乐的有机统一,其成功经验启示人们,以经典文学作品为创作源泉,是小剧场歌剧创作与发展的一条重要思路,应以小剧场歌剧的形式创造性再现经典文学作品,促进小剧场歌剧民族化发展.
(六)二人转的传播与发展rn清代雍正朝(1723-1735)晚期至乾隆朝初期,二人转创始人孙大娘与弟子王骞,在今辽宁省锦州市(时称广宁府)将打连厢(又称霸王鞭)衍变成二人转(时称对口唱).以锦州为演出核心基地,逐步向周边扩展传播,以其拿人叫座、勾魂摄魄的原生态艺术特色,很快在东北形成了具有规模并深受民众喜欢的一种民间民族小戏.
期刊